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夏季總是特彆短暫,過了夏至日後,隨著日照時間漸漸變短,氣溫也有了明顯的下降。
七月到八月間,北方度過了一段間乾間濕的艱苦歲月。
彆誤會,所謂的間乾間濕指的是前兩周還滴雨未下旱到要抽水灌地,下一周立刻暴雨傾盆,澇到要挖溝排水的極端氣候。
洪水預警和乾旱預警互相蹦迪,就看誰先能跳下一等,這種極限氣候不光光是植物動物,就連人也被折騰得不輕。
而在這全省緊張的氣氛中,小錦村就是屬於比較異樣的一個。
雖然大家每天起床看新聞或者看手機的時候也都能看到各種警報,打電話聊天時候也能聽到彆人家過得有多艱難,但在小錦村……還真沒什麼實際感覺。
旱也是旱的,好多天沒下雨也是真的,但就在彆的村已經開始為了這家抽水多那家抽水少鬨起來的時候,小錦村卻依然過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日子。
他們村一團和氣的模樣其實也挺惹人矚目的,很快就有各村的村民聞訊趕來,尤其是小錦村的下遊村民,不過他們來的時候氣勢洶洶,回去的時候卻有些灰溜溜。
作為下遊村民,他們來的目的自然是抗議小錦村攔截了太多灌溉資源,以至於他們村的水不夠用了——這也是每個下遊區居民的苦逼之處。
因此他們來的時候多少有些氣勢洶洶,結果到了人小錦村一看人家的表,如果排除抽地下水和河水灌溉的話,其實人家的水和他們的水用得差不多。
但之所以小錦村人能用差不多的水資源供應全村,而他們卻互相打飛狗腦子的理由,是因為幾年前他們全村大部分的農作物土地都鋪設了滴灌係統。
小錦村農戶們的滴灌係統正是之前陳粒給夏東籬安利過的那種貼片式滴灌帶,這東西到了冬天不用的時候可以卷起來,到了灌溉機一拉一扯就能沿著農作物的生長方向鋪開,再對準需要灌溉的植物根部位置打個洞通水就行。
滴灌的最大優點是可以讓土壤完全濕潤,以此讓根部吸飽水,而且滴灌的滲透方向是向下滲透,它在土麵表麵的濕潤區其實很小,所以即便是到了日頭最大的時候土壤表麵完全被烤乾,土中層和下層的土壤也還是濕潤的。
這就像是個小空調房一樣,保證了根部的寒涼。
下遊村民看著小錦村人給他們展示的水閘和藏在茂密植株裡頭的灌溉帶,心情彆提有多複雜了。
“哎呀,宋村長,你們鋪了這好東西怎麼也不和咱們說一聲,大家都是鄰居,以後共同進步嘛!”下遊村的一個村長酸溜溜地說。
小宋村長笑得極其陽光燦爛:“呂村長貴人多忘事啊,這我們前年春天不是還做過工作經驗分享?主題我記得是……”
他目光征詢地看向小李助理,小李助理隨即燦爛一笑:“《關於鼓勵村民開展滴灌管道鋪設工程的經驗和教訓》,發表在前年5月的省公眾號上,呂村長當時可能比較關注我們工作開展時候的教訓,沒多注意經驗吧。”
這話可說得相當不客氣了,就是指著呂村長說他當初隻顧著看小錦村的笑話了,呂村長一張臉頓時就漲成了豬肝色。
夏東籬第一次看到小李助理這麼有攻擊性,以前一直和和善善的一張臉都成冰山樣了,原本在村子群裡看到下遊人來鬨事於是來準備舌戰群儒的夏東籬立刻縮回腦袋,向著自己熟悉的大海叔湊了過去。
然後他就在大海叔口中聽到了兩個村當年的一番愛恨情仇。
鼓勵村民鋪設滴灌管道這件事情是小宋村長畢業後做的一件大事,也是小李助理被拉過來後兩人齊心協力做的第一項政績,從現在看效果是十分好的,但當時可不是。
滴灌當然是一件好事,節約水資源提高灌溉效率嘛,但說實在的坐擁豐沛灌溉水源的小錦村其實並不差這點水資源。
當時大部分村民在灌溉時候都是拿抽水機去河流水道裡抽水大水漫灌的,這樣除了電費外沒什麼成本,而建滴灌管道就不一樣了。
管道這東西當年還不像現在這麼便宜,平均每家人家都得投入小幾千塊不說,效果也沒多少差彆,至於社會責任感和下遊居民的感受……呃,老實說當時的小錦村人還沒這麼在乎,大不了就是和對方打一架,哪年旱了的時候不和鄰村人打一頓的,早就習慣了。
