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大片金色的稻田。
遙遙望去,可以看見無數光著膀子的大漢,或是紮著灰色布腰帶的婦女,正忙碌地穿梭在麥田裡收割稻子。
烈日之下,稻浪之間,他們就如同一隻隻灰藍色的棋子,星羅遍布,用自己額間的汗水和黑紅的臉頰,描繪出了一副熱鬨樸實的秋日豐收景。
倘若不是怕在這個年代裡太過招搖招致禍端,江時都想架塊木板在麵前開始畫油畫了。
——現在是華國七十年代初。
嗯,這個世界的的華國七十年代初。
1974年,離改革開放還有四年。
華國正在進行如火如荼的青年建設。
正巧,江時就是一位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建設新農村的知識青年。
本來他是不用參與的,老老實實呆著北京城裡等著畢業後分配工作就好了。
畢竟他有個已經被派往兵團農場去當知青的哥哥。
但兩年前,因為江時本人報名足夠積極主動,最終,他還是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知青。
被安排分配到浙省高灣市章鄉縣南垣嶺村。
江知青是位極有才華的知青,既知道排兵布陣,籠絡人心,又懂得吃虧耐勞,安分守己,到了南垣嶺村之後,更是一個人承擔了教書、算賬、外交、組織宣傳等重要工作。
於是成功獲得了生產大隊書記的欣賞和信任。
以至於此次農忙,他被委派了一個十分輕鬆的管賬工作,搬著張小凳子坐在倉庫前,頭頂上方還有棚蓋,稱量記錄入庫稻穀的斤重,登記村民的公分,並對賬簿上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就可以了。
對於江時來說,連腦子都不用動。
當然,他這份輕鬆涼快的活計,不可能沒有人眼紅,隻是很快就被大隊書記的話給懟回去了:“你也想記賬?你想你娘的屁呢!你腦子能有江時好使嗎?算術能有他快嗎?能從一數到十就不錯了,字寫的跟狗爬似的,讓你去記賬,到時候記出一本爛賬,這個責任你拿□□那條褲衩給我負?滾滾滾,滾他娘的,再在這裡嘰嘰歪歪扣公分了!”
——於是,不了了之。
至於那些同樣不滿且有文化的知青,大隊書記是不予理會的,甚至連解釋的心情也沒有,黑著臉甩手就走。
一群連口糧都掙不夠的人,還敢跟他討價還價,白日做夢去吧!
所以總而言之,江時坐在倉庫前觀賞麥浪已經快半個上午了,依然沒有什麼正經事情可以乾,隻能維持著一本正經的表情發呆,順便接收一下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