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223章:影射(1 / 2)

縱觀八、九十年代的港產老電影, 其諧音影射的劇情設計多不勝數,也許《我的三個死鬼前夫》並沒有能在影射這一點上走到數量之冠的地步,但在那麼多部同期電影之中, 那個影射之辛辣和大膽, 必然是得在盤點榜裡占有一席之地。

大概也就是聯合了蘇韻這個能遊走在三方巨佬鬥爭之外的奇行種, 方才能打造出這三個一聽粵語原聲就能讓人啼笑皆非的名字出來:第一任前夫“周嘉和”顯然是在影射蘇韻第一次加入的電影公司乃是鄒運華的佳和,而第二任前夫“邵三適”則明顯是化用了趙氏和tbb台標改版彩色後的民間俗稱“三色台”, 至於第三任前夫“申藝誠”……毫無疑問就是最後加入來一起拍戲撈錢的真藝呈了。

當然了, 最後那個被三個死鬼前夫選中來接替他們的人選“華納”, 就連名字都懶得改了直接真身上陣,並且在劇中三個死鬼前夫商議“我們三個得趕緊找個水魚(凱子)接替我們的老婆和財產”時,引出華納這個人物的花名“凱子華”……

因此, 後來也有人串聯這四個角色的諧音,在評點時將其當做一則小趣聞來說:蘇韻的工作曆程裡, 從最先加入佳和開始, 後續再轉入趙氏,之後因佳和與趙氏合作的關係又引得真藝呈想要來分一杯羹——可惜到最後,都還是華納這個迷惑操作頗多但卻總是能屢次化險為夷的凱子,不管蘇韻在香江跟哪家電影公司合作, 在海外市場這邊, 都是因為香江電影公司多數都和華納合作海外發行事宜, 而被它給穩穩占住。

所以,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算得上是蘇韻小半生的寫照:雖然這部電影是將蘇韻各大合作過的電影公司當做了“前夫”來寫, 用擬人化的方式去呈現一場嬉笑怒罵的喜劇——畢竟蘇韻往後那一係列共三部的《九州往事》電影, 可不就是將國家擬人成為故事裡的角色、讓往昔的曆史與預測的未來,都融合在了一個奇幻大陸的世界觀之中?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現在的蘇韻, 正在監聽室這裡,翻閱著她昔日的小學老師鄭國光鄭sir的填詞。

這些年來,鄭國光靠著保質保量的填詞作品,已經是在圈中占據了穩穩的一席之地,隱隱亦有了與蘇韻記憶中那“香江詞壇三巨匠”的影子:圈中填詞的三個大佬裡,黃湛大情大性風格多變可惜卻是拖稿狂魔,盧鶴沾鐘愛非情歌類輕易不接搞;唯獨是鄭國光來者不拒保質保量,但因為個人的小清新如詩歌的風格比較明顯,所以想出hit歌的時候也是得選合作者。

每個填詞人總有特彆“鐘愛”的一個歌手,也不是他們想要偏心,偏偏就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和這個歌手在合作時就最是合拍。

例如楊千夏之於林汐,也例如鄭國光之於陳柏楊。

不得不說陳柏楊雖然演技不咋的,但在音樂這方麵的才華是真的天賦異稟,早些日子他就說想找一些老歌重新編曲,據說是想要造就出一種複古又時髦的舊瓶新酒感覺,讓舊時的好歌不至於被時光掩埋。

而鄭國光在拿到了他的新曲子之後,便也很快地給他交了一版名為《今宵多珍重》的填詞。

“愁看殘紅亂舞,憶花底初度逢……”陳柏楊拿著填詞紙就去隔壁錄音室試唱兼練歌了,蘇韻拿著填詞紙左看右看,卻總是覺得有點不對勁。

直到陳柏楊練得有點眉目了,開始唱一段完整的歌詞的時候:這年頭香江除了沒有那些簡易方便的視頻後期製作全家桶之外,音頻後期製作全家桶也是沒有的。

想要錄出一首合乎心意的靚歌,便是不能像後世那樣一句句甚至一個字一個字地唱,等後期製作人員給一點點地做後期,然後在混成一首拿得出街的成品;而是需要歌手本人自己一整段一整段乃至整首歌一氣嗬成地完整唱下來錄製成音頻,再由後期製作人員經過各種調整,最後再混成一首拿來交貨的歌曲。

所以說,這個年代的歌手的功底,那都是實打實一首歌一首歌地練出來的,以至於在唱現場時,因為情感的充沛和情緒的高昂,經常能出現比錄音版還要更動人的拉闊版。

那些個離了錄音室和後期製作就翻車的錄音棚選手,多數便都是功底沒打好而功力又不夠,才會成為唱現場時翻車翻得親媽都不認識的尷尬存在……

按理說,陳柏楊這種儘管年輕但卻已經是現時圈中公認實力派的歌手,即使是在練歌,也不應該是聽起來這般彆扭的……

“這裡,是不是少了幾句?”仔細對照了一下手上的填詞紙和記憶裡這首歌的歌詞,蘇韻便總算是發現了問題之所在。

鄭國光看了一眼蘇韻所指的地方,正要開口解釋的時候,隔壁錄音室的陳柏楊也推門走了過來:“鄭sir,這裡是不是少了幾句?”

鄭國光看了看兩人,開口解釋道:“是的,我原本還填了兩句的,不過想到丹尼仔你還那麼年輕,可能唱不來這種纏綿悱惻卻又情深悲切的感覺,於是就抽起了這兩句。”

鄭國光填詞的特點除去保質保量之外,根據歌手的特質而有所修改也是時常出現的行為了,因此他在看到蘇韻和陳柏楊都覺得缺少了這兩句後歌詞味道不到時,便也提筆重新把抽起的兩句加了回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