所以當初小宋村長真的是一家一家去做功課一戶一戶地去推廣,到最後還有不少釘子戶不肯接受,還是老村長出麵去找人談心,大家才不甘不願地安裝的。
不是小宋村長一定要搞個100%的好看數據來,這是灌溉這種事一旦有一家人家搞了大水灌溉,彆的人家就會覺得自己吃虧了,加上小錦村全村經濟條件都不錯,隻有一家貧困戶,所以小宋村長才決定必須要抓好這個開頭。
而這樣的舉動在外人看來就不是那麼回事。
當時下遊村子的呂村長在開會時候更是屢次點名小宋村長,暗戳戳表示他不注重工作方法不尊重村民意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雲雲,總之沒少煽風點火。
“為啥啊?”夏東籬就不明白了,要是呂村長是彆的村子也就算了,可以說是看不慣小宋村長刷政績,但他們是下遊村落,小錦村做滴灌最大的得益者就是他們。
滴灌節水之王的稱號可不是瞎說的,小錦村全村搞滴灌管道的話一般情況下起碼能節約三分之一的用水,這些水可不就都流到下遊了。
“嗨,就是不相信滴滴答答地澆水能有這麼大用處唄。”大海叔看得倒是十分透徹,“其實在當時咱們也覺得沒啥用,現在才知道這東西有多給力。如果不是靠著這玩意,大熱天的誰還有空出來跳什麼廣場舞啊,都得悶著頭澆水去。”
小錦村的勞動力短缺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不過前幾年據說也還好,但當時小宋村長就特彆關注這方麵,除了鋪設滴灌管道外還把機械租借的企業硬是拉到了村裡,建了一個小門麵好方便大家租借工具。
另外還有公眾號和微信群的建設以及促進廣場舞秧歌隊這類業餘活動,這些都是為了增加大家的聯係,保證誰家需要人的時候能喊到幫手。
而如今的發展就如小宋村長預料的那樣,就在這些年,小錦村的年輕人出去得越來越多,回來的除了寒暑假探親的外,就隻有一個夏東籬了。
幸而在青壯年勞動力缺乏的情況下,小錦村村民之間的關係還真不錯,畢竟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經欠過人情或者來幫過忙,指不定還做過舞伴或者老對手。
也因為這樣,小錦村的村民對小宋村長還是十分信服的。
夏東籬摸了摸下巴,感覺好像知道了宋鄲一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原因——他想要將那些勞動力再拉回來。
綠色農業以及有機農業是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隨著城市裡的人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大以及他們的經濟能夠承擔購買偏昂貴的天然食品和天然材料,這個行業隻會越來越好。
而且這種種植方式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收益能夠跟上的情況下,這個勞動力缺口可以避免本地青壯繼續外流,甚至可以吸納已經前往省會城市打工的小年輕重新回到農村。
為了留住這些在城市裡從事輕體力勞動的年輕人,農業工作也不能過於繁重,這就需要機械和科技的力量。
唔……夏東籬再次肯定了小宋村長肯定是基建文或者種田文主角的設定。
正在他思維發散的時候,忽然肩膀一重,劉大海湊過來關心地問道:“小夏,你山上那些地整得咋樣了?我聽說你買了一堆的櫻桃樹?來年我們家的櫻桃可就靠你了啊。”
一聽到櫻桃樹小夏同誌立刻就高興起來。他立刻劃拉出照片給劉大海炫耀了,“我們家櫻桃樹全部都緩苗成功了咧!”
夏東籬家的果樹在這個不適合移植的季節能夠全部緩苗成功,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