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真的確定了, 要選擇晉朝作為日後的專業研究方向嗎?”
麵前,相識三年的老師坐在辦公室,手中拿著她的資料,慎重詢問。
“是的, 我想我考慮清楚了。”楚瑛回複道。
“你大學期間, 發表的論文《論晉朝慧宗一朝的文人生活探究》確實有很多的亮點, 但還是缺乏足夠的專業性, 部分地方缺乏足夠的史料作為論點的支撐。你要知道, 研究曆史不是做曆史發明家,搞研究和學術需要更為嚴謹的態度, 每一條得出的論點都需要足夠的證據。”
“晉朝方向的研究, 尤其是晉慧宗一朝的曆史還存在很大的商榷性。晉朝方向,對於搞曆史研究的人來說,確實是個很讓人神往的朝代。你的許多前輩們, 在建國後不久, 學習了新的研究方法後,紛紛將視角轉向了這個前朝不太提起,甚至有所詆毀的朝代。當然,如今晉朝研究的奠基者,也基本是建國後那批學者。確實, 那段時間, 他們成果斐然,出版的一係列論文,專著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不僅理清了晉朝兩百多年的政治曆史脈絡, 還對不少時間段的政治生態,社會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但那隻是短暫的輝煌,他們遇到了阻力,加之年代的特殊性,有很多本因完成的研究都被擱淺了。”
“這一擱淺便是十幾年,當年搞研究的那些人大多都去了,就算沒去,也大多換了方向。如今,搞晉朝方向的又是另一批人。怎麼說呢?當前學術界對晉朝也確實不夠重視,基本還都是一些青年學者在這個領域耕耘,能夠稱之為頂梁柱的沒幾個,甚至還比不上海外。你也知道,我們學校曆史學的重點對象是近代史和晉朝之前的陳朝,以及晉朝之後的劉宋一朝。你要好好考慮,選擇研究方向還不急,重要的是先擴展足夠的視野。”
“是的,老師。我知道,我在這條道路上走的還不遠,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但我很早以前就定下決心,將它作為我的畢生研究方向。當年,我選擇學校時也是看中我們學校曾經擁有不少的晉朝方向的教授。老師,選擇導師的時候,我選擇了您,您也收下了我,我早就下定決心,追隨你的步伐,從事晉朝方向的研究。”楚瑛回答的十分鎮定,也十分乾脆直接,仿佛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
坐在辦公室中,帶著一副眼鏡的中年男人聽到這話,愣了一愣後,笑了笑,說道。
“我倒是沒想過,你居然有這樣的決心。當年,你上我開設的晉朝政治史課程時就特彆積極,但我也隻是以為你是一時興趣。每年,踏進曆史學這個專業的學生不在少數,可是畢業後能夠從事學術研究,或者說願意投身於曆史的人太少了,而這其中,選擇晉朝方向更是少之又少。我最初也沒想過,你會願意畢業後留下了,繼續深造。其實,當初,我並不是很看好你。”
“這個專業,不僅需要足夠的時間支撐,更需要良好富足的家庭,隻有這樣,學生搞研究時才能無後顧之憂。我看過太多太多在這個專業上有足夠靈氣的人,也看過不少真正熱愛這個專業的人,但他們不是敗給了家庭,便是敗給了時間。搞曆史研究,出研究成果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那麼長時間的冷板凳,又得不到足夠的報酬,那可不是多少人能夠忍得了的。你確定,你真的要繼續這條道路嗎?再好好考慮一下吧。”
“導師,我……實話說吧,我和你一樣,一直都對晉朝慧宗一朝很感興趣。你寫的那本《紫釵記的前世今生》我特彆喜歡,看了很多遍。還有,我從前,怎麼說,就是野路子,以前特彆喜歡晉朝的文軒居士,十分敬佩他的經曆,看了不少關於他的史料。再後來,讀了大學,進行了專業的教導,以及在學校老師們的指點,我才逐漸從那種狀態擺脫出來,真正以一個曆史專業的學習者的態度來看待這段曆史。”
