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點點頭,拿了錢後飛快地鑽進了旁邊的小巷子裡。熟悉線路對這些孩子們來說是生存的基本,他們總能在亂七八糟的街道規劃中找到最近的那一條路,而且一點兒不擔心在小巷子裡遇到什麼犯罪現場。
處理完這件事,薇薇安又朝著女人和街童跑走的方向小跑而去,直到到了一個岔道才停了下來。心裡很擔心現在的情況——如果街童們帶回了那個女人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如果沒有,又或者遭遇了接應那個女人的同夥,那要怎麼辦?
會不會連那些街童也因此受連累?
這種時候薇薇安又後悔起來,她不應該說那句話的,至少應該告訴那群街童,他們不在獎勵的範疇內。
往好處想,她又忍不住安慰自己:不會出事的,那些孩子都是街頭經驗豐富的,如果見情況不妙,一定會自己先跑。
亂七八糟想了很多,但實際時間才過了5分鐘不到而已,隨著一陣喧嘩聲,那個女人被帶回來了——她被人用一段麻繩綁了起來,由一個男青年拉扯著,在他們旁邊還有一個強壯的男人,他同樣被人綁著。
至於那個孩子,他由街童中年紀最大的那個抱著,在其他街童的笑聲裡,正放聲大哭呢!
“奧斯汀小姐!這兩位先生抓住了人。”一個街童指著兩個男青年大聲說道。他看起來很眼熟,薇薇安想起來他曾為奧斯汀先生跑過腿。
薇薇安點了點頭,從書包裡取出1張鈔票,5鎊遞給了那兩個男青年:“先生們,請問可以等等嗎?我叫人去找了治安法官,一會兒會有人來,現在得有人看著他們——哦,當然,還有你們的!”
意識到雖然遇到了人口販子的同伴,但沒有人受傷之後,薇薇安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心裡還暗暗警示自己,下一次絕對不能這樣魯莽了,這一次是運氣好。
除了承諾給抓住人的人的5鎊,薇薇安還將所有的零錢給了那些街童,都是硬幣,加起來也有2先令出頭吧。
“你們拿去可以買點兒食物。”
男孩兒們歡呼著接過了錢,街頭的食物是很便宜的,能填飽肚子的餡餅、熱乎乎的薑餅、內容豐富的火腿明治、香噴噴的炸魚、帶汁兒的熟肉布丁、沙沙糯糯的烤土豆...這些每份基本都在1、2便士!
他們加起來才6、7個男孩兒,平均每人可以得到3便士有餘,真是足夠好好吃一頓了!
他們幾乎是拿到錢,立刻就規劃起來,領頭的那個大孩子放下手裡的男孩兒說:“我們可以一起去買吃的,首先買餡餅!我認識那個賣火腿明治的小販,買的多更便宜!我見過的,他賣給一個紳士是6便士7個!”
“這就足夠填飽一半的肚子了,剩下的錢還能買其他好多的吃的...誰要吃胡椒薄荷棒、杏仁太妃糖?”
兩個男青年雖然是出於正義感幫忙的,但顯然也不會拒絕這樣一筆‘天降橫財’,立刻就平分了那5鎊,也答應了陪薇薇安等治安法官過來。
這個時候薇薇安才蹲下身,拿出自己的手絹給那孩子擦臉,因為一直在哭,這個小男孩已經哭的滿臉通紅了。
“噯,小可愛彆哭了...姐姐帶你找媽媽好嗎?”一邊安慰這個男孩兒,薇薇安還找了個孩子回白帆街136號報信,以免自己時間久了沒回家,奧斯汀夫婦擔心。
這個男孩兒其實沒有薇薇安想象的愛哭,雖然他身上有明顯的備受寵愛的痕跡,但他其實是按照此時常見的方式養育長大的——此時大多數家庭對孩子都相當嚴厲,完全沒有薇薇安上輩子那會兒對小孩子的無條件愛護,各種關注孩子的心靈。
特彆是對年紀特彆小的孩子,真的是擔心稍微嚴厲一些就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心理陰影。
此時對孩子的嚴厲,幾乎是不分貧富的!貧窮的家庭固然因為活著已經用儘全部的力氣了,根本沒有餘力照顧孩子。很多孩子小小年紀不僅要工作補貼家用,還得照顧家裡更小的孩子,也很少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愛。
而富有的家庭呢,也秉持著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對孩子談不到多‘關愛’。當然,總沒有中世紀時那麼獵奇就是了——中世紀時,人們甚至沒有孩子的概念,孩子就是未長成的大人,是不完美的成人(所以中世紀的很多畫作裡,兒童的長相完全就是個成人)。
