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水災災情嚴重到出乎李尚書的預料。
戶部那些人幾乎都恨不得夜夜宿在衙門。
李尚書根本就無瑕管其他方麵的事情,一心一意在翻案卷上記下的往年水災記錄。
二皇女送來的一封書信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能說二皇女的解決方案書最好的,但二皇女這個年級,有這種見解,能反應這麼快,已經具備一定資質了。
尤其在這種緊急時候,李尚書對二皇女充滿了感激之情。
看到宰相因為一篇策論趕過來,李尚書便接過來看了一下。
葉韶華在前麵幾個世界的時候,對水患有了一定的了解,古代除了大規模的戰爭,最大的災難就是這種天災了。
尤其水災之後的疫病,根本就無法控製。
一般人想到的方法就是建大壩,儲水。
然後便是最大限度的轉移黃河邊上的居民。
這些談起來誰都知道,就跟將軍紙上談兵一樣,說誰都會說,但執行起來太困難了,因為河水的衝刷,很多地方的地形都被改了。
洪水還在泛濫,朝廷拍過去的官員也不敢去水災最嚴重的地方。
現在僅僅是報上來的死亡失蹤人員已過千萬。
葉韶華提起的解決方案是她經過腦中地圖的模擬而產生的,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是發生洪災最為直接的原因,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疏導。
建立大壩水庫儲水,若是雨勢一大,大壩被摧毀,等待所有老百姓的就是毀滅性的滅亡。
轉移河道,植樹造林從泥土荒漠化的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這一點王朝還從未有人提出,李尚書一看眼前就亮了,她抓著宰相謄寫的策論,忍不住拍案而起,“宰相大人,這策論是您寫出來的?”
宰相搖了搖頭,“是大皇女。”
“大皇女?”李尚書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然後變得嚴肅起來,“您確定?”
“是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寫出來的,提出治理根本方法的這一點,從古至今絕無僅有。”宰相道。
堂堂宰相自然不會在這件事上撒謊。
更何況宰相又是出了名的忠臣,眼裡不揉沙的那種。
李尚書眯著眼睛看了一下手中的策論,越看心裡越是驚駭,這樣一篇拿到殿試上都非常出色的策論真的是大皇女寫的嗎?
大皇女從出生下來就備受女皇喜愛,五歲的時候二皇女都在讀史冊了,她因為懶惰不想起床每日也不去首輔那裡上課,以至於五歲也隻能認認字。
這跟一般人比也算得上出色了,但這是皇室,女皇當年九歲就能處理政務。
彆說女皇,就算跟二皇女比都不是非常出色,總的來說大皇女的成長過程在各個官員眼中來說都是極為糟糕的。
知道現在大皇女在各個方麵也沒有非常出色,大臣們對女皇立大皇女為儲君頗有微詞了。
李尚書沒有想到,這樣的大皇女竟然還能寫出如此有跡可循的策論。
這到底是大皇女以前在藏拙,還是正巧碰到了她的一時靈感?
她不知道,不過即便是大皇女寫的,她對大皇女也沒有多大期待。
一時的狀態不足以讓她對葉韶華的印象產生改變。
就想火山一般噴發而出就瞬間熄滅了,與普通庸人一般無二。
大皇女太沒有定性了,誰知道她下一秒是不是又去花天酒地了?
李尚書不像是宰相是親眼看著葉韶華寫出來的,總共也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可這些宰相也知道自己說出去不會有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