“但看的史料越多,曆史素養也慢慢提升不少,我對這個時代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理宗後期,慧宗一朝,神宗前期,這段三十多年的曆史,我看的越多,便越好奇。我一直覺得這段時期的曆史對神宗後期以及神宗之後的文宗時期,影響很大,甚至,晉朝綿延的兩百多年,從安居一隅之地,到逐漸統一的發展都和這段時期的舉措有著很大的聯係。我知道,當前晉朝方向,主要集中於神宗一朝,但我和導師您一樣,更關注的是慧宗一朝,雖然隻有二十多年,雖然這段時期的史料也比較少……”
“唉……”中年男人歎了口氣,神色漸漸變深沉了起來,“史料的問題,確實很大。神宗晚年不顧大臣的意見,執意任命史官篡改了不少慧宗一朝的史料。後麵文宗又不認真修訂慧宗一朝的史料,文宗之後的明宗更是一如既往,晉朝後期的史官對慧宗臨朝的這段時間仿佛都在避免和忽視,修繕的史料不僅不詳細,還存在很多的錯誤,理宗神宗文宗明宗四朝的史料記事都極為詳細,唯一不受重視的便是夾在晉理宗之後的晉慧宗。明明神宗時的名臣有不少在慧宗時期就出現了,更有著不少的成就。比如你說的文軒居士,蕭子瑜,在慧宗一朝便當了十多年的宰輔。雖說當時宰輔不僅僅隻有一名,可是蕭子瑜,不過三十餘歲,年紀輕輕便官拜宰輔,這明明就是深受帝王寵信的證據。可是,那些官員遺留下來的筆記和文集卻很少談到這點。”
“唉,年代久遠,曆史所掩埋的真相便越來越多。慧宗這段時期留下了太多的迷了,光是晉慧宗這個皇帝,就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迷。大眾對他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懂點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慧宗的兒子晉神宗是個英明神武的帝王,但他們卻不知道,晉慧宗其實也是一個頗有神奇色彩的皇帝,比如他因為晉理宗寵愛貴妃,遲遲不能被立為太子,還有他當太子後與幾個兄弟們爭奪帝位,勾心鬥角。當了皇帝後,更因為體弱多病,十年沒上朝,朝政居然也依舊運轉良好。但大眾知道的大多還是晉神宗,畢竟神宗一朝,群英薈萃,留下了太多的名臣,也留下太多千古流傳的詩句和畫卷。”
“那也確實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文官最後的巔峰和鼎盛,堪稱文化的盛世。無數的新東西,紛紛出現在那個時期。這也是,當年我選擇研究這個朝代的原因。從通史轉移到斷代史,需要更多的細節,更多的史料。我當年,確實被它迷上了。後來,我看的史料越多,對晉朝越來越了解,對晉朝後期的發展產生的疑問就越來越多。後來,我發現了晉慧宗。發現了永安二十三年。”中年男人看著對麵依舊站著的女學生,停頓了會,接著說道。
“你先坐下。”
楚瑛的小腿站的有些微微發麻,聽到這話,微微笑了笑,有些不太好意思,坐了下來。
看到自己手下帶的這個學生坐下了後,中年男人內心有些欣慰。
其實,他對麵前這個學生,還是有很大的期望的。
雖然她相比其他的學生,可能在學術方麵,曆史方麵接觸的史料還不夠多,曆史素養還不是很深,畢竟她從小到大沒有接受到足夠的熏陶,這也是一般的曆史學專業學生的通性。
可是,可貴的是,這個學生的觀點很新穎,有很大的亮點。
更難得的是,她對曆史的興趣很深,人也不似同齡人那麼浮躁,能夠耐得下性子去尋找複雜繁瑣的史料研讀。
“彆的我晚點說,首先,我要和你說我出版的那本《紫釵記的前世今生》,都是推測,做不得數的。你可彆完全相信了,本來我是不想出版的,隻是自己寫的玩的,要不是出版社找上門來,唉,我都不想出版。這一出版,也不是什麼好事情,你老師我可被不少人追著罵,說我是在自甘墮落,胡編亂造。我這一世英名都快要被這本書給毀了喲!”中年男人笑著說道。
“可是,老師,你的那本書,很多都是真的。”楚瑛很嚴肅的說。
“什麼真真假假,都是猜測,我們也不是作者,又怎麼知道作者是怎麼想的。”中年男人聽了楚瑛的話,無奈道。
“也不說這些東西了,我現在得好好和你談談你未來的學習任務……”
一個小時後,楚瑛帶著導師給她開的新書單出了辦公室。
臨走前,她看到導師對她笑了笑。
他確實是個不錯的好導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細心,對學術專業虔誠。
