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激動不已的陳鳳詩又談了一會細節, 大致上談好了各自負責的方麵後,蘇韻便和她道了彆,隨後捧著自己的良好市民獎章美滋滋地準備回家。
路過鬨市區的電影院時, 蘇韻側著頭往外邊望去,隻見《青春之歌》的海報已經逐漸減少了張貼數量, 取而代之的則是手繪大頭漫畫風格的《僵屍先生》的海報。
除了因為蘇韻的變故而蝴蝶掉了其中一些配角之外, 師徒三人組倒是沒有什麼變化, 依然是化了老妝的林靖英搭配許顧英和從趙氏電影公司借調來的錢少浩, 一如蘇韻當初安排的師徒三人組配置一樣。
就連剛剛拍完麗映台重頭戲《大地恩情》的李賽紅, 這個才十五歲的未來功夫女神也是按照蘇韻的原策劃, 從麗映那邊借了過來簽電影約, 飾演電影裡麵的女主角任家大小姐。
能這麼順利的原因,大概也是因為就目前來說, 錢少浩和李賽紅也隻是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所以比較好借:儘管趙氏與佳和一向都是對手,但其中的交流也沒有爭奪票房時的劍拔弩張, 反倒是時不時就互相借調人才資源拍電影。
比如星運一向不錯的趙夏詩,這頭在TBB拍電視劇, 從《楚留香》到《上海灘》都是當仁不讓的主演;那頭也能去佳和拍電影,半客串性質地演繹一些美麗動人的花瓶女主角——沒辦法,自從趙氏昔日那個女星興旺的六十年代過去之後,直到現在, 趙氏與佳和都還是以男藝人特彆是男性打星為主打,被壓縮了生存空間的新生代女藝人在未能成為撐得住一方天地的大牌女明星之前,大多就隻能作為陪襯點綴的花瓶而存在。
當然,這年頭誰家都缺拿得出手的大牌女星,能撐得起票房、有觀眾緣的那寥寥幾位, 是從不輕易外借的。
就例如趙氏與佳和裡麵,要是問趙日賦借狄隆薑達維或者問鄒運華借洪甘堡陳玄龍等,條件談好那一切都還有得商量;但要是你開口就想借趙氏的陳寶詩蕭芬芬或者佳和的苗珂琇茅清,這兩個大佬一準就跟你急。
像蘇韻當年能請到蕭芬芬參演《怦然心動》,也是好碰上了蕭芬芬在外國讀書,所以片約輕鬆簽約方便並且暫時還不受趙氏管束的時機。
但是從上亦可得知,趙氏的頭部女星還是六十年代那一輩的寶詩和芬芬等人;而有佳和公主之稱的苗珂琇已經解約赴台發展、茅清這個“女版呂少龍”也漸有退隱之意……就目前八十年代新一代來說,還真的就隻冒頭了蘇韻這個畫風獨特的奇行種了。
但蘇韻雖然國際級獎項加身又能在歐美市場吃得開,卻又是年齡實在太小、畫風也不符合傳統港片,與其讓她遷就融入倒不如讓她單打獨鬥,叫彆人給她墊腳——香江地區的藝人裡麵能打開歐美市場的除了呂少龍就是她,彆說女藝人裡的獨一檔,男藝人目前也沒有能及得上她能賺單片票房數額的。
而且現在蘇韻離開了主靠台島市場的佳和,轉投了以香江和東南亞市場為主的趙氏,再加上趙日賦那個素來摳門的老家夥唯一舍得花大錢投資的就是大製作科幻片和商業片,中了蘇韻的最大特色,這可不還如虎添翼?
畢竟蘇韻不止是演技顏值獎項名氣樣樣具備,她還有技術和商業觸覺,能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最新的熱點,並且將其轉而成影響其票房成績的優勢!
就在眾人都在觀望著,到底是蘇韻加盟後的趙氏重現榮光,還是七十年代成立之後一直橫掃全港的佳和再創輝煌之時;一間小小的房間裡,得到了某個知名地產財團支持的幾個年輕人,在聯合簽訂一份協議。
若是陳柏楊在場的話,大概就能發現:那個因為亂說話而被TBB炒了魷魚的前PA仔高智琛,赫然位列其中。
“我們大家聯合起來創辦的這個電影公司,不再是像趙氏、佳和那樣的全部由老板話事,而是我們所有人都有話語權!”作為七人當中的主導者,麥迦頂著一個聰明絕頂的鋥亮光頭,很是認真地宣布道,“從集思廣益到集體創作,我們一定會在將來給整個香江地區帶來真的、新潮的電影藝術——這也就是我們的公司名為‘真藝呈’的意義!”
宣布完公司的建成之後,麥迦等人開始了就接下來的電影拍攝計劃安排。
毫無疑問,香江目前最不容易翻車的電影類型就是喜劇類,而大家合夥選出來的創業作,就是石阡所提出的一部模仿卓彆林風格、但卻又將劇情內容加以本土化改編的電影《滑稽時代》,由他自編自演,而導演則是從佳和那邊偷偷借來他們的好朋友吳羽琛,讓其化名披個“吳尚飛”的馬甲幫忙執導。
無獨有偶的,在這個小組裡麵征集電影拍攝計劃時,麥迦所提出的電影計劃是模仿007風格加以本土化的動作喜劇《最佳拍檔》;而黃柏明則是融合了目前香江最流行最為熱火的僵屍片和青春片,打算取兩者所長然後炮製一部恐怖喜劇《開心鬼》……
終歸是誌同道合的好朋友,就連抓熱梗和抓經典梗的眼光,都是如此的相似。
但考慮到實際情況,《最佳拍檔》起碼需要有一位大牌男星加盟,而《開心鬼》則需要一些新嫩的靚女學生妹……因此在他們公司初初成立之時,當前並沒有這個能耐去彆家挖人或者一下子湊齊需要的新人數量。
所以石阡那部他既能自編自演、還能讓公司裡的人簡單客串一下就基本足夠演員需求的《滑稽時代》,就脫穎而出成為了他們這家新公司的創業作。
熱火朝天滿麵鬥誌地在協議和合同上簽上了名字之後,這批年輕人圍成一個大圈,一隻又一隻的手疊上了中間,齊聲高呼出了他們想好的公司宣傳標語,“真藝呈出品,觀眾有信心!”
“一定會成功的!Yeah!”
與趙氏那“趙氏出品,必屬精品”以及佳和的“佳和貢獻,最佳影片”,這兩句專門強調的是廠牌的權威性的標語不同;他們所合作創立的真藝呈,乃是將吸引觀眾和觀眾的認可度放在第一位。
而對公司電影製作的定位策略的區彆,就是真藝呈在八十年代取得一係列佳績的根本原因。
隻是在這個時候,這群鬥誌昂揚的年輕人,尚未知曉——他們的未來到底會有多成功。
在後世有幾句順口溜,就很是簡明地囊括了香港電影公司20世紀的發展曆程:六十年代看趙氏,七十年代望佳和,八十年代真藝呈……
至於九十年代之後,就應了那一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古話,從三分天下,到天下一統。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這個時候的另一個地方,受到了真藝呈邀約加盟的許顧傑,頗為苦惱地坐在呂少龍家裡,和好友以及契女傾訴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