那時的人們對孩子完全沒有耐心,以非常粗暴的方式對待,從不考慮孩子的心智發展。對孩子更像是對寵物,喜歡的時候當然會親親愛愛,但更多的時候就是放到一邊不管的。而且大人也不認為孩子能懂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更不會認為孩子有和自己的對等的‘人格’。
相比起中世紀,當下算是有進步了,隻不過大多數人對孩子依舊談不上有比較正確的觀念。打個比方來說,當孩子犯錯了,無論是課堂上不守規矩,還是回到家裡弄壞了母親的園藝成果,父母教育的方式一般都是‘鞭打’。
而這個孩子很可能才5、6歲...對5、6歲孩子調皮犯的小錯,教育的方式不是引導他明白道理,而是鞭打。
總之,這個小男孩並不是那種長期溺愛下,一哭起來就沒完沒了的孩子。再加上小孩子天然的‘敏銳’,他大概也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一樣了,現在的處境要更加‘安全’,所以沒過幾分鐘,他就隻是斷斷續續地啜泣一兩聲了。
薇薇安蹲下來和他視線對齊,顯得沒那麼‘高大’了,這大概讓這個孩子感覺安全了不少。這時薇薇安再問他叫什麼名字,他終於能夠順著話去思考了。
抽噎聲裡,小男孩似乎在想自己叫什麼——3、4歲的孩子,被彆人叫名字時能回應很正常,但真不一定在驚嚇過後能說出自己叫什麼。這就和現代7、8歲的孩子,經常說不出父母的名字是一個道理。
有些問題實在是太過‘習以為常’了,以至於回答不出來真的挺‘反直覺’的。
“吉姆斯,爸爸一直這樣叫我。”
小男孩兒說話還挺清楚的,這讓薇薇安放心不少。不過這也不奇怪,富裕家庭的孩子,就算父母沒時間陪伴孩子,也有保姆和仆人。總是有成年人陪著孩子說話的話,學說話是會快一些。
“你的姓氏呢?”薇薇安儘量溫聲細語,讓這個孩子能心情穩定,回憶起更多東西。
男孩兒思索了好一會兒,看起來他不太記得這個了...大概是日常生活中,他接觸的有限的人裡,沒人會特意叫他的姓吧。
薇薇安隻能儘量引導:“那麼大家都怎麼稱呼你父親呢?”
男孩兒又想了一會兒,薇薇安還給他買了一支棒棒糖。他吮著棒棒糖,終於回想起來了:“爸爸是‘達科奇先生’!”
獲得了姓氏,薇薇安鬆了一口氣,至少這足夠登報發廣告了。當然,反過來關注報紙上的消息也行得通——想來,富裕家庭丟了孩子,發布尋人懸賞總該不吝惜。到時候看看有沒有姓‘達科奇’的人家,丟了一個叫‘吉姆斯’的孩子就好了。
而且這也不用薇薇安費心,等到附近的治安法官來了,交給他們就好了。
薇薇安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問這個孩子知不知道家住在哪兒,這個問題要是能得到答案,那一切問題就都沒有了,直接送他回家都行。不過顯然這個問題不是小男孩能回答的,他顯得很茫然。
這讓薇薇安有些遺憾,因為他聽說因為美林堡拐騙兒童的人口販子很多,不少父母都會讓孩子記住自己家的地址——此時大城市應該都有這類問題,不同於小地方到處都是熟人,一個生麵孔的人口販子很難拐騙孩子。此時的大城市大而混亂,又沒有現代社會的組織能力、監管能力,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很多。
不過,薇薇安在問小男孩兒會不會拚寫自己的名字時,又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這算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不同的拚寫也可以有差不多的發音,考慮到小孩子發音可能有錯漏、含糊,就更難憑借小男孩口述肯定他名字的拚寫了。
而這或許會給找到他家帶來一些困難。
“真是太聰明了!你拚寫的很好...看起來你是個學的很快的好孩子。”薇薇安不停地稱讚。在這個小男孩拚寫他的名字時,為了減少他的心理壓力,不出錯,完全是鼓勵式引導。當然,3、4歲的孩子能拚寫,這本來也值得鼓勵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