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小萊昂再怎麼不舍離開,電影的下一場也是上映在即,因此,他們所在的這個播映廳需要清場了。
“回去吧,我帶你打遊戲,最近特彆流行的那個《生化危機》!”亞當喊了一聲。
“是那個打喪屍的遊戲嗎?在一間很大很大的洋館裡麵的那個?”小萊昂眼前一亮。
“沒錯,我可算借到它的遊戲卡帶了!”雖然這個時期的美國平民家庭基礎社會福利保障做得還不錯,常用的家用電器基本都能添置配備齊全——但是,像電子遊戲機這類的新科技玩意,也是得和家裡長輩耗一段時間才能弄到手的。
特彆是現在北美遊戲市場還是雅達利這個老牌公司為主,雖然東瀛的任天堂也麵向這邊推出了紅白機,但初來乍到的外來者,始終還是難以撼動地頭蛇的權威。
亞當能在上個月生日那天如願得到一部任天堂出品的紅白機,這還是多虧了蘇韻那個披皮策略:內置兩三個益智類小遊戲後,這本質實為遊戲機的機子就搖身一變,成為了所謂的“益智學習機”。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發現孩子想要的不再是遊戲機而是“學習機”之後,不少父母也是咬牙去給孩子買了一部回家:當然,就目前來說,還在奔跑中的東瀛產品在經濟發達的北美市場這邊,算是價格低廉、性價比高的中低檔。
而這相對價格更便宜一些的定價,這也是讓不少孩子能如願拿到人生第一部遊戲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花錢買了遊戲機本體,這就結束了嗎?
不,這僅僅隻是開始。
就像俗語裡說的那樣,買車容易養車難,當今時代的遊戲機可不像後世的聯網電腦一般想要什麼就能下載什麼,甚至還有相應的各種市場商城以供任挑任選……目前的情況,則是每次想玩新遊戲的時候,那就得重新前往實體商店花錢購買新的遊戲卡帶,或者去相應的出租店鋪花錢租遊戲卡帶。
大概上個世紀全世界未成年人的童年時期基本都一樣:和朋友商量好你買這個遊戲我買那個遊戲,然後就在假期裡,帶著自己的遊戲卡帶、操縱杆等外設,集合在某一個人的房間,大家交換著一起玩玩鬨鬨,便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不過,無論是昔日熱鬨鼎盛的街機時代,還是如今逐漸崛起的家用遊戲機時代,那幾款有趣好玩的遊戲肯定都是眾口相傳的大廠作品,而越是難得又需要技術的遊戲,便越是能成為圈子裡數得出的熱門話題。
特彆是對於住在貧民區的叛逆少年們來說,打擊感強烈的動作類和懸疑驚險的恐怖類,無疑是他們在小圈子裡脫穎而出秀操作的舞台。
比如當年在北美上線後因為過於恐怖而被強製下線的《甜蜜之家》,至今就都仍是遊戲界的一個挑戰傳說,不少遊戲狂魔還為了玩它而特意學日文買東瀛版——有時候上頭了的人就真的如此魔幻,明明是小學考試考個及格都能全家去外麵吃飯慶祝的渣渣知識水平,在為了過遊戲裡一個難關時卻能咬牙啃下諸多初高中甚至大學水平的數理化公式,隻為解出那一道關鍵謎題……
這個時代的東瀛版遊戲,要麼是畫風或故事不符合北美地區的口味,要麼就是畫麵和技術不如這邊,所以在麵對北美老牌遊戲公司雅達利的時候,向來是沒有多少優勢。
也就是直到懸疑恐怖風的《甜蜜之家》的橫空出世,和後續在原版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生化危機1:邪惡寄生》的出現,這才是打破了地頭蛇的限製,使得外來遊戲廠商和遊戲機廠商成功地進入了北美的遊戲市場分蛋糕。
但是,本地的廠商自然也是不願意把自己的蛋糕分出去的,這也就導致了以雅達利為首的廠家聯合圍剿外來者的操作:除了自主研發新遊戲之外,他們還和其他地區的遊戲廠商簽下遊戲平台移植的合約,將其他地區那些打出名氣的街機遊戲移植到公司機上,想要以質量和數量來壓榨外來者發展的空間。
特彆是以蘇韻牽頭、由東瀛任天堂出品的FC紅白機,和雅達利出品的機型有所相似但又各有分彆,最是搶占市場空間。
所以雅達利在麵前這種情況時,第一件事就是把東瀛那邊任天堂的死對頭、太東公司的《太空侵略者》,給移植了過來打擂台。
這款類似《小蜜蜂》的《太空侵略者》遊戲,在70年代時於街機遊戲裡風行一時,不少新興的小廠家都出過不少跟風之作,那時還是初初轉型成遊戲公司的任天堂,就出過幾款跟風的遊戲,不過這種跟風的結局嘛,統統撲街虧本就是了……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市場之上,特彆是這最為注重創新的科技界、遊戲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能吃飽,後麵那些眼熱人家吃飽所以想跟風喝湯的,大概率是會連自己手裡那張能吃個半飽的飯票都給砸進去。
任天堂也就是剛剛好碰到了身懷黑科技的蘇韻橫空出世並且成功招攬到手,從而另辟途徑開啟了新的發展道路,這才是破而後立地在本地各大老牌遊戲公司的圍堵裡,殺出了一條血路來。
在任天堂內部向來是以山內家族的人以血統繼承的方式傳承,而作為非山內家族成員的蘇韻,手裡能擁有一定量的任天堂股份和高額的遊戲銷售額分成,這可都是來自於她在技術上對公司的重要性的證明。
因此,雅達利這個想要聯合東瀛街機遊戲龍頭的太東公司,抗擊任天堂在北美遊戲市場擴張的計策,還真的是想得太多:在他們還沉浸在靠那些簡單劇情的小遊戲占領市場時,蘇韻的目光已經放在打造一個傳奇級大IP的遙遠道路上了。
而《生化危機》這個係列,就足夠成為一個橫跨多界的大IP係列。
遊戲、周邊、影視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作品……這可不比單純的遊戲作品能撈金?
當然了,就算是目前仍處於將這個題材製作成遊戲從而奠定基礎的這一步,經曆過後世無數3A大作洗禮的蘇韻,也是看不上如今這種為了搶占市場,就匆忙趕工完成的敷衍行為和敷衍質量——說來也巧,雅達利之後那個影響了北美遊戲市場格局的大崩潰事件,其主因之一就是為了搶占市場恰爛錢,從而實行了以數量壓倒質量的政策。
在為了趕工而無視品質之後,拿到了當時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這個大熱門電影IP授權的雅達利,便造就出了遊戲界史上最臭名昭著的IP爛作。
從而引發出來的惡評如潮影響之廣,以至於使得雅達利直接失去了對北美遊戲市場的控製權不說,還連累得北美遊戲行業自此萎靡數年,大部分玩家也對本土遊戲業失去了信心。
而這個拖垮了本地遊戲業的罪魁禍首,錢沒多賺名沒少損還得被母公司華納分拆渡難,到最後,這本應能在電子遊戲發展期的黃金年代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老牌遊戲公司,沒能在遊戲界裡以童年經典出道,反倒是成功地在經濟學界以“雅達利大崩潰”這一名詞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