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全港十八區校際知識比賽(2 / 2)

“我們知道了,多謝提醒。”王家夫婦和兩個守夜的漢子告彆之後,就帶著蘇韻上了三樓。

一開門就看到王嘉遽王嘉祥這兩兄弟蹲守在門口眼巴巴地看著,不過今日出了這麼一件事,明天還要上班的王家夫婦也沒有收拾他們的心思了,隻是疲憊地收拾了一下東西,然後就準備去洗漱睡覺。

“蘇蘇,你怎麼了?”看蘇韻低著頭不說話,王嘉祥急忙湊過來問。

“我在想怎麼樣賺錢,好給婆婆湊醫藥費。”沉思中的蘇韻抬頭。

現在是1972年的話,其實她大概知道一個暴富的機會——香江的73年大股災。

香江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股災。

在那之前,香江股市曾經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牛市”,又逢73年恰恰是“牛年”,正所謂牛上加牛喜上加喜,全港人民都沉醉在炒股就能暴富發財的夢裡,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無一幸免,許多人甚至辭去工作專門投身股市這座“金礦”炒股掘金。

當時的全民炒股熱,能瘋狂到什麼程度?

除了民間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們隨意揮灑著大額鈔票消費,不止使得魚翅撈飯、鮑魚煲粥、老鼠斑做魚蛋、白蘭地漱口這些奢侈行徑成真;為了炫富,還有些上頭的人會拿著俗稱“大牛”的500元麵值大額鈔票出來,比著賽作為燃料點煙。

鬨得久了,甚至還流傳出了一個笑話,說是在青山精神病院裡,也專門為了那些炒股炒到瘋癲的精神病人特彆設立了證券交易所……

這種全民瘋癲的現象,果不其然遭遇到了股市泡沫的重拳。

股市崩盤之後,數以萬計的股民頃刻之間傾家蕩產,不少人甚至承受不了財富之夢幻象破滅的結局,而選擇了自殺輕生。

至於這一場讓人記憶深刻的股災,則成為了後世許多影視節目的取材材料。

以這場股災為背景的電視劇《大世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劇裡,男主角的爸爸抱起被丟在一邊差點遭遇踩踏事故的可憐小男孩,在喊了幾聲都沒一個人過來認領孩子後,終於在一怒之下拉出了消防龍頭,將冷水潑向交易大廳走道上除了炒股之外什麼都不顧的瘋狂股民。

但瘋狂的股民卻依然絲毫不為所動的畫麵,簡直是震懾人心。

由此,亦引發了看這部電視劇的蘇韻在當年,饒有興趣地收集了一下相關資料——在看完傳說中“置地飲牛奶”世紀收購戰以及“香江天線”的黑色幽默之後,不由得更是感歎現實更比戲劇荒誕。

但即使她明明知道年底就可以利用股票大賺特賺,目前也還是有著兩個難題:一是炒股所需要的本金和交易賬戶她都沒有,二是……蘇阿婆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

顯然她這一番沉思在大人們看來也隻是小孩子的異想天開,王師奶和兩個王姐姐連忙過來安慰了她一下:“乖了,知道你懂事,不過這事我們大人會想辦法的,你放下心去上學吧,快要期末考試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明愛醫院距離他們所居住的地方不遠,走路過去也就十來分鐘,昨天有王家夫婦帶著認了路,第二天蘇韻去醫院送蘇阿婆做完檢查後,就趕緊卡著學校下課的時機,跑回了蘇屋邨茶花樓這邊。

“快!嘉祥按照你的意思,去辦公室纏住鄭sir了,你快跟我來!”王嘉遽那大嗓門真不是蓋的,老遠就聽到他在街對麵喊了。

茶花樓這邊出去不遠就是蘇屋公交總站,往前過了長發街然後再走一段路,便來到了他們所就讀的香江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

這名字長得有點離譜,一般時候也不會叫全稱,而是都將其簡稱為新會商會學校。

這種一長串校名的原因,則是因為香江的學校分類製度。

香江的小學類型一般分為四個大類:收費的直資小學和私立小學,約小學數量的占10%;餘下的則是免費的官立小學和資助小學,約占小學數量的90%。

直資小學享有部分政府補貼,學費中等,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小學接中學一條龍就讀,而且接龍的中學也是響當當的那幾個中學名校如聖保羅男女中學和拔萃女書院;至於私立小學則完全沒有政府補貼,因此收取的學費比較高,但多數也是相應的直屬或聯係的一條龍中學名校。

可以說,進了這兩類小學,除了花費頗多之外,升中學基本是不用愁的了,因此是許多中上階層家庭的首選學校。

至於官立小學和資助小學,因為絕大部分辦學資金都是政府補貼,所以則是按照地區分派學位。雖然學生大多數為中下層階級家庭的孩子,但數量夠多其中亦不乏升學率高的知名小學,那些擠不進私立和直資的,就會在其中選擇升學率高的小學名校就讀。

官立小學乃是由教育局管理的公營小學,因此校名多數為“XX官立小學”。

最後的資助小學又稱津貼小學,是全香江最多的小學類型,約占小學數量的80%,多數由辦學團體向政府申辦領取辦學津貼,委派校董會負責管理學校。

由於資助小學的校舍是由辦學團體負責興建,因此辦學團體擁有學校的命名權,而蘇韻所就讀的“香江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就是典型的資助小學。

當然,也是典型的垃圾學校,校園小校舍小教室少學生少,一個年級就開2個班,一個班50來個學生,其中能考上名牌中學的學生或者知名校友更是一隻手就能數完。

跟著王家駒來到辦公室時,裡麵除了假裝問問題問得一臉苦相的王嘉祥之外,還有一男一女兩個明顯比他高年級的學生。

“按規矩是四、五、六年級各選一個人參加組隊賽,你們現在的心情急我也明白,但小四級原本的人選病了,一時間我也找不到其他人……”

這個時代香江的學校製度沿襲英國教育製度,年級劃分稱呼與大陸不同,小學為小一至小六級,中學不分初高,隻稱中一至中五。

一般來說,這個時代大多數人讀完中五,再考完與高考性質相近的會考,就會出國深造或者出來社會工作;若是要考大學,才會繼續升上去讀屬於預科的兩年中六、中七。

時逢暑假將至,說是四、五、六年級,其實也就是現在的三、四、五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大多正在忙著升中學考試或者找出路,不可能抽時間出來參加比賽,所以就往下順延了一級。

反正決賽在8月中旬,稱他們為四、五、六年級亦無不可。

蘇韻也是靠著這個原因,以三年級即將升四年級之身勉強搭上了末班車。

“鄭sir!蘇蘇說她病好了,想要參加那個什麼全港十八區比賽!”生怕蘇韻的名額被人占去,王嘉遽在大門口就開始嚷嚷起來了。

“是全港十八區小學生校際知識比賽。”站著的男學生回頭,看到後方是班裡那個出名的混子拉著個看起來病歪歪的瘦弱小女孩,臉色頓時有些不好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