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監國(2 / 2)

棉花種植的試點可以用在關中,但大市場耕種,衛寧是想放在江南的。

如此來平衡南北經濟之間的差距。

在漢武帝北巡第三天的早朝,禮部尚書主父偃上書衛寧,言曰明年科考之事。

明年作為大漢科舉考試的元年,朝廷對此十分重視,從明年開春二月份開始,全國各郡就要開始組織兩場小考,分彆是郡、縣。

小考相對簡單,通過後才有資格參與國考,考試結束後則需要來長安參加最後一道科舉考試。

不過主父偃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考看似如此重視,實則卻沒有什麼用,和小考沒任何區彆,考中者也沒有任何既得利益,如此顯得國考的級彆不夠。

衛寧這才發現問題,當初提出科舉製度後,很多其他的都要後知後覺實踐中完善。

主父偃提出問題後,衛寧才道:“凡國考高中者,可免除其農業稅收,商業稅收不在其列。”

主父偃雙目一亮,衛寧提出的這則建議極好,沒有讓朝廷付出任何代價,僅僅隻是免去其稅收,但對百姓來說卻是實打實的大恩惠,如此一來,民間讀書人才能報以最大的動力考中國考!

主父偃又提議小考考中者,朝廷每年可以象征性的讓地方縣衙發放一定規模的祿米油鹽之類的生活用品,保證其家庭一年吃喝不愁。

這點支出對朝廷來說也完全可接受範圍之內。

不過涉及到利益後,那就無論小考還是國考甚至長安大考,都需要十分重視,嚴防舞弊徇私之事。

在中國,但凡一項製度製定出來有利益可圖,一定會有人聞著味兒開始鑽政策的漏洞,衛寧讓主父偃和刑部舞弊製定好徇私舞弊的懲罰後果,嚴防科舉讀書人們舞弊。

他要保證科舉的絕對公平公正,而不是隻是走一趟形式,最後科舉又落得了權貴的斂財工具。

主父偃和刑部尚書王臧抱拳領旨,朝會結束,各自回衙署有條不紊的開始處理政事。

……

漢武帝北巡的隊伍已經抵達了黃河下遊,賈讓第一時間覲見了漢武帝,陪著漢武帝的隊伍巡查黃河的治理情況。

他將自己治理黃河的思想和成果一一告知漢武帝,漢武帝滿意的點頭,如此洪水猛獸被賈讓馴的服服帖帖的,漢武帝如何不高興?

兩岸百姓匍匐跪地,遠遠地對大漢天子行跪拜大禮,三叩九拜,高呼天子萬歲。

漢武帝心中樂開了花,沐浴在百姓的感恩戴德中。

他是打心底高興,這些在未來都是他漢武帝治下實打實的政績啊!史料不會忘記這一幕的!

漢武帝還帶了史官司馬談,司馬談將今日之盛舉全部記錄在冊,對漢武帝歌功頌德。

漢武帝的隊伍短暫停留後,繼續北上,一路在賈讓的陪同下來到了黃河上遊的趙地。

抵達趙地後,看著歌舞升平的河北諸郡,漢武帝不由感慨大漢盛世初現規模。

在趙地休息的時候,漢武帝聽聞趙地百姓都在傳聞趙地深山有一名神仙方士,早早就預測黃河會被人治理。

早在半年前他就預料到會有聖人蒞臨黃河等等。

漢武帝對此本是不怎麼相信的,自從李少翁欺騙自己被衛寧揭穿後,漢武帝就不怎麼信任方士了。

此前漢武帝一直渴望長生尋求仙家緣法,此時也全部拋之腦後,不過漢武帝還是決定見一見趙地口中那名神仙方士。

實在抱歉,昨天有事,一天沒摸到電腦,真的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