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 / 2)

“明天就過年了,今天你就彆出去了,外邊這麼冷。”周慧茹已經能下床走動了,隻是還乾不了重活,她坐在板凳上,一邊盯著煤爐子上的燒水壺,一邊著納鞋底子,準備給劉美雲姐弟倆做棉布鞋。

棉花和布,都是這段時間劉美雲給家裡添置的。

原本就狹窄的屋子,變得越發緊湊,劉美雲就像螞蟻搬家似的,出去一趟,家裡空間就小一塊兒。

“嗯,不出去。”劉美雲坐在桌邊,教劉博文寫字。

手裡的畫,已經賣出去三幅了,除了第一幅運氣好,賣了個高價,另外兩幅,一幅600,一幅400,光是忽悠著賣畫的收入,劉美雲就攢了有2200塊。年後她再抓點緊,趕在陸長征回來前,把剩下的兩幅全部脫手,折子裡的錢,應該就夠這幾年花用了。

雖然穿到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可劉美雲並不帶算虧待自己,讓她跟彆人一樣,頓頓吃苞米糊糊,個把月才見一次葷腥,她肯定受不了。

“媽,聽隔壁嬸子說,明早供銷社有魚,我早起去排隊,明天大年三十,咱家做個紅燒魚。” 一年到頭,也隻有過年這幾天,才不會有人天天盯著彆人家飯桌看。

除了紅燒魚,劉美雲還想再去哪兒搞隻老母雞回來燉湯,可她都去供銷社轉悠過好幾回,彆說老母雞了,連雞毛都沒見到一根,不過好歹也買到一籃子雞蛋回來,盯著劉博文和周慧茹兩人,一天一個,這才小半月,母子倆的氣色就好了不少。

就是劉永年固執得很,不管劉美雲怎麼威逼利誘,就是不肯吃雞蛋。

劉美雲知道他是舍不得,勸不動,也就放棄了。

隻平時煮飯的時候,注意著點,給老倆口想發設法的補身子。

“天這麼冷,你一個姑娘家的排啥隊,讓你爸去,他抗凍。” 周慧茹這段日子精神頭好多了,閨女兒子都在跟前,還健健康康的,她十分知足。

這段時間和閨女相處,她越發覺得閨女變化大,性子開朗了很多,主意也不少,成熟又穩重,讓人特彆放心,就是花錢大手大腳,啥都往家裡添置,她現在身上穿的,還是姑娘扯布讓人給做的新棉衣咧。

起先她還說兩句,後來發現,她沒少說,閨女卻是左耳朵進,又耳朵出,當麵答應得好好的,回頭還是一樣不少的往家裡拎。

日子久了,她也適應了。

想著,好在女婿津貼肯定比一般人能高點。

“對,要買啥,我去排隊。” 劉永年正好乾完活,從外頭進來。

周慧茹給他往臉盆裡倒熱水,就道:“買魚,閨女說明天做紅燒魚,你早點兒起來去排隊。”

“行” 劉永年用熱帕子抹了把臉,又仔細用肥皂洗過手,才把兜裡揣了一早上的兩個橘子放到劉美雲跟前,一臉笑道:“學校老張給我的,你不是最愛吃烤橘子嗎,等你媽燒完水,爸就給你烤!”

“謝謝爸”

“爸,我也想吃!” 劉博文抬起小腦袋,看著桌上橘子,又去看他姐,可憐巴巴的。

劉永年給了他一腦蹦兒,“這不是有兩個嗎?”

劉博文滿足的笑了,趴在劉美雲懷裡,粘人得不行。

劉美雲這段時間,過得很安穩,每天睡得好,吃得香,晚上不用熬夜,更不會失眠了,也不用24小時緊張手機鈴聲,這種慢節奏的生活,在習慣以後,就逐漸變成了一種享受。

恍惚有一種,前世闖了半輩子,這一世開始過退休生活的錯覺。

不過,陸長征昨天拍了電報過來,說他年初六就能到滬市,然後他們初十就得出發去新駐地。

馬上就要換個身份,奔赴一個新的地方,劉美雲心裡是滿滿的期待。

作者有話要說:小可愛們,明天本文就要入V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厚臉皮推下我的下一本預收 《全家穿七零》

(女主一家三口搞事業的文),有一丟丟的興趣的朋友們,歡迎手動收藏,文案暫定如下:

1972年末,紅橋村趙家,在早荒年被趙老太用十斤玉米麵賣掉的小兒子,突然帶著老婆閨女回來認親了。

聽說那一家三口是逃難過來的,被趙老太認回去後,剛進屋喝了口熱湯,吊著的一口氣鬆下去,人就倒了。

然後,趙星月一家就穿了過來。

紅橋村老趙家,重男輕女的趙老太突然多了個親孫女,瘦不拉幾,不乾活,光吃飯,還犟嘴,趙老太是想打想罵想送人,嫌棄得要死,偏偏她小兒子一家疼閨女跟疼眼珠子似的。

後來,小孫女忽悠她賣雞蛋,賣完雞蛋賣雞仔,賣完雞仔做買賣,還說什麼合夥開鋪子,二八分賬。趙老太出錢又出力,累得跟老黃牛一樣,分賬的時候一口氣差點沒上來。

”奶,二八分賬,你二我八”

“憑啥!”

“賺錢的主意是我出的,鋪子是我的,貨源是我的,你投資那點錢,就夠分這麼點的......“

趙老太:“我是你奶!”

趙星月:“奶,親兄弟還明算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