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第349章:對症下誘(1 / 2)

甩出去這麼一個“電影拍攝資金不用愁”的甜棗,再加上應諾下的未來曆史題材係列電影之後,蘇韻就能明顯地看到,李學祥的神色有了些許變化。

毫無疑問的,他是有所意動了。

不過這不能怪到意誌力不夠堅定這一層去,而是因為蘇韻——她給的實在太多了……

按照蘇韻的曆史記錄,她的片子大多數就都是合拍片的級彆,是要進入好萊塢市場、也是能進入好萊塢市場的那種。

因此,深知本土港片那能省就省的風格,是很難混得進好萊塢電影製作級彆裡頭的趙日賦,給蘇韻組建劇組開的銀碼就都大得驚人:打著的就是大製作賺大錢的心思,和他當年毅然投進接近一年港片拍攝資金差不多的數額,放到《銀翼殺手》裡頭一樣豪氣。

所以說,雖然摳和能省就省是趙氏、特彆是趙日賦的常態,但趙氏一旦狠得下心去的話,就連好萊塢也是都要稱它一句人傻錢多……

例如當年錯失呂少龍後,趙日賦就曾經想拋出200萬港幣的天價,把接連創造票房奇跡的呂少龍從佳和挖回來——當時那個年份,呂少龍的身價僅僅是2萬出頭,拍佳和的片子為了電影自由度,還給打了個折,兩部片子才收1萬5的片酬……

若不是那時的鄒運華火急火燎地推出呂少龍迫切需求的衛星公司對策,讓呂少龍為了電影製作的自由度而狠心舍棄天價片酬,說不定,趙氏此舉就直接狙擊掉佳和在七十年代時的輝煌期。

畢竟,無論當年的佳和還是現在的佳和,其底蘊都是承受不住大虧本的衝擊。

也就是趙氏能扛下《銀翼殺手》這部隻賺了點口碑、其餘情況都一副撲媽不認樣子的世紀巨坑。

不過,有失必有得,接連錯失呂少龍、蘇韻又總是投資投歪的趙氏,終於是在七十年代末期舍棄了成見,用近乎“政治庇護”的條件交換方式,去重新挖掘起了蘇韻這個沉寂多時的票房風暴。

而自從蘇韻這個能最大程度把控住中西融合風格的特彆製作顧問一上手,趙氏出品的合拍片立刻就鹹魚翻身扭虧為盈,北美票房市場那“小賺”的一筆換算成港幣來看,乃是香江電影單片票房除其之外的另外幾位加起來,都夠不到的數字。

有著海外市場、特彆是北美票房市場的加成,蘇韻即使偶爾回歸香江拍港產片,所能拿到的投資金額基本也是能多富裕就儘量多富裕——這個情況的造成,一是因為蘇韻是趙氏的真·自己人,二則是蘇韻自己也有錢,要是薅不到趙氏的羊毛,她自己湊湊也是能拿出一部在香江絕對稱得上是大製作、在好萊塢也能稱得上是中等級彆的電影拍攝資金。

“你真的不太像趙老板,倒是有點像陸老板。”這般的爽快利落姿態,李學祥自然也就是想起了當年,那個支持他出走趙氏的陸氏集團大老板陸雲途,就是這樣的財大氣粗。

“我爸爸是白手起家的一代,而陸老板是功成名就的二代,出手自然是不一樣的。”蘇韻微笑著回應了一句,“而趙氏現在雖然還比不上陸氏,但我的心境和眼界,亦是更接近於作為二代的人的。”

“有意思。”聽得蘇韻這樣解釋,李學祥忍不住頷首表示讚同:確實,白手起家的一代總是會習慣性地“能省就省”,而從小就不缺錢財這種俗物的二代,則是有著無窮底氣的“有多大就搞多大”。

而他自己當年,卻是因為覺得趙日賦實在太摳太苛刻,所以直接毀約出走趙氏,靠著陸雲途的支持赴台組建“國聯”影業,為了片廠大興土木瘋狂花銷。

至於趙日賦在他臨走前叮囑的那句“自己的公司就要處處打好算盤,千萬不要把開支搞得太大,越小越容易周轉”的經驗之談,便是被他拋諸於腦後。

結果,事實儼然是證明,位置始終決定著思維。

就連當年被趙氏的砍價氣得直接轉投佳和打對台的呂少龍,也會在後續自己組建起公司之後,開始理解到領導者背後的桎梏。

李學祥捫心自問,他算是幸運但又不幸的一類人:雖然不能像公認不如他但運氣十分好導演羅偉那樣,撿漏完一個呂少龍又撿漏一個陳玄龍;但是,最起碼他當年因為行程關係,而沒坐上那輛直接送走陸雲途一家的失事飛機。

沒了陸雲途的資金支持,儘管是既失去了大靠山,而公司的財務也是入不敷出,但從台島奔逃回香江之後;他又正好能碰到趙氏與佳和打得天昏地暗的時機,促使趙日賦摒棄前嫌,讓他重新回歸趙氏執導電影。

“然後你又在拍了幾年之後,又一次毀約逃到內陸搞文藝創作了……”聯想到趙日賦和李學祥的“分分合合”,蘇韻也是扶額。

“枉我爸爸當年還幫你付了做心臟手術的手術費,結果你一好,就連句招呼都不打,直接就跑路了。”

“後來我不是回去和趙老板說,我還是更希望能回到內陸拍攝有文化積澱的電影——而且他最後也答應我了嘛!”李學祥說這話說得無比理直氣壯,一副“反正最後結局是對的。那麼過程可以有點曲折”的光棍樣。

理直氣壯地說完這句解釋,李學祥忽然又想到了什麼,有些提防地問:“你不會是也想學趙老板那樣,對我來個‘三擒三縱’吧?”

他第一次出走,是因為當年的待遇差彆而心生不平,趙日賦又沒拿捏住他吃軟不吃硬的性子,拿著合同強求然後又讓當時已經暗中心生“反意”的鄒運華做說客……於是乎,李學祥便轉頭去傍上了陸雲途這個大靠山,直接付了違約金、順帶還撬了同在趙氏工作的20多個小夥伴一起赴台發展。

這一次叛變並不比鄒運華出走自組佳和的影響小,甚至可以說是間接造成了趙氏“港片幕前幕後人員培訓基地”之名,趙日賦後來也是和李學祥死磕了好幾年,這才是在李學祥落難的時候停下了攻擊。

而李學祥也是能屈能伸,台島發展不利後就又回歸香江趙氏拍喜劇片和風月片,中途再為了夢想出走一次——缺乏資金後,他居然還能厚著臉皮從內陸又回去和趙氏簽了兩年,到最後也不知道是趙日賦念舊情還是實在懶得再管這個反複橫跳的家夥了,這才是兩年合約一完,甩手讓李學祥帶著資金回了內陸追夢。

回憶一下自己和香江趙氏的“鬥爭史”,李學祥看著前來邀請他的蘇韻,心裡多少是有一些嘀咕:難道這老子的“三擒三縱”結束之後,他小閨女還想來和自己玩一遭?

蘇韻連連擺手:“我可沒有我爸爸那樣的好耐性,而且我手上的牌比他當年隻多不少,你要能來就最好,免得我再找人……”

“你要是不能來,我也不是非你不可……”

遠的不說,就說和當年李學祥齊名的另外三個“趙氏四大導演”,可還都和趙氏有聯係呢!

也就是李學祥的風格本身就和蘇韻的有所類似,可以儘量減少前期的磨合,所以才會成為了她的首選目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