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太後這邊都得到消息了, 中書省那裡自然更是一早就知道了。
因為皇帝忽然駕崩, 所以這會兒文武百官裡倒有一大半是在宮中的,眾人正都換上了喪服,且在商議鎮遠侯之事,正不可開交, 突然見侍衛從外急奔而入,稟告了這個消息。
一時之間像是一滴水跌進了冒著氣兒的油鍋,頓時越發的沸反盈天喧鬨了起來。
魏中書旁邊的趙禦史上前忙問:“怎麼說是兵部造反?兵部的李尚書如今在南邊謹州一帶, 是不是消息有誤?!”
侍衛道:“回趙禦史、各位大人,消息到底有沒有誤卑職不敢確認,但是這消息是五城兵馬司裡的人飛馬來告知的, 那人已經是身負重傷了,才來得及說了句兵部的人發兵封了城門並向著宮門這邊來……就暈厥了過去, 我們在宮門口的侍衛又瞧見長安街上喊殺聲震天, 遠遠地看到有人衝著宮門來了, 看服色旗幟果然是兵部所轄的人馬,事情緊急, 這才急忙退了回來把宮門緊緊閉了。”
這個人才說完,卻另外有兩個太監也雞飛狗跳地跑了來,滿臉駭異地叫嚷道:“兵部的人把宮門口圍住了!魏大人, 各位大人,要快些想想辦法啊!”
魏中書擰眉:“真的要造反?這、這怎麼可能?”忽然間環顧群臣,叫道:“蕭憲,蕭尚書呢?”
旁邊趙禦史忙道:“尚書大人之前說有事, 這會兒還沒回來呢。”
人群中突然有個聲音道:“蕭尚書畢竟是兵部李尚書的舅哥,難不成早得了消息先出宮去了?”
話音未落,就聽到一個沉靜的聲音冷冷地說道:“你說什麼?”
大家急忙回頭,卻見蕭憲臉若冰霜,一身喪服白衣從門口緩步走了進來,那發話的人噤若寒蟬,急忙低垂了腦袋躲在彆人背後。
魏中書急忙迎上去:“蕭尚書你也聽說了?”
蕭憲的雙眼微紅,點頭道:“是。我聽說後立刻就趕了過來。”
他原先在翊坤宮內,當時麗太妃服了毒,他見勢不妙立刻叫太醫救治。
可那毒性極為厲害,加上發現的晚,已經是回天乏術。
正在痛心疾首的時候,卻有太監飛奔來報了此事。
蕭憲從劇痛之中驚回神,知道如今不是要軟弱痛哭的時候,於是他最後看了一眼麗太妃,卻見她伏在榻上,合著雙眼,神情卻透出幾分安詳。
蕭憲從袖中掏出一塊極乾淨的素白帕子,溫柔地替她臉上的淚漬跟唇邊的血漬擦拭乾淨。
然後他站起身,吩咐道:“太妃因痛悼先帝,心力交瘁而故,都聽見了嗎?”
在場的嬤嬤,宮女太監們急忙答應。
最後蕭憲道:“你們好好地替太妃收拾妥當,叫內侍司準備,所有東西都要用最好的。”
眾人領命。
說完之後蕭憲邁步往外而行,經過銅炭爐的時候,他看看手中緊握著的那塊沾血帶淚的帕子,目光在那殷紅的血跡上逡巡來回,便輕輕地將帕子放在了那閃爍的銀炭之上。
絲帕遇上烈炭,立刻起了一道火光。
看著那帕子上的血淚都化成了一團烈焰,蕭憲長籲了一口氣,這才頭也不回地出殿。
此刻眾目睽睽之下,魏中書問道:“你覺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蕭憲答沉聲道:“我雖也一頭霧水,但這絕不是李衾的行事,我相信此事跟他無關。”
魏中書道:“但他們言之鑿鑿的確是兵部的人……”
蕭憲道:“就算真的是兵部作亂,可也一定不是、不是李衾的主意。”
他們說話的時候,周圍的文武群臣鴉雀無聲,隻在蕭憲說了這句後,其中有些人臉上就流露出了狐疑的表情。
畢竟朝臣們其實都知道,李衾雖然有功於社稷,且把兵部統理的井井有條,但在文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的忌憚李衾,怕他功高震主了。
隻是還沒來得及著手削減李衾的勢力,文帝先遇刺身亡。
僥幸楊瑞跟李衾關係向來極好,又加上南邊的戰事吃緊,所以竟放權給李衾,反而叫他帶兵去了。
如今人人都說是兵部造反,這會兒群臣之中,卻也有一半的臣子狐疑地覺著此事恐怕事出有因,未必就是空口無憑。
又有一小半以前就看不慣李家的,覺著李衾早就懷有不臣之心,今日之事不過是遲早晚的罷了。
還剩下那一小半,才是以蕭憲為首的則不太相信李衾會乾出這事。
又因李家的長房大爺李綬在此,眾人便都紛紛地看向李綬,鴻臚寺卿便問道:“李大人,這件事到底是怎麼樣,您有什麼見解?”
