345、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2 / 2)

衛寧:“……”

漢武帝似笑非笑的盯著衛寧,想聽一聽衛寧怎麼辯駁。

衛寧整理了一下思緒,問三省六部長官道:“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百裡奚舉於市,孫叔敖舉於海……民間明明有如此才能之人,我們便看著不用,豈非國家之損失?”

“既是人才,何不科考證明自己?”

衛寧:“黃河之患耽誤不得。”

“工部可抽人去治理。”

衛寧心道你們為何不問問對方有什麼才能,怎麼治理黃河?

為什麼就要抓著製度不放手?

他第一次感受到無奈,以前他不理解後世皇帝說的什麼祖宗成法不可忤逆,現在他衛寧好像也開辟了一種祖宗成法,給自己也上了一道科舉製度的枷鎖。

本來科舉製度是為了讓統治者招攬來更多忠君愛國的人員替皇帝辦事,有效的防止民間思想泛濫乃至造反的情況。

現在弊端已經初現,弊端之處不在於科考,而是在於他自己定下的規則和製度,百官得到一部分權力後,會製約住了皇權。

給百官分權自然可以避免皇帝做出各種錯誤的決策,群策群力自然比一人的決策要好很多。

但問題是,無論是漢武帝還是他衛寧,都不會泛泛之輩,也都非平庸之人,如此一來製度就限製了他們的發揮。

衛寧現在啞口無言,他發現好像根本無法擊垮三省六部的防線。

一項製度製定的時候看似完美,可是執行起來各種弊端掣肘就會全部出現。

衛寧有些不知怎麼回答,漢武帝此時卻開口了。

“科舉製無法打破,那朕能不能不過你三省六部封官呢?”

“朕就要封這名官員又如何?”

三高官官道:“陛下可以封,三省也可以不下旨蓋章。”

這樣的官員你天子承認,百官不承認,到時候就算他為官也會被天下官吏同僚鄙視。

衛寧忽然想起來了,唐朝的斜封官好像就是這麼回事。

果然,一切曆史製度發展到最後,都會朝曆史上固有的製度去靠攏,因為站在這個時代,你能做出來的決策隻能是這樣。

漢武帝眯著眼,道:“那就退下吧。”

等百官退去,漢武帝似笑非笑的看著衛寧,安慰道:“製度之下總有缺陷,不是你做的不夠好,已經很好了。”

“朕能給你彌補的隻有這麼多,有得總歸有失的。”

“現在你可以隨便給對方封官了,不過讓對方也做好思想準備,若他不可靠,以後可能會被同僚看輕。”

衛寧點了點頭,道:“謝謝啊父皇。”

漢武帝笑道:“謝什麼啊?國家是咱們的,都希望它變好,朕能替你做的就是將路上荊棘掃空。”

“朕還能替你做點事,所以你現在放心大膽的去做,朕能給你彌補,以後若朕不在了,一切隻能靠你自己了。”

衛寧道:“父皇你還春秋鼎盛呢,莫說如此不吉利的話呀。”

“哈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