其實,她選擇他真的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寫的那本《紫釵記的前世今生》。
其實,她很想對他說,他在那本書中在他人看來胡編亂造的猜測都是真的。
她也相信,儘管他嘴上說自己是胡編,可是其實他自己還是相信自己在書中的猜測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去寫了一本長達十萬多字書,僅僅為了寫出紫釵記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02
紫釵記其實時一個晉朝後期廣為流傳的故事,甚至到了現在,雖然國人不太知道它具體講了些什麼,或者從未看過真的原作,但也知道紫釵記講的是一個貧寒書生偶遇富家小姐,後因緣巧合之下結為良緣,最後書生高中狀元,官拜宰相,與小姐白頭偕老的故事。
十分傳統意義上的大結局,甚至在今人看來,十分的俗套。
但在戲曲上,這篇戲折子卻廣為流傳。
這出戲是晉朝國亡之後,陳朝鼎盛時期,當時的戲曲大家曲文遠根據紫釵記改編而成,深受大眾的喜愛。
它流傳了將近七百餘年,經久不衰,可見其深厚的魅力。
曲文遠出生貧寒,卻天資聰穎,好讀書,不求甚解,善詩文音律,頗有文名,堪稱才子。但與當時的文人格格不入的是他偏愛戲文,不善科舉,考上了舉人後屢試不第,便放棄了科舉,轉而投入了創作之中。他一生癡好戲文,寫了二十餘本戲文,其中大多數都已失傳,隻留下五本廣為流傳的戲文。
其中,《紫釵記》是流傳最廣的,也是最為出名的。這是,大眾廣為人知的紫釵記。
儘管戲曲文化變得越來越曲高和寡,但紫釵記中幾句描述愛情的優美詩文卻世人皆知,世人也因此知道了紫釵記是本謳歌於世間美好愛情的戲折子。
但真正了解過《紫釵記》的人,都知道《紫釵記》最初其實是本章回體,全文四十五章,講述了一個既有才子佳人,又有功名利祿,還有家族興衰的故事。
熙平年間,貧寒的書生程君澤進京趕考,因為缺少銀兩,借住京城外的寺廟溫書。
正逢京城一世人皆知的大戶人家——郭家的小姐郭萍,隨同長兄郭安一同前往寺廟為剛剛去世的母親上香祈福。
郭安與程生於後山偶遇,相識相知,互訴本心,成了好友。兩人同吃同住同臥,吟詩作畫,彈琴奏蕭,互引為知己。郭安看好程生的才華和秉性,本有意作緣,讓自己一母所生,小他兩歲的妹妹郭萍嫁給程生,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郭安對妹妹說了此事,又言程生不僅生的俊朗文雅,還才高八鬥,實在是個好夫婿。
可惜妹妹郭萍聽了此事後,暗自不服氣。她自幼陪同哥哥郭安一同在家中讀書,教導她們的老師更是當世才高名盛之士,她自幼聰明靈慧,在詩文一道上頗有靈氣,雖年紀輕輕,又是女子,可是這學問卻是實打實的。可惜身為女子,加上天生有不足之症,不能多思多慮,要不然,她若生為男子,少不得要去科舉路上走一遭,博得個頭名出來。
這日,適逢哥哥郭安有事回家。郭萍便起了捉弄之心,便尋來哥哥前些年的衣裳,又細心修飾了一般,以一介女子之身,裝作男人,去見了那哥哥終日誇讚的書生。
好在哥妹二人雖年歲有差,但同出一母,長相十分相似,便是身高,雖差了不少,但不認真比較,一時之間,也是看不出什麼。
郭萍一見程生,便裝作哥哥,與程生交談學問起來,時不時更是出些刁鑽的題為難程生。
程生雖有些納悶,今日裡自己認識的好友有些不太一樣,但一時之間,也並未察覺出來。
郭萍起初雖是不服氣,刻意為難程生,但漸漸也被程生所吸引,一縷情絲係在了程生身上。
隻是,她到底不是個尋常女子。
雖有所動心,但斷然不做過多的小女兒姿態,反而是更加的寄情於山水詩畫之中。
後來,哥哥郭安出去時,郭萍又扮做哥哥去見了程生幾次。
很快,郭安便發現了妹妹的玩鬨,有些苦惱不得,隻得和程生耐心解釋。
好在程生也不是個拘於禮法之人,知道了真相之後,反而更加敬佩郭萍起來,漸漸地也動了心。
妹妹郭萍本就因為身體原因,雖過了及笄之年,但也遲遲未定下婚事。
認識了程生之後,郭安便一心撮合起自己妹妹和好友起來。
