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瓶一品脫,一品脫14先令...”店主開口報價,因為知道薇薇安是某位交易所店主的女兒,這個價格是合理的,並沒有‘欺生’。
就薇薇安所知,這可比家中使用的高品質杏仁油貴多了,橄欖油更沒法比(要製作麵霜和護手油時會擁到杏仁油和橄欖油,所以家中常備)。薇薇安記得,自家使用的橄欖油才11便士每磅。
其實植物油的價格怎麼也不會貴...想想也是,和禮蘭人最喜歡的、最不能缺少的黃油,也隻是根據品質不同,每磅價格在9便士到1先令不等。橄欖油又是非常傳統的油料,兩三千年前就是貿易的重要商品了,並不稀罕,怎麼也不該特彆貴。
薇薇安想了想:“我不需要玻璃瓶,可以稱重售賣嗎?”
此時的玻璃瓶並不算廉價包裝,不需要的話是可以折價的。但對於一瓶14先令的貨物,太微不足道了,所以薇薇安也沒有說什麼減掉玻璃瓶的錢,隻要能散裝賣就心滿意足了——她總共攢下了12先令的零花錢,還沒有全部帶出來,買一瓶乳木果油都遠遠不夠呢!
店主並不奇怪她的要求,乳木果油又不是食用的橄欖油,一大瓶一大瓶地買,用的時候也不心疼。這其實類似‘護膚品’‘香水’,用的時候都很節省的!
他就說:“當然,如您所願...那麼您要多少呢?”
薇薇安想了想說:“我想4盎司足夠了。”
除了‘山欖油’(乳木果油)外,就是椰子油了。相比起山欖油,椰子油對於此時的和禮蘭王國的國民,是更加陌生的。不過和禮蘭王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確實從世界各地帶回了不少‘特產’。
而椰子油麼,熱帶的原住民就會使用椰子油來塗抹皮膚、治病什麼的,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就將椰子油作為一種商品引入了國內市場。
從原住民手中收購而來,成本並不算高,再加上國內市場還沒有培育起來,不怎麼受認可,所以椰子油的售價遠不能和山欖油相比...當然,也比普通的油料要貴就是了,每盎司3便士,大約是山欖油的1/3。
薇薇安買了6盎司椰子油,4盎司山欖油,為此支付了4先令又3便士...薇薇安的講價能力隻讓店主省掉了零頭。
薇薇安從奧斯汀先生那裡取來了容器(賣化妝品和香水的店鋪裡,當然不會缺少小容量的容器),盛裝山欖油和椰子油,心滿意足地就回了家。
第二天,她又想辦法從藥鋪買來了燒堿(似乎很多奇奇怪怪的商品都能從藥劑師那裡買到),並且搞到了蠶繭——她沒法自己亂跑,所以花了2便士請一個信得過的街頭孩子跑腿,去了‘生絲集市’。
‘生絲集市’是交割生絲的地方,有很多絲織業人士來來往往,而薇薇安的目的隻是買一些蠶繭。
和禮蘭王國的絲織業起步很晚,早期都是進口來自東方的絲綢。後來同屬西方的一些國家、城市漸漸學會了生產絲織品(但多數生絲還是需要進口,品質也比不上東方),也會從他們那裡進口。
和禮蘭王國是更晚發展絲織的,但既然有這個產業,當然就存在生絲交易了。
就薇薇安所知,和禮蘭王國的氣候是不太適合養蠶的,但也不是說不能養...總之,和禮蘭王國的做法是,找到氣候合適的殖民地,然後從殖民地獲取生絲。相比起蠶繭,在這個國家的首都,獲取生絲要容易得多啊。
但是,凡是就有萬一——薇薇安知道的,和禮蘭王國本土也有少量的桑蠶養殖。在鮮蠶繭上市後,還有大量蠶繭經過烘繭,變得可以長期保存(古代很長一段時間不能放開產能全年織綢,原因就在鮮蠶繭不能長期保存,蠶繭收獲之後就得抓緊時間繅絲)。
薇薇安其實是想看能不能找到烘好出售的蠶繭。
也不需要多少,按照薇薇安準備的其他原料分量,蠶繭隻需要10克左右。如果是後世的蠶,大約是50個蠶繭。但這個世界類似上輩子的維多利亞時代初期,此時蠶繭的品種應該不同,所以隻能說重量,不能數蠶繭的個數。
跑腿的孩子,很快帶回了一包蠶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