李綬環顧眾人,皺著眉決然說道:“正如蕭尚書所言,我也不信子寧會是這種目無君上的謀逆之人。何況他若真的如此胡作非為,難道不為李家著想?”
有人陰陽怪氣的說道:“你們李家?這不是在宮外嗎,兵部的人護著就是了,到是你李大人,隻怕是給李尚書當成一枚棄子了。”
李綬不是個口舌見長的人:“你、休要胡說!”
那人道:“非是胡說,但下官也並無得罪之意,畢竟如今朝中群龍無首,若李尚書此刻舉事,卻真真的是個天賜良機,若是功成,以後我們還得求李大人護庇些呢……”
還未說完,就聽有人喝道:“還不住口!”
出聲的是蕭憲,那人回頭看是他,便才低了頭。
蕭憲道:“這會兒不是逞口舌之能的時候!待事情清楚了或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再說不遲。”
他的身份高,官職也在眾人之上,加上平日裡交遊廣闊,故而竟無人敢再出來嗆聲。
低低的議論聲中,翰林院崔學士上前道:“魏大人,蕭大人,到底要拿出個法子來,若外頭那些蠻賊衝破宮門的話……這可該如何是好。”
“稍安勿躁,如今越是自亂陣腳,越是於事無補,”蕭憲的神情卻極為沉靜,道:“我想親自去宮門處一觀,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誰與我同去?”
大家麵麵相覷,頃刻有人道:“我願同去。”竟是李綬。
除了李綬之外,小公爺宋玉溪,然後是內廷侍衛王將軍外,翰林院的穆學士等幾位。
魏中書道:“蕭憲,你務必小心些行事。”
蕭憲正要出門,外頭太監揚聲道:“太後娘娘駕到。”
大家忙止步恭迎太後,不多會兒皇太後快步進來,道:“各位可聽說外間發生的事了?”
群臣齊聲答應。魏中書道:“我們聽說這消息也都震驚非常,方才商議妥當,蕭尚書等幾位要去宮門口查看具體情形。”
太後看向蕭憲,又掃了眼他身後眾人,終於道:“如此也好,此刻正是危急之時,各位大人心要往一處才是。”
說著便叫了身邊的兩個太監,道:“隨著蕭大人一同前往。”
於是蕭憲等出門,往前越過金水橋,一路向著宮門口而去,隻見本來肅穆空闊的宮廷場地之中,內尉司的人列隊而行,一個個鎧甲鮮明,如臨大敵。
遠遠地看到午門那邊兒也聚集了無數人,城門樓上也有影子閃爍,底下的宮門已然緊閉。
守在宮門底下的侍衛統領瞧見蕭憲等人來到,忙緊走幾步上前行禮:“蕭大人!”又遲疑地看了一眼旁邊的李綬,並沒言語。
蕭憲道:“情形如何,是誰帶兵?”
統領道:“他們隻說是兵部的人,再問彆的就不回答了,從城門樓上看,……隻看到許多士兵簇擁在宮門外。”
蕭憲道:“帶路,上城樓。”
眾人經過緊閉的宮門以及左右掖門,雖看不到什麼,仍能聽到外頭囤著兵馬的聲響,以及那種仿佛山雨欲來的懾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