要說那程生,自從與郭安相識,頓逢知己,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不料,天意難違,郭安回家路上,竟是遇上了匪徒,兩相爭鬥之後,受了重傷,還未來得及送回家,留下句口信,便因失血過多在路上便去了。
程生聽聞了這個噩耗後,可謂是神思不醒,恍如夢中。
郭萍便迅速趕回了家,料理後事。
家中本是大戶人家,枝葉繁茂,作為頂梁柱,本因繼承家主之位的哥哥去了,她們這大房便剩了她一個。
三房四房的人爭吵不休,都想挑大房的擔子。
可是郭萍卻起了彆的心思,和健在的父親商量後,決定招婿。
幾番相看之下,程生便漸漸入了郭父之眼。
隻是,程生雖貧寒,父母雙亡,確實是個招女婿的好人選,但他一脈,隻獨獨留了他一人。
倒也不好,讓程生徹徹底底入了郭家。
幾番考驗抉擇之下,程生還真的和郭萍定下了婚事。
隻是,倒也不是招婿,而是權衡之下,讓程生成婚後和妻子郭萍一同幫忙料理郭家的事情。
郭家是大戶人家,家大業大,家中的事務錯綜複雜,不是尋常人便撐得住的。
又說程生雖定下了婚事,但上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趕考,待來年的春天,程生倒也順利的考上了進士,更是在殿試上被點為探花。
當上了探花後,程生很快便與郭萍成婚。
可以說,人生三大樂事,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程生都通通享受了遍,唯一值得遺憾的是引以為知己的好友郭安離了人世。
但妻子為人,聰慧溫良,也可稱之為他的知己。
《紫釵記》這本章回體,本來按題材結構來說,寫到這裡,本就可以說是完美了。
偏偏寫到這裡,書中才到二十五回。
至於後二十回,有人說是敗筆,亦有人說是妙筆。
總的來說,爭議很大,甚至有不少人專門批評書中的妄語。
作者並不流俗,同於市麵上的書籍,接著講述這個故事。
而是從夫妻兩人成婚後的第八年,以一場擺的浩浩蕩蕩的周歲宴會開場。
那一日,可謂是燈火輝煌,聲勢浩大。
郭府來了不知道多少人,甚至朝中的官員不在少數。
他們中有些是程生的同僚,有些則是郭府的親屬,與郭府同脈相連,相互依存。
可以說,這場為程生和妻子郭萍的孩子所擺的周歲宴,作者極儘詞彙,著力於描寫場麵的奢華。
甚至讓讀了此書的人都不得不產生了一種懷疑,這是否真實合理,以郭府的地位來說。
極儘誇張,極儘失真。
宴會上,整個郭府上更是人流縱橫,其中程生與往來的賓客們往來寒暄,似乎暗流湧動。府內,郭萍更是在處理郭家的家事,似乎不得空閒。
如此的繁華,卻又如此的空洞,卻仿佛如一場做了很久的幻夢,一觸就破。
後二十回,作者緊密地撰寫著一件又一件發生在郭家的小事,零碎而散亂,仿佛失去了主線。
短短二十回,作者描繪了長達三十多個形象突出的人物,從郭家的下人寫起,再到家族龐大的人員,中間還穿插著家中的生意往來。
甚至,連最後的結局也讓人既歎惋,又摸不清頭腦。
最後二回,是以郭萍之死作為開篇。明明前一回作者還在講著郭府下人間的小事,以及穿插了少許郭萍與程生之間的趣事。
明明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美好的讓人流連忘返。但作者偏偏在下一回開篇便跳到了十幾年後,書中寫到這個冬天,郭萍沒能熬過去。
郭萍去了,郭府舉辦了一場聲勢更為浩大的喪事。這時,程生已是一國之相,府中前來吊唁的人數不勝數。
光是一個送陵,就足足花了千餘字來極儘渲染。
結尾處,則是程生為郭萍守喪。
這守喪,書中並未提及具體守了多少年歲,隻寫到一日夜中,程生入夢,竟是又回到當年借讀的寺廟,他依舊是個貧寒書生,徹夜苦讀,但求金榜題名,走馬上任,學那季長,行走四方。
一日,他登上後山,竟是又遇到他曾經遇到的人。
他在亭間奏蕭,他於亭外駐足,一望便是許久,最後又是如同從前那般,迎了上去。
到這裡,全書完。
可以說,除了最後程生的夢和前二十五回風格語言類似,後麵寫郭府中家族之事,寫下人間的齷齪,完全全是鬼筆,寫儘興衰亡敗,寫儘利益人心,筆觸雖不凜然,但也卻與前期的風格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