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53章:震撼全場(1 / 2)

昏暗的電影院裡,兩大一小的身影慢慢地擠到了最後一排的中間位置。

“哎,是這裡了。”看清楚座位號碼,莊隆就回過頭來,小聲招呼起身後的二人。

聞言,蘇韻和林靖英就趕緊順著莊隆的指引,坐到了對應的位置上。

因為蘇韻要縱觀全場,因此英文水平不怎麼樣急需翻譯的林靖英就隻能挨在他師兄莊隆的旁邊坐著,於是排列格局就是蘇韻、莊隆、林靖英三個人坐成一個橫排。

儘管《.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打著庫布裡克新戲的名頭,之前又冒出過不少消息,但因為劇情和主演的原因,很多不知內情的人對其還是持著觀望的態度。

內部試映震撼了華納的人不假,首映也震撼了前來觀影的那批人,但真正影響票房的,卻是觀看電影之後的觀眾的口碑。

蘇韻和庫布裡克特意挑選臨近大學附近的電影院進行點映,除了學生群體之中支持簡·方達的人特彆多之外,這個年紀的人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和內部輻射外在群體的傳播速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今天是點映的第一天,即使送了不少贈票出去,電影院裡還是稀稀拉拉的東一簇西一簇,上座率估計都不到60%。

蘇韻看了一眼左手邊那連成一排的好幾個空位,心裡有點不是滋味。

做出一樣東西出來的時候,總是想要有人關注和喜愛的。

算了,新人冒頭,就是這樣的待遇。

現在愛理不理,等再過一些時間讓這部電影用近乎降維打擊的黑科技實力錘爆所有人的認知之後,那就是他們高攀不起的搶票時刻了……

蘇韻如是自我安慰了一番,隨後又將目光放到了前麵的一排排座位上。

看著幾個年輕女孩捧著爆米花和汽水坐到了他們前排,一邊閒談一邊嬉笑,那種青春活力的朝氣,讓一直被身邊人當成小孩子的蘇韻忍不住在心裡暗暗羨慕起了她們這如花一般鮮活的年紀。

還要再過幾年脫去這蘿莉模樣的束縛,最起碼也得抽條成少女的樣子,才能有這種指點美麗人事的底氣啊!

像前麵幾個女孩閒談什麼法國美男美國帥哥的,彆人看了便都是對青春少女夢的會心一笑;她要是說哪個男的帥或者女的美,彆人隻會感歎她小小年紀就懂得欣賞美……

“噓,電影開始了,彆再說話了!”伴隨著前麵幾個女孩的輕言笑語逐漸消去,幕布之上,亦緩緩浮現出了電影的全稱:ArtificialIntelligence。

兩個單詞一左一右交彙而過,多餘的字母掠去,“AI”這個在未來將會改變世人一切生活和認知的簡寫,便在這一刻正式進入了大眾的眼球。

“人工……智能?AI?”看到片名後,不少觀眾的心裡都開始嘀咕了起來:之前宣傳的消息,不是說這是一部反戰類型的愛情電影嗎?

怎麼取這麼一個古怪的名字?

不止是被媒體信息誤導了的普通觀眾們,通過各種渠道弄到票進來的記者,現在也是有億點點懵。

但電影的播放,可不是像播錄影帶那樣可以暫停,讓他們留出思考的時間。

沒等這些人嘀咕完懵逼完,黑幕退去,洪水浮現。

看旁白說著什麼溫室效應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麵上升,然後各地沿海城市均被淹沒的消息,觀眾就是越發的迷惘起來了。

然而旁白還越說越離譜:因為氣候災變致使資源不足的原因,各國開始實行嚴格控製懷孕生育的策略,所以,機器人這種不知饑餓並且一經製造就不再消耗能源的存在,就成為了社會結構和經濟鏈中的重要一環……

