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影城之中的設備之齊全和先進, 在當年香江影視界是極其罕見的——從劇本策劃開始,一直到最終發行拷貝的各個步驟, 完全不需要像當時其它電影公司那樣借助外力才能做完一部電影製作的所有工序,而是可以直接在邵氏影城內完成。”眼看陳柏楊已經識相地走遠了一些,趙勵英沉吟片刻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是開始說了起來,“你知道,為什麼趙氏當年要這麼一反傳統規則,花大價錢大功夫這樣做麼?”
“傳聞不是因為趙……”蘇韻下意識地想要回答,卻又在說到趙日賦這個名字時頓了一下,不知該如何稱呼。
想了想,便乾脆是隱去了這個人稱主體, 反正趙勵英應該也聽得懂。
“傳聞是為了和當時香江的電影公司抗衡嘍, 大概就是以猛龍過江強壓地頭蛇的姿態, 再配合打造東方好萊塢的夢想, 借鑒西方資本主義的電影製作模式進行一條龍流水線型製作管理,花大價錢弄出這樣一個電影工廠……”蘇韻說著自己所聽到的和總結的消息:趙日賦當年引進了一大堆當時世界上都是稱得上先進的製作設備和大買地皮大興土木的做派,肯定是想要不因為某些方麵被人限製, 所以才會搞得這麼大。
隻有這樣, 才能把製作工序環節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的發生。
說實話, 比起那時某個環節掉鏈子就連累得整個製作過程都要跟著拖時間的傳統分工式電影製作, 趙日賦這種能一手包辦就絕不分攤的遠見是真的絕,以至於後來的佳和及真藝呈等新公司,有能力做全包的就都是抄他的作業。
“這隻是原因之一而已。”趙勵英苦笑著搖搖頭,“六叔當年在新加坡是負責影院和遊樂場的,而這類娛樂場所要運營得好, 那就必須比同行更有獨一無三又無可比擬的特色。”
“那個年代流行的就是西洋化和現代化,所以六叔搞發展的著眼點就是大和豪華這兩個字,而且當年香江趙氏拍電影時常合作的堅成片場因為行業的合並成了對家的產業,如果不儘快搞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片場的話,拍片方麵就會出現很大的困難。”
“針對著對家電懋的時裝電影已經有了不少慣性受眾的優勢,本來就帶著典型遊樂場思維的六叔來到香江後,就製定了趙氏影城更傾向拍攝大型古裝題材電影的方針,路線就是建大廠、拍大片,以求賺大錢……”
蘇韻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看來趙日賦鐘情以大搏大這種方式不是一天兩天了,難怪在趙氏成為了香江電影龍頭老大之後,會開始著手向歐美市場發展。
而且一投就都是大投資大製作的科幻類電影,以至於被外麵一致認定香江趙氏人傻錢多……
畢竟這年頭科幻類還算得上是新興事物,拍得好固然是大賺特賺豬籠入水,但拍不好的話……也特彆容易撲大街賠大本,在目前更偏向於傳統類題材電影的歐美市場那邊是典型的賭徒選擇。
趙勵英歎了一口氣,“不過,直接令六叔會一口氣聯合三叔將所有環節全部包攬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在我阿爸身上。”
“哦?這其中還有故事?”趙日賦當年聯合三哥一起奪三哥的權是老一輩人所皆知的舊聞了,就連蘇韻都曾經聽說過不少:早年裡,趙三哥才是香江公司的話事人,而作為老六的趙日賦,則是和他三哥在新加坡那邊做事。
後來據說是趙日賦和趙三哥都不滿能力不足的趙三哥,所以趙日賦從新加坡殺過來,奪了趙三哥的權——也就是這個原因,權勢陸續被架空的趙三哥後來乾脆是硬拖著趙勵英離開了趙氏,然後還把父子倆的大部分院線資源賣給了鄒運華的佳和,狠狠地背刺了趙日賦一下。
“當年阿爺在滬市創辦的天一公司因為戰亂的關係,打算南遷到情況相對平靜的香江時,就被那時的香江電影界同行在片場放了兩把火,將公司所有的資產燒得十不存一。”趙勵英回想起這些不為人知的陳年舊事時,依然都還是對與黑色勢力難舍難分的世道有所無奈,“阿爺因此受了很大的打擊,直接就是帶著阿嫲回了滬市養老,之後我阿爸就順理成章地接手了天一的重建事務,並將其改名為‘趙氏父子公司’,專門負責電影製作的工作。”
“與此同時,三叔和六叔就去了南洋,也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那邊,成立了‘趙氏兄弟公司’,專門主管電影發行的業務。”
“講起來其實挺慚愧的,我阿爸主管財務所以就一向都挺孤寒的,電影製作費素來是能省就省,久而久之,製作出來的電影品質就開始跟不上南洋那邊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說起趙家前兩輩人那一脈相承的商人式摳門性格,趙勵英的無奈就更加深重了,“而那時三叔和六叔已經在南洋勉強扛住了強敵陸氏的擠壓,擁有了過百家戲院和十幾家遊樂場,需要的,就是香江這邊的製片公司努力製作更多的好電影,然後反攻陸氏。”
“為此,三叔和六叔直接是和我阿爸約定,由他們來出製作費,我阿爸隻管拍片的事……”聽到這裡,蘇韻大概是猜到了兄弟決裂的原因了:俗語有話,男人反麵的原因,要麼為錢銀要麼為女人。
老三和老六給錢卻不派人看管著,肯定得被吃差價。
果然,趙勵英也是如蘇韻所料地說了下去:“當時三叔和六叔每部片子出了三十五萬的製作費,然後我阿爸到手先吞五萬,任務則是轉給旗下的張導演拍……”
“接著,張導演又吞了五萬,將隻剩餘十五萬的製作費交給他認識的李導演拍……”
“李導演雖然錢到手最少,不過卻是吞得最多——十五萬他自己吞了一半,剩下的七萬五製作費用當年流行的‘七日鮮’拍攝方式拍完一部電影後,甚至還有點剩餘……”
蘇韻聽得臉都綠了:還好之前在趙氏的幾部片她都是親力親為地看管著,不然要是遭遇到這種層層吞錢層層轉包的糟心事,她的職業生涯直接就能栽在這個大坑裡。
三十五萬的錢換回七萬五不到的貨,而且主導這糟心事的還是親兄弟自家人,難怪趙日賦氣得聯合三哥從南洋殺回香江奪他三哥的權,換作是她,她也奪!
現在再細想一下,好像聽說趙三哥在離開趙氏之後,是去搞房地產了——難怪呢,地產界吸血佬的雁過拔毛性格是早就養成了的。
將那些不為人知的陳年舊事全部說出來之後,趙勵英便仿似終於卸下了背負多年的一塊大石一般,目光炯炯地看了過來:“雖然趙氏如今已經可以自己一手全包製片和發行,但是經過這些年的人才流失,而我又離開這行那麼多年了——況且,我之前也不是專門搞製片的。”
“哪怕我能接手發行這邊的一切事務,製片這邊,我實在是沒有辦法。”趙勵英無比認真地看著蘇韻,“但是,如果負責製片這邊的人是你的話,我會嘗試去拚一次。”
看他眼裡言間都是十分信任自己能力的意思,蘇韻沉默了一陣,方才回話道:“你知道,現在的地產界有多賺錢嗎?”
這可還真的不是她無的放矢——初初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她就已經準確地明白到,按照正常發展的趨勢走下去,除了去某些東南亞小國造反並且走狗屎運得以成功之外,造什麼的收益都不如做it和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