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試鏡(1 / 2)

拿了個小本子把蒲池法子這個名字和電視機裡的節目名字記下來之後,蘇韻出門叫來了工作人員。

“麻煩幫我打這個電話。”蘇韻把記錄著岩崎藝伎館的電話號碼的紙條提了上去。

等工作人員幫忙打通了電話之後,蘇韻就開口和岩崎峰子說了起來:“……是的,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了一個很有靈氣的小女孩,和我差不多大,節目的名字和那個女孩的名字是……”

岩崎峰子年紀輕輕就已經是蟬聯多年的東瀛頭牌藝伎,其人脈資源自然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聽到蘇韻這麼一說,她立刻就應了下來:“好,我知道了,我會讓人聯係九州那邊的朋友幫忙留意的。”

蘇韻點點頭,最後又和岩崎峰子聊了一下接下來的演員試鏡問題和時間之後,就掛了電話,轉頭看向一直盯著自己的莊隆。

“為什麼一直看著我?”蘇韻仰起腦袋。

“你太忙了,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孩子。”莊隆笑道。

“我不覺得年紀細細就孤身一人離開家鄉遠走半個地球之外的人,有什麼資格說我不符合年齡。”蘇韻哼了一聲。

想起自己也是很小的時候就接受微薄的資助去了美國討生活,莊隆搖頭失笑:是的,他哪有資格去評價彆人,大家都隻不過是為了生活而被迫提前長大罷了。

隻是自己在經曆那些苦難的時候不覺得,但看到蘇韻小小的一隻就要那麼辛苦地到處奔波,莫名就生出了點可能是“同病相憐”的心疼。

“哎呀,你不要放在心裡麵啦,我隻是講話時不喜歡吃虧,不是要和你計較,我好大方的——”蘇韻幾句話沒勸完就又看到了莊隆那憐惜的目光,頓時有點頭皮發麻,“不要用這種眼神看我,我是好享受這種到處跑的生活的!”

“能見識世界各地不同的東西,並且它們還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新月異,這種感覺太美好了,簡直冇得頂!”蘇韻一臉憧憬地幻想著:不能依靠網絡足不出戶漫遊地球村,那她轉換個方式,跟隨著曆史的車輪,用雙足去丈量地球不是也是一樣美妙?

由此可見,這網絡極度不發達的年代,都把曾經的網蟲死宅給逼成什麼樣子了……

“好,聽曬你話。”兩人獨處之時,說的自然就是家鄉話粵語,莊隆再一次頂著那讓蘇韻無語的龍貓式笑容,很是寵溺地應了一句。

“聽曬你話”轉換過來的意思就是“全聽你的”,一般多用在晚輩對長輩或者男性對女性說話的場合,要是蘇韻再長幾年,這一幕倒是能有點曖昧朦朧的氣氛。

現在的話——其實兩人的年齡差距還真不大,12年的差距對於成年人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可惜的就是莊隆今年未滿22歲,而蘇韻未滿10歲……這麼一對比,就很觸目驚心。

就蘇韻這個小蘿莉模樣,再可愛也想不到愛情這方麵。

況且更彆說兩人現在都還沒什麼戀愛的心思,全都是一門心思撲在關注事業上了。

不過,其它的感情還是有的:外人看來是忘年交;莊隆對蘇韻大概就是當成妹妹甚至是當成女兒在疼——他當年是做師兄的,沒少照顧師弟師妹以至於被養成了下意識地照顧弱小的習慣。

而看起來需要被照顧的蘇韻,卻是這麼一副心態——

看,我新刷到的漂亮寶貝SSR!

這可得好好養著!養大了能給阿爸我賺好多好多小錢錢!

完全被後世各種各樣騙氪手遊養歪了的蘇韻,現在看人的目光都仿佛肝到禿頭的操控者在看卡池裡的各種炫麗神卡……

抱著這個先知集郵的心思,等到試鏡的日子一到,蘇韻就屁顛屁顛地跟著岩崎峰子和黑澤明去了演員試鏡的地方。

因為這次的電影版是他們這邊先出,所以就不需要像後世岩崎峰子拍東瀛版《花戰:真正的藝伎回憶錄》時那樣,小心翼翼地將本來就是她經曆的故事刪減改編甚至連人物名字也大幅度修改,隻為和好萊塢版本的《藝伎回憶錄》分割開來。

黑澤明拍戲時也是喜歡自編自導的,那日大家在酒店的房間裡看了第一版劇本初稿之後,蘇韻就是按照前後兩世的經驗再加上融合了兩版電影劇情的異同,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

岩崎峰子請人幫忙撰寫的初稿裡,太過專注於展示藝伎的各種知識,就像填鴨一樣,想要在短短的一部電影的時間中把許許多多的關於藝伎的東西塞給觀眾,以至於劇情無比單薄——這也是外行想插手內行時的常見錯誤。

所幸岩崎峰子知道需要在什麼地方放權,在蘇韻和黑澤明看完劇本都是略微皺眉之後,她就大方地向兩人表示自己舊時經曆的故事線絡就是如此,請他們在這個主線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適合電影拍攝的支線和細節改編。

隻要不像是高頓那樣胡亂改編,岩崎峰子都不會有二話。

於是蘇韻和黑澤明這一老一小就真的不客氣湊到了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暫時性地定下了故事的主線:從童年時期的“小千代”,到少女時期的“百合子”,再到成年之後的“藝伎館主人”的一生。

初戀情人是激發小千代立定決心不畏艱難險阻都要成為藝伎的緣由,於此同時他的意外也是百合子心如死灰荒廢事業被同期追趕而上的根源;經曆過高峰也經曆過低穀之後,重新振作起來的百合子,最終打敗了所有的競爭者,真正地成為了藝伎館的繼承人以及主人。

藝伎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年歲漸長後即使風華不減,其結局要麼就是照樣按照規矩退居二線為新一代藝伎作配;要麼就是退出藝伎生涯,與認定的相守之人組建家庭,生兒育女過一些平靜的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