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奧維茨如何苦勸,蘇韻依然又是投了那家叫做“微軟”的公司30萬美元,換來了35%的原始股份。
按理說,以現在的未來兩大巨佬的地位,其實她再努力一些,可能是能收到50%以上甚至是67%以上的股份占比。
但問題就在於,蘇韻雖然有錢,種族和年齡所導致的社會地位卻是她最致命的劣勢。
她要是敢伸長雙手占據住過多的股份,那麼“外資”股份占比過高的這兩隻金蛋,就很有可能會受到她的影響,從而在其本土被壓製發展和擴張。
蘇韻也是沒打算抱著這兩隻金蛋耗一輩子的心思,畢竟號稱自由的美利堅是不會放任這種等級的高新科技企業被外人占據一塊——除了擔心利益被分薄了之外,高新科技這種東西的話語權也是必然要掌握在自己人手裡的。
因此,隨著兩隻金蛋的成長和發展,蘇韻手裡的股份勢必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稀釋,從而置換成大筆的資金回流國內。
是的沒錯,國內。
蘇韻可沒打算永遠都在好萊塢折騰,她那麼努力地像隻鬆鼠一樣到處依靠未來知識鑽營撿漏,為的就是等一個適合的時機,回往香江發展。
80年代趙氏電影公司開始衰落之時,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好時機。
那個時候同樣也是香江娛樂界開始鼎盛的時期,她到時應該也有十五六歲,完全可以嘗試挑戰攀登主位,而不是依附著各方大佬而存活。
佳和是允許旗下藝人成立掛靠他們的衛星公司的,也不用擔心會和佳和直接反麵,反倒是能掛靠在佳和的護蔭下,逐漸發展她自己的電影公司。
港片輝煌的時期就是那麼天時地利的十來年,等她的公司完全成長起來的時候,已經能把同行熬得差不多了。
當然,港片市場的命數,在這個時期也差不多了——說到底,港片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資本的博弈。
香江的現在,其實是很像好萊塢的過去:都是因為戰亂等原因,使得了四麵八方大量的人才彙聚到一處,從而培養出來最初的一批電影人。
港片靠著與日韓、東南亞等地區相同的膚色種族以及更貼近東方思維的故事,在好萊塢電影橫行的亞洲取得一席之地的同時,遲早也是會敗於這樣的時勢造英雄局麵下。
所以說,港片成也時勢,敗也時勢,在亞洲對好電影需求急缺的空檔期趁著東風崛起了一波,結果不但後繼無力還招來多方抵製。從台島的限製令到日韓、東南亞的市場保護製度逐漸強硬,又遲遲無法與大陸交接之後,就會出現惡性循環,導致了無奈衰落的結局。
隻要能解決市場這個關鍵點,其他的一切,都還是次要問題。
蘇韻這幾年專注發展海外,也是不想提前在市場未衰退時把香江其它電影公司都打倒,提前內耗掉了自己人的力量——市場的興旺終歸需要依靠行業的興旺,她自己一枝獨秀而其他公司都是廢物辣雞,是撈不到多少錢的。
在蘇韻看來,想要振興香江電影、打造東方好萊塢最根本的關鍵,就是要儘力聯合香江的電影公司,從香江整塊區域的整合開始,逐步蔓延至大陸和其他地區,再到站穩亞洲這塊發展潛力無比巨大的市場,形成與西方電影體係相對卻又相依的東方電影體係。
票房以及認可度這些,必然是會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加而增加;背靠著這樣一個強大的文化市場,才能做起文娛產業。
但這一條路線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地位,除非是天生成為超強的大佬後人,否則不用先機預知這一點來部署多年積累原始資本,是無法抵抗資本市場對港片的打壓的——這不是電影質量好就能贏的問題,而是多方資本聯合抵製港片然後還大力推自製電影的市場抵製和政商勾結因素。
麵對這樣近乎無解的困局,隻能用足夠的資本作為敲門磚,合縱求生。
等把市場穩定下來之後,就是香江整個區域的轉型。
一個足夠分量的國際性電影大獎的力量,足以帶動香江的電影相關業進行全方位的騰飛,從而讓香江這個資源和麵積認真算起來都不夠分量的“小地方”,依靠電影產業和電影相關產業這些娛樂業的聯動,作為香江這個地區新的經濟產業支柱,養活整個地區的幾百萬人口。
這樣,回歸之時,上麵的人也不需要為了給香江這個對外窗口騰出最好的位置,而隻能選擇無奈地壓製其它開始騰飛的地區的發展,乃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唯一要解決的,就是整合的問題——港片衰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90年代後房地產行業的興起吸引走了大部分娛樂大佬的心思,使得他們將做電影的心思,都轉投到了房地產這個一本萬利的恐怖行業裡。
拍電影賺錢?
賺是相對而言的,無可否認全球電影產值逐年遞增,不過扣除掉各種各樣的分成之後,蘇韻以後哪怕是投資、導演、演員、後期等多個角色一手抓,一年能賺幾億美元也算是頂到天了。
這還不算那超級超級漫長的利潤統計分成發放期。
相對的,要是搞IT,搞實業,一年幾十億、幾百億都不是問題。
甚至房地產行業從“樓花”這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方式出現後,就已經是可以開始了將近無本萬利的時候。
但是,不像是股票割的對象有大魚也有小蝦,房地產行業的高樓,從來都是建立在無數普通民眾的血肉之上。
曾經作為被房地產坑得滿臉血淚的社畜,蘇韻選擇再次投身IT行業而放棄更安全的房地產行業的原因,一是IT狗始終更愛科技發展,二則是做不到踩著無數人的血肉上位這一點。
公共屋邨的出身和後世的命途促使,她當然也會在有餘力的時候,拔出一部分資金買樓買地——即使做不到力撼房地產的汪洋,但至少,她可能建立起一些小舟,撈一下那些被高昂房價逼到跳海的人,讓他們能在這上麵緩一口氣。
所以歸根結底,她從一開始的終極主題就都在賺錢上!
資本不但是文娛事業的奠基石,更是她以後想要做的所有事業的關鍵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係統不去乾涉她搞“副業”的根本原因——蘇韻搞的副業,全都是為了以後搞文娛事業而鋪路。
於是乎,野心極大的蘇韻捏著兩份裝著合約的文件袋,珍而重之地鎖進了保險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