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第一場科舉(2 / 2)

給趙婕妤的兒子取名劉弗陵,給衛寧的孩子取名劉暄。

年夜飯吃完後,衛寧陪著漢武帝來到未央宮南城,俯瞰著繁華的長安城萬家燈火,衛寧笑著對漢武帝道:“父皇,要是都沒生兒子咋辦啊?”

漢武帝道:“那就等以後生了兒子再取這個名字。”

這封建社會,定是重男輕女的,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後代是個兒子,越多越好。

母憑子貴嘛,這個成語被發明出來不是沒道理。

“開春全國要進行科舉考試了,都安排妥當了嗎?”

明年開春,大漢的第一屆科考正式開始。

為了科考,大漢已經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衛寧早已讓三省六部重點準備國家的掄才大事。

在察舉製被科舉製給代替的這一年多時間,大漢的官吏青黃不接。

許多衙署都出現大麵積的空缺,原因還是因為人才沒補充上。

明年這種情況就會緩解,科舉製會招攬一大部分人才進入朝廷,彌補官吏的空缺。

“父皇安心,都安排好了。”

長安城燈火如晝,今晚衛寧陪著漢武帝在南城上過了美好的一個年關。

……

到元狩四年二月份的時候,各地方郡國縣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科考。

各地方的小考都在舉辦,今年科舉盛況空前。

三月末的時候,全國各地選拔出五千多名小考及格者,準備在八月份參加國試。

所謂的國試不過隻是第二級考試,考完之後到元狩五年的二月份,才會舉辦中央考試,也是科舉的最後一道關。

考完後這一批人才就具備為官的資格。

元狩四年秋,國試開始,各國考中者不過一千餘人,幾乎淘汰了五分之一的人選。

在明年元狩五年的時候,中央考試還會淘汰一大批人。

衛寧和漢武帝商討過,打算這一批科考錄用控製在一百五十餘人。

換言之,還有十分之一的讀書人要被淘汰,真正有資格為官的也不過一百多人。

元狩四年十月底,秦子榆和趙婕妤分彆誕生了孩子。

漢武帝很高興,因為秦子榆和趙婕妤分彆生下了男嬰。

禮部立刻張羅祭奠禮儀,漢武帝帶著衛寧祭祀高禖,此前漢武帝就祈求過高禖降子,這個時候自然要還願祭祀。

身為皇室人,祭祀是皇家人最日常的事,甚至比批閱奏疏還要重要。

總之不管發生什麼,先祭祀一波是絕對正確的。

到元狩五年二月末,千餘學子齊聚長安,準備今年的科舉考試。

這一年時間,大漢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商業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始冒頭,各地農業更是豐收。

除此外還有一則好消息,江充出使西域已經談好了西域和大漢之間的國家商業貿易。

他沒有辜負漢武帝的期望,如果說此前大漢和西域之間的商業貿易,都是絲綢之路之間的商人獲利。

現在江充談下了大漢和西域國家之間的貿易,那大批錢財都會進入國庫。

江充絕對立下大功凱旋歸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