隨後畫麵一變,一位科學家模樣的中年男人,正淡定地在一群人的圍觀中解說著創造機器人的優越性。

眾人越看越懵的時候,那個科學家突然就拿出了一根長針,毫不留情地紮穿了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年輕女郎的手背。

女郎受到驚嚇的呼叫,仿佛也嚇到了在場的觀眾們,即使是坐到最後一排的蘇韻,也隱約能聽到了亂七八糟的聲音裡麵,幾個帶著F字頭或者S字頭單詞的感歎。

而那科學家徑直地蹲了下來,目光緊緊地盯著女郎問她感覺如何。

看到女郎的回複隻是一臉的不解之後,科學家就有些無奈地繼續解說了起來:“即使是有了疼痛記憶反應,它們的認知尚未能達到要求……這就是問題所在。”

科學家一邊介紹說他們賽博電子公司已經製造出了最先進的機器人用來服務人類的同時,一邊就狀似漫不經心地,示意女郎張嘴。

眾目睽睽之下,科學家隻輕輕一按女郎的上顎,這個年輕美麗的女郎的臉就這麼向四周分裂開來,露出了裡麵的機器構造實質。

這畫麵的衝擊實在太大,蘇韻這下都不用豎起耳朵,就已經能聽到了場內此起彼伏的“OMG”和“WTF”了……

緊隨其後的,就是科學家宣傳他想要製造一個永遠愛著父母、永不生病、永不改變的、懂得“愛”的機器人小孩,滿足所有沒有孩子但又渴望獲得生育執照的家庭。

“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相比起最近大熱的情人型機器人,科學家有自信他所構設的陪伴型機器人,將會成為市場的新寵。

“如果機器人可以真正地愛一個人,那這個人,又該對機器人報以怎樣的責任?”有人提出了疑惑。

“上帝是為了愛亞當才創造他的嗎?”麵對這個道德問題,科學家一臉平靜地反問道。

看到這裡,那些熟悉庫布裡克電影風格的部分觀眾,就開始覺得有那味道了:庫布裡克的前作《發條橙》,就是在這一代的年輕人中最受歡迎,因此影迷並不少。

和前作將鮮活多汁的“橙子”(不受拘束的人類)強製扭曲成“發條”(道德束縛的機器)的內核相比,這一次,庫布裡克是反過來想要探討機器人的主題了嗎?

但庫布裡克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看透的老混蛋,會議上看似溫和卻又殘酷的探討隱去,簡·方達飾演的莫妮卡和霍夫曼飾演的亨利這對夫婦,就開著一輛造型奇特但又酷炫的車子飛馳在大路上。

看這對夫婦下車之後探望了因為生病而隻能冰封在冷凍艙裡的兒子,妻子莫妮卡還堅持給毫無知覺的兒子馬丁讀故事,而丈夫亨利心疼妻子的消沉時,聯合起之前的回憶話題,不少觀眾已經有了對接下來劇情發展路線的猜測。

這次他們可猜對了,為了治療妻子莫妮卡的心理,丈夫亨利從他工作的賽博電子公司帶回了一個尚未投入市場的試驗機型——一個被定位為陪伴型機器人的機器人小女孩瑪麗。

雖然亨利帶著“孩子”一開門就抱著莫妮卡說彆殺了他的畫麵很是滑稽,但機器人小女孩乖巧的一個仰頭,那漂亮可愛得鮮活動人的美麗,卻是一下子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即使她的臉孔帶著明顯的東方韻味,但無論什麼人,對美麗的審美在實際上卻是趨向相同。

經過兩夫婦對機器人小女孩去留問題的一番爭吵之後,兩人還是決定暫時留下了這個過分真實的“孩子”。

接著的相處日常,開始讓觀眾感覺到了這個“孩子”的異常和詭異。

尚未正式激活情感模式、印刻愛意的機器人就隻會呆呆地跟隨著莫妮卡行動,因為走路的悄無聲息,不止是莫妮卡,不少觀眾也被突然出現的小機器人嚇一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