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樓下住的就是現在大陸十分紅火的“黃蓉”扮演者翁翡寧,蘇韻臉色瞬變,這就要想辦法下去救人。
說起來,翁翡寧會被港人稱為“阿翁”,這個習慣還是來自於她:最開始的時候,電視台大多數人都是叫翁翡寧的英文名芭芭拉的。
後來蘇韻和大陸那邊談上了合作要把翁翡寧的《射雕》送過去播映,當時稍微和主演們聯係過一陣,蘇韻習慣性地按照著後世的叫法這麼稱呼她——翁翡寧覺得這個稱呼很獨特,比芭芭拉或者寧寧要有識彆度,而且鑒於蘇韻還是高層,所以在經過本尊同意又有著高層人物自上而下的領導,便上行下效地流傳開了這個稱呼。
不過蘇韻素來忙得連男人都沒多少時間睡,所以和《射雕》劇組的人也就是那段日子裡聯係過一陣,後來也就各忙各的事情了。
想不到,兜兜轉轉,竟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再一次碰到了她的消息。
這裡的樓層層高不算太高,蘇韻在陽台探頭往下望下去,目測出來的距離是沒有什麼難度——大概是自小被香江這些過於“勇”的龍虎武師錘煉出來的膽色,感覺直接從這裡陽台爬到下麵陽台沒什麼大問題之後,蘇韻這就打算動身。
去洗手間撈了一條乾淨毛巾打濕綁在臉上,蘇韻便再次回到了陽台這邊。
“小心一點!”相比之下,倒是陳柏楊和張榷嶸兩個人要顯得謹慎不少,一個抱上床單一個扯下窗簾,這就要過來幫忙。
這個時候也顧不上其它東西了,救人要緊,這對曾經的好兄弟瞬間就恢複了從前的默契。
能來點安全措施自然是更好,蘇韻帶著兩人快手快腳把床單和窗簾卷起綁好,一頭綁在陽台的圍欄上,一頭綁在腰上,分彆扯了扯,測試了一下牢固度。
確定了這條臨時安全繩沒問題之後,蘇韻便翻身越過欄杆,輕輕一蕩就穩穩地落到了樓下的陽台上。
即使是有著毛巾的遮擋,但越是靠近,那股子煤氣味也越是是濃烈得嗆鼻。
蘇韻在外頭嘗試了推動窗戶,未果,於是又趕緊轉移到了陽台門這邊,嘗試能不能擰開陽台的木門。
好在,這個門並沒有從裡麵鎖死,蘇韻嘗試了兩下,很快就打開了陽台的木門。
一瞬間,難聞的氣味幾乎如波濤洶湧而來,蘇韻緩了兩下,這才是眯著眼看向了裡麵。
稍微看清楚屋子裡麵的情況,蘇韻先是摸去了同樣的開放式廚房關掉煤氣,隨後又趕緊去沙發上查看了一下昏倒的翁翡寧的情況,確認人還有氣息之後,便飛速又跑到門口開門。
此時陳柏楊和張榷嶸二人也是各自在樓上打了電話報警和聯係救護車,掛了電話後就同樣拿濕水毛巾護住口鼻。
匆匆下樓後,正看到蘇韻從裡麵開了1樓B座的大門,於是兩人就也急忙一起進去幫忙開窗通風。
不多時,住在1樓B座對麵的鄭兆秋和沈定夏,也聞到了味道開門查看情況。
眼見住在樓上的張榷嶸走出來,兩人稍微問了一下怎麼回事,得到張榷嶸簡略的回答後,沈定夏又趕緊跑回自己的屋子裡取來了一個小藥箱:“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我已經打電話叫十字車了,他們說很快就到。”張榷嶸話音剛落,外麵就立刻響起了救護車的鳴叫聲。
毫無疑問的,第二天的報紙頭條,不止蘇韻三人沒能跑掉,更加是添加了好多個主角配角。
翁翡寧為情自儘的消息一傳開,各大媒體頓時就如同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紛湧而來,一時間,各種小道消息漫天飛,真瓜假瓜吃得觀眾應接不暇。
蘇韻倒是反應神速,在救護車到來的同一時間就打電話去聯係了電視台這邊,連夜商討好危機公關,就著第二天全港吃瓜的盛況,雷厲風行地帶著人召開了記者招待會。
反正就是一句到尾:翁翡寧是最近因為感情問題,飲醉酒時忘記家裡開著煤氣,所以才會發生了這次意外,大家不要胡亂猜想,所有事情都等阿翁醒來之後,再慢慢商議公布,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
雖然各種報紙雜誌除了寫渣男也有寫兩人最近吵得激烈的,不過鑒於翁翡寧塑造的黃蓉形象太好,再加上女性在人們觀念裡天然的弱者“優勢”,大部分港人都是把翁翡寧的男朋友噴了個狗血淋頭,在電視台宣布將他暫時“冷藏”之後,甚至還有不少人表示對此喜聞樂見……
與此同時,在醫院裡搶救的翁翡寧也是渡過了難關,被宣布搶救成功,不過還要留院治療一段時間。
這一場風波暫時平息下來之後,蘇韻又悄悄帶著果籃去探望已經好了不少的翁翡寧。
對於蘇韻的及時救援,翁翡寧表現得很是感激,先是連聲感謝了她一番之後,又小聲地和她道起歉來。
住院治療的這段時間裡,她在醫護人員那裡大致了解到了這場風波的內容,所以對於蘇韻這個救命恩人兼及時公關保護住了她事業的小老板,就既是感激又是抱歉。
大概是經曆過了一場生死劫難,她似乎也沒有了先前為情所困繼而走不出來的偏激,雖然沒有了昔日的活潑,但整個人的狀態也算是平和。
蘇韻把果籃放在一邊:“鑒於你還是病人,我暫時不會責怪你,不過等你恢複過來之後,你的工作會有相應的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