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屋共住兩年, 何屏思早就和蘇韻培養出了一定的默契,況且最近又是互相合作著準備回香江創立一番事業,蘇韻如今在想什麼, 何屏思大致上能猜個八、九成。
既然確認要加入趙氏, 蘇韻自然是歸屬簽下她的方茉娜一派。
就目前來說,趙家人也隻能掌控趙氏電影公司,而沒有能完全控製住TBB——直到今年年初, 收縮了趙氏電影公司業務的趙日賦這才成為了無線電視最大的股東,然後順理成章地,出任了董事局主席一職。
但即使大權在握, 在TBB高層之中,尚還有創業時代遺留下來的一批“遺老”,正在和代表趙日賦意思的方茉娜較勁。
TBB內鬥的山頭文化由來已久, 如蘇韻這樣強勢姿態的空降兵,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打穩根基。
因此,蘇韻會找上與她年紀差不多又開始嶄露頭角的朋友們, 自然就是十分正常的做法。
其實按理說蘇韻可以從方茉娜手下那邊,以調配資源建立班底為由要人:按照蘇韻的身價, 隻要能拿出好理由, 直接挑走電影公司裡麵那幾個當家小生例如狄隆、薑達維來一把強強聯手什麼的, 估計方茉娜都能咬牙答應。
“我倒也不是不想直接拿當家小生, 但就目前來說, 我暫時沒有適合的武俠片好劇本能用,倒不如穩紮穩打,先做我最擅長的商業片打好基礎。”蘇韻湊過去, 悄聲和何屏思咬起了耳朵,“我看過了,這幾年麗映那邊打的牌子就是奇詭厚重,什麼十大奇案、鄉土恩情之類的題材,劇情都是沉重類為主。”
“TBB那邊也在嘗試拍攝厚重劇情類的電視劇與之對抗,我初來乍到不好插手劇集類,所以打算在綜藝節目和電影那邊下手。”
“他們主打厚重,我就專攻清新;他們要拍曆史舊事,我就拍現世新料。”
聯係蘇韻找人的情況,何屏思很快就明白了蘇韻的打算:“你想拍青春類的題材?”
“是呀,他們那些老人已經牢牢掌握住的慣性收視,我要從中爭食的話,沒個三五七年都入不了圍。”蘇韻解釋道,“這樣的話,倒不如自己另起爐灶,將這塊蛋糕做大。”
經典的曆史、武俠類等題材已經被麗映和TBB拍得頗有一定水準了,電視觀眾們多數也就認那幾個金牌編劇金牌監製的作品,以她的年紀和資曆貿貿然撞進去,雙方都得碰個頭破血流,說不定還得因為吃相難看而得罪人無數。
相反的,因為師奶觀眾多所以一直被兩家電視台忽略的青春類題材,卻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其實這也和方茉娜當年的想法一致:能從掌管電視遙控器的師奶們手裡爭搶控製權的,就隻有她們家裡的孩子。
方茉娜當年的切入點,是利用外購動畫、兒童節目來吸引兒童觀眾,從而達到爭奪收視的目的;而蘇韻接下來要爭取的目標,就是那一批夾在師奶之下、兒童之上的叛逆期青少年。
再細究一下,那些叛逆期青少年裡麵,女學生類的觀眾更有收視競爭力和票房競爭力。
綜合上麵的謀算,然後結合趙氏電影之前習慣販賣男星“男色”的傳統,那就肯定得找陳柏楊、張榷嶸這類的生得又靚、又飽讀詩書的青春靚仔。
不是說狄隆、薑達維這些當家小生他們不帥,他們不帥的話,是不會年紀輕輕就當了新派武俠片的男主角還成功爆紅的。
最主要的,還是風格和逼格的問題:狄隆、薑達維這類的武俠片小生,都是因為家境不太寬裕的原因很早就放棄讀書出來社會打拚了,早就已經沒有了學生哥的氣質,打扮起來儼然就是校霸級人物……
而像陳柏楊、張榷嶸他們,家境優渥又是留過學讀過洋書的,彆的不說,就那一嘴必須是經曆過英文環境才能熏陶出來的英文口音,穿上套校服往校園背景一戳,那就是標準的白馬王子校園男神範。
除非劍走偏鋒搞什麼校霸題材,不然沒有什麼人設能比標準款校園男神更能打、也更能吸引男女學生的目光。
蘇韻目前要求穩,那就必須得是把闊彆已久的好朋友們包裝包裝,推出去賣弄姿色換取相應的回報——雖然聽起來活像個沒良心的人渣老板,但是這年頭要做老板的人,都是不怎麼需要良心的……
唯一要良心的嘉藝電視台前老板、巨商何左之大佬,在賣出了嘉藝又發現嘉藝被新老板糟蹋到破產停播之後,自掏腰包給台裡因故失業的員工支付了員工遣散費——搏是搏得了仁厚精神的好名聲,但到底虧了多少,這就全靠他家底厚撐得住了。
也許真是龍生九子各個不同,何左之乃是香江開埠後首富何棟的私生子,而其父的兄弟之孫,就是澳城賭王何庸新。
但相比起事業心極重、做事強勢又不留情麵所以對家繁多的賭王何庸新,做商人的何左之卻是因為性格仁厚而左右逢源頗得美譽——當然,蘇韻也是後來才發現,從自家師父呂少龍這邊往上算過去,師父的母親也是何家收養的歐亞混血兒。
所以,在得知功夫之王呂少龍和澳城賭王何庸新這兩個畫風幾乎完全不同的人物,卻居然還能是表兄弟這層關係後,蘇韻也就對如今這個枝蔓綿延深不可測的豪門時代淡定了……
果然是港澳地方不大的緣故麼?數得出名字的家族裡的後人多不勝數都算了,平民百姓家也是如此,遇到個人說不定就是沾親帶故的:就像作為呂少龍弟子的自己和何庸新女兒的何屏思,嚴格上來說,也能算是半個自己人。
蘇韻這兩年和何屏思關係突飛猛進的原因,就少不了這一份親故紐帶的促進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