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土地改革(2 / 2)

漢武帝失望的哦了一聲。

元鼎元年,已入冬,大街上隨處可見百姓穿著棉衣。

去年衛寧種植出來棉花後,大漢在各地開始爭相種植棉花,如今棉衣已經普遍,價格低廉,卻是很好的禦冬衣衫。

長安的商業更加繁華,渭河碼頭上隨處都能見到力工百姓們。

渭河上船隻多不勝數,江南的商品通過水運被送到長安,讓絲綢之路起點的長安更加繁華。

漢武帝心不在焉的看著長安的變化,也忍不住感慨這幾年長安經濟的飛速發展。

北方滅掉了匈奴,西方西域局麵穩定,南疆不斷輸送糧食到北方,整個國家出現空前盛世場景,百姓們安居樂業,商業繁華之後,百姓的收入也日漸增長。

沒有戰爭之後,百姓們開始飛速發展,各種畜牧業、養殖業都興旺起來,江南的魚蝦不斷運輸關中。

北方的畜牧也朝南方運輸,百姓們從最開始食不果腹到現在家家戶戶隔一個月便能吃上一口肉。

這些,都是衛寧的功勞。

漢武帝心思也漸漸放了下來,看著衛寧讚賞道:“這些都是你的功勞啊!”

教育行業興盛,科舉製度越來越健全,去年第一批科舉的學子們,現在已經被派遣各地方任官,保證了國家人才選拔的血液供給。

商業發展之後,農業顯得不再那麼重要,從最初君主們為百姓溫飽發愁,到現在絲毫不需要操心,皆都是這兩年發展的結果。

“官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也可以實施了。”

“徭役似乎可以取消了。”

這是漢武帝今日巡視長安做出的決定。

當農業在整個國家發展中的地位不再那麼重要的時候,地主們就不會再以土地為核心利益。

自古以來想要取消土地兼並製度,那就讓這個國家發生根本變革,隻要不再依賴小農經濟,土地的利益自然而然就會減弱。

當初漢武帝就建議過衛寧,不要著急做出改革,那個時候國家的經濟重心依舊在農業上。

土地是百姓和地主們的根本,大官僚大地主們都重視土地,所以才會出現土地兼並的現象。

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因為手握土地就相當於手握財富。

但現在不同了,單靠種地已經沒有多少利益了。

大漢不缺糧食。

江南那邊的土地更適合種植糧食,尤其長江兩岸,還有南越的糧食都在源源不斷的朝大漢運輸。

這導致糧食飽和,糧價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漸漸降低,已經沒多少利益可言。

現在國家再進行土地改革,就會顯得輕而易舉,也不會出現多少阻力。

衛寧早就想和漢武帝商議此事,現在漢武帝提出來後,他自然欣然應允。

三日後,刑部公開審判了會稽郡太守和刺史,兩人皆被抄家滅族。

朝廷也鼓勵東南的商人出海和海外做貿易往來,將大批量財富帶入本土,拉高內需。

工部的船隻送到東南後,東南的海軍建製也開始緊鑼密鼓的發展。

現在就等科學院那邊研究出火銃再配備到東南海軍上,這一支海軍就足夠能保障東南百姓出海的安全。

霍去病並沒有回朝,漢武帝讓他繼續在各地巡查,趙肥和陳子缺的事讓漢武帝氣憤不已,地方上這些封疆大吏是否還存在這種畜生不得而知,漢武帝讓霍去病秘密在各地巡查,查一個誅一族。

今日一早,漢武帝將三省六部的部堂全部召到麒麟殿。

衛寧早早也來了。

他知道今天漢武帝要開始宣布一個史無前例的政策改革!

讓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取消徭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