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忙工作嗎?”明明已經過了十二點,起夜喝水的黃彌笙卻看到小放映室裡還亮著熒藍的微光,忍不住就輕手輕腳地走了進去。
果然,裡麵仍在看電影的那個人,正是她的丈夫趙日賦。
趙日賦慣例每天都要看好幾個小時的電影是眾所周知的事了:他看電影時從來就不分好差來者不拒,好的電影他就會琢磨好在哪裡,差的電影他也會思考差在哪裡;有空的時候,他不止會在家裡的小放映室裡看,還會開車到電影院裡看,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觀察觀眾的反應。
“吵醒你了嗎?”趙日賦回頭看到是她,便柔聲回問了一句。
“不是,年紀大了,覺就少了而已。”黃彌笙搖了搖頭,目光又投到前方的畫麵上。
自從佳和接連兩部電影在北美市場打出名堂之後,趙日賦的模樣就越發的憂愁陰沉,弄得平日裡能和他嬉皮笑臉打招呼的老友都不敢靠近了。
本來已經退居家庭教育兒女的黃彌笙最開始也是不太明白,直到元旦時全家人一起去美國看了蘇韻那部《人工智能》之後,即使是對電影行業沒多少深入的認知,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蘇韻這個小天才和外國的電影技術把現在的香江電影拋出了多遠的距離。
評價冰箱從來就不需要會製冷,評價電影的最好意見往往也是由隻關注電影本身品質的觀眾提出。即使黃彌笙不懂內裡道理,但在她的認知中,《人工智能》就是比趙氏今年出的所有電影都洋氣好看。
畢竟他們趙氏的《七十二家房客》靠的是舊瓶裝新酒的基礎和一大群早就有觀眾緣的藝員刷臉混人氣;而蘇韻的《人工智能》卻是實打實地靠著故事內容和拍攝技術,從而打動了銀幕前的觀眾。
“你也不用太擔心,我們趙氏人多勢眾,怎麼都輸不過那些小打小鬨的公司,一時的票房神話隻是一時,長久的票房數據才是確立一家公司活得長久的真理。”趙日賦一點點地給妻子解釋著,“更何況我也從來就不信我們會不如彆人——所以我今年打算發展國際市場。”
“好,你想就去做吧,我們都支持你。”黃彌笙笑了笑,“TBB有茉娜幫你看著,趙氏也有明仔在學著做事,你不用太擔心後方,大膽地去做吧!”
黃彌笙比趙日賦年長五歲,曾經是趙日賦在新加坡時的忘年好友兼合作夥伴餘先生的女友,卻因為偶然的機會和那時才十九歲的趙日賦一見鐘情互生好感。想不到的是,餘先生在得知二人的事情後,大方地放手祝福了二人,將幾乎都要入餘家家譜做姨太的黃彌笙交給了趙日賦,促成了他們的婚姻。
此後,這一對年少情深的年輕夫妻倒也度過了不少美好的同行歲月,也和滿地誕下了兩兒兩女就此兒女雙全。
但那時的世道就是這樣,就算趙日賦再怎麼儘量尊重發妻,外麵的花草鶯燕也還是隨著電影公司的發展接踵而至連綿不絕,堅守了將近二十年之後,趙日賦最終還是遇到了再次觸動他心弦的另一個女人。
時代的局限和曾經的經曆,黃彌笙倒是也不算很排斥放棄一切以妾室之名跟著趙日賦回香江的方茉娜:畢竟她自己也是差點就嫁了比自己年長一倍多的老男人做姨太,這其中有多少真心和無奈,也是隻有自己才能明白。
所以,比起那些心機深沉貪慕虛榮的,方茉娜這種帶著幾分真心和自尊的第三者,既有底線也知道分寸,兩人倒也能和平相處下來。
特彆是那一件事的發生,連累得方茉娜不會再有自己的孩子,她也沒有怪到自己身上。
共患難最能見人心,雖然方茉娜至今還是宣稱為趙日賦的紅顏知己並且也不住在趙家,但一家人聚會的時候,黃彌笙都總會叫上她一起。
“辛苦你了。”趙日賦拍了拍她的手。
“一家人哪有說什麼辛苦不辛苦的,你平時吃多點菜,彆再一直那麼瘦,那就是我最好的‘報答’了。”黃彌笙笑道。
兩人閒話完家常,趙日賦又說起了他接下來的計劃:“前幾年我不是買了英國作家科文的劇本《大班》嗎?我打算投資1000萬美金拍攝,正好之前一直沒有檔期的荷裡活動作巨星史提夫·麥昆剛剛拍完《巴比龍》,應該會有檔期空出來了……”
呂少龍是香江的功夫巨星、能在好萊塢打出一點名堂又如何?同樣都是動作片出身,史提夫卻是好萊塢級的硬漢派動作巨星!
預計這一把勝算不小的趙日賦興致勃勃地和妻子說著他的新計劃,而黃彌笙也是在昏暗的微光裡,帶著溫柔的微笑作為丈夫最好的聆聽者。
信心和支持都很足,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次失敗的投資,將會拉開趙氏電影公司由盛轉衰的開端。
與之反向而行的,就是在外人眼中運氣十分極端的佳和。
說鄒運華幸運吧,撿了呂少龍和蘇韻這兩個大漏,確實是超級幸運的;說他不幸吧,呂少龍突然意外臥床,蘇韻現在年紀又小又是女孩,不能真正地撐起場子。即使國際市場賺到了錢和名聲,整間公司未來的發展卻還是讓人擔憂。
“所以,接下來佳和出品的電影打算轉型?”聽到鄒運華的新計劃,蘇韻頗覺意料之外但又卻又感在情理之中。
她師父呂少龍儘管傳說仍在,但呂少龍式的功夫動作片隻有是呂少龍一個人能撐得住,貿然讓人跟風隻會是平白折沒了他積攢下來的名聲和以後的期待,所以倒不如是另辟途徑,重新開路。
因此,佳和接下來要定下的路線類型,最主要就是喜劇。
不管是動作喜劇、都市喜劇還是古裝喜劇等,外包裝再怎麼不同,其內核其實沒有多大變化。
一方麵,鄒運華是在和洪甘堡等原本是呂少龍電影裡幫忙的龍虎武師們商議,讓他們決定如何繼承融合呂少龍的風格,拍出進一步增添喜劇效果的動作喜劇;而另外一方麵的第二手準備,則是讓許氏兄弟的新戲劇本開始提上日程。
比起趙氏所采取的連年電影不斷數量轟炸攢票房總額,佳和這邊則是貴精不貴多,專門就盯著動作和喜劇這兩個最擅長的項目。
在蘇韻的記憶裡,74年的票房冠軍就是許氏兄弟所主導的新戲《鬼馬雙星》,成功幫佳和接棒呂少龍昔日的年冠王座,並且由此開啟後麵佳和將近十年的港片年冠生涯。
畢竟蘇韻和呂少龍兩師徒那兩部掠奪國際市場的電影在實質上來看,《虎鬥龍爭》算是合拍片,而蘇韻的《人工智能》則更是全盤西化,在人們眼中壓根就是被當成西片來算。
所以這兩個開場就撲去賺美金日元等外國人錢的中洋混合電影,都是雙雙被直接驅逐出了港片的記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