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第322章:觀眾視角(1 / 2)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整個華夏的經濟和精神麵貌,就出現了飛一般的發展。

前往南方大城市淘金賺錢這一股熱潮的興起,這些年來,不止是各處農村,就連城鎮裡頭也有不少南下打工、做生意的人。

保守之人仍然守著“鐵飯碗”留守於舒適區內,而那些腦子活絡膽子又大的,便是在人們的不理解目光之中,主動或被動地辭去了這年頭看似鐵飯碗的工作,懷著滿腔熱血和一身乾勁,前往大城市闖蕩。

雖然這當中亦有不少人闖蕩失敗,灰溜溜靜悄悄地返回家鄉;但是站在時代的風口上,隻要敢拚敢乾,獲得大大小小成功的人依然是占據了多數。

每逢年節時間,這些南下闖蕩賺了錢的人,就會帶著大包小包衣錦還鄉,將外界的各種新鮮稀罕玩意帶回家鄉,讓仍然處於懵懵懂懂狀態之中的家鄉人民,於這些新鮮稀罕玩意裡窺見了大時代的一角痕跡。

而步入八十年代之後,上一個十年的縫紉機、自行車、手表三大件,就被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這新時代的三大件所取代。

鑒於能豐富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電視劇逐漸普及,相關部門也開始陸陸續續引進了眾多港台、日韓的電視劇,讓擁有電視機的人民開拓眼界,豐富娛樂時間。

即使是在偏遠的農村,這個時候亦有不少家裡環境數得上號的人家,擁有了一台或是彩色或是黑白的電視機,每當夜幕降臨之時,這一戶人家就會如小型的電影放映會進駐其中一般,熱熱鬨鬨地擠滿了一大堆過來看電視劇的人。

無論是香江的武俠劇還是東瀛的現代劇,人們統統都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這當中,孩子們就看得最是起勁,看完武俠劇就是手舞足蹈自以為是武林高手,看完現代劇就是羨慕並學習吸收著其中的一切,感受著開眼看世界的無窮魅力。

電視機和電視劇的風靡,便讓某些腦子靈活的人看到了商機,陸陸續續在各處開創了能播映錄像帶的錄像廳。

蘇韻年少時和東瀛合作拍攝、然後又被引進回香江播映的青春勵誌偶像電視劇《千麵女郎》,在蘇韻的努力爭取之中,便被相關部門再一次引進,加入大陸電視台的播映計劃之內。

經過一番國語配音後,曾經的“國民閨女”,終於是從大屏幕走進了小屏幕,在電視機裡頭和懷念她惦記她的千家萬戶再次見麵。

與此同時,亦帶出了八十年代日劇與港劇風靡神州大陸的一段曆史。

錄像廳的老板們素來是與時俱進,《千麵女郎》一播出就是全民追捧,但人人都苦於每晚兩集不夠看,於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客(zuan)戶(qian),錄像廳的老板們就紛紛趕緊去購入《千麵女郎》的粵語配音版,供給各位客戶“先睹為快”。

當然了,國語配音版的預訂也是提上了日程——蘇韻的作品向來是好看又經典,當年電影下鄉計劃的《天生一對》、《人工智能》、《藝伎回憶錄》、《靈異第六感》、《這個殺手不太冷》以及《怦然心動》六連大禮包,至今都還是不少電影院裡長盛不衰的春節套餐,許許多多的人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會三三兩兩呼朋喚友或者乾脆就是帶著全家人一起,去電影院來一個瑪麗蘇電影馬拉鬆。

遺憾的是,蘇韻後續的電影因為版權都在趙氏那邊,除了《天台郵差》被特殊渠道引進過到深市放映之外,其它地區都還是一直沒能拿到相關播映權。

鑒於這種情況,大家想看長大後的國民閨女的話,要麼就是拜托南下打工、做生意的親朋戚友買電影錄像帶回來,要麼就是等錄像廳買到這些電影的錄像帶,然後花錢去看:雖然和電影院的有所差彆,不過蘇韻後來的電影基本沒有如《人工智能》一樣的震撼性大場麵,用小屏幕也是能稍稍看個過癮。

不過,比起懂得去也舍得去錄像廳看錄像帶的年輕人,大多數中老年人則還都是習慣去電影院,或者等著逢年過節時村裡所組織的下鄉放映。

現在可好,《千麵女郎》的出現,正是給了不少人新鮮感和希望:有著電視劇打頭,後續的電影引進,應該也要快了。

看著電視機裡,一派千金大小姐模樣的蘇韻和明顯是怯懦窮家少女的中森明菜那種棋逢對手的對峙,再加上精挑細選的各色配角和精心打磨的製作品質,第一次看到此等高質量現代劇的觀眾大呼三聲過癮。

這年頭的TBB武俠劇勝在演員演技以及劇情節奏等人工方麵,布景和拍攝手法等需要資金的方麵是不比電影級品質的粗糲野性,兼且時間又是在古代,即使是放到娛樂水平欠缺的神州大陸是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和大家多少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隔閡。

而同步引進的東瀛青春勵誌劇,又是無論在學校還是職場上,都和大陸的有所差彆,所以就算也是吸引了很多觀眾,然而評價也是要比武俠劇差上一些。

直到《千麵女郎》的橫空出世——這一部主視角劇情在貧窮天才少女逆襲奮鬥的電視劇,題材選在很多人想要了解卻不好了解、但是又可以喜聞樂見的演戲這裡,再加上蘇韻從前打下的基本盤,相當於是融合了以上兩派的特長,因此就再一次造就出了萬人空巷齊追劇的又一個影視神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