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第430章:《蝙蝠俠:黑暗騎士》(完)(2 / 2)

他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完全印證著小醜的話語:瘋狂,來源於人類的原始本性。

即使是被引誘著墜落深淵,這些完全背離了自己從前作為的行為,那幾條曾經鮮活卻又悄然寂滅的生命……都是他親手逐一犯下的罪孽。

小醜打光了手裡所有的牌,但他這一張從“敵方”轉化過來的牌,卻是為他贏回了一局。

逼瘋一個人,隻需要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而經曆過那一天之後,到底是從此墜落與無底深淵,還是選擇用頑強的意誌繼續堅守底線……都是自己親手選擇的道路。

哥譚的光明騎士,已經隕落了。

“我也曾經做錯過……但在選擇後續道路之時,有人給了我回頭的支持和可能。”所以,這也是卡珊德拉為何會說她可以為蝙蝠俠獻出一切的根由。

看著雙方的對峙,不知何時起逃離警方束縛前來此地的小醜,也是總算看出了真相:“我認得你了——刺客聯盟曾經最為出色的刺客,所培養的人形兵器……”

“你的親生父親,從來就沒有把你當成一個孩子。”小醜哈哈大笑道,“因為,沒有哪一個八歲的孩子,可以悄無聲息地暗殺掉一個成年人……”

“但理智,卻是人類的最終選擇。”蝙蝠俠回應道,“在可以發自內心地選擇之前,她並沒有‘自我’——因此,現在可以自主作出選擇的她,不再是殺人的兵器,而是真正的‘人’……”

在黑暗騎士的籠罩之下,再也沒有被瘋狂侵染的受害者。

而隕落的光明騎士,在最終醒悟之時,也是為了保護被瞄準的人質,而墜落進了黑暗的夜色之中。

再次追蹤而來抓住小醜的戈登,看著丹特那被燒毀的一麵歎息道,小醜最終還是贏了,哥譚的光明已經被他毀滅。

“不能讓小醜得逞。”蝙蝠俠搖頭,隨後俯下將丹特翻轉出那完好的一麵,“哥譚需要真正的英雄。”

為此,生於黑暗的騎士,可以抗下一切的罪惡。

不顧所有人有聲或無聲的勸阻,他已經做好了決定。

在坐上蝙蝠摩托之前,蝙蝠俠又看到了卡珊德拉的目光,無言地傳遞著她的意思:她始終尊重他的選擇,並希望陪同他走完最後一程。

從此之後,黑蝙蝠複歸香江;而蝙蝠俠,永遠屬於哥譚。

在結尾裡,麵對不得不給“犯下多項罪責”的蝙蝠俠發出通緝令的戈登,他的小兒子不明所以:“為什麼……救了我們的人,反而成為了壞人?”

“因為他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隻是一個……隱於黑暗之中的捍衛者。”戈登如是回答道。

“你逃不掉的,蝙蝠俠!”

“死期到了,蝙蝠俠!”

“到此為止了,蝙蝠俠!”

這樣的話,反反複複無數遍,在每一個夜晚,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但每個該死的夜晚裡,那個高大的身影,依然在這裡,依然在哥譚的夜空之中,伴隨著蝙蝠燈的信號和隨風飄蕩的披風,成為這一代人心中永恒的記憶。

正義的陽光所溫暖不到的地方,仍有來自黑暗的騎士在守護。

至此,一部時長超過2個半小時的電影,終究是落下了尾聲,隨即,煥發出如山崩如潮湧一般的熱烈又漫長的掌聲。

當然了,在大範圍的好評和熱潮之中,也不是說沒有人,覺得蘇韻在拿蝙蝠俠給她的蝙蝠少女鋪路的想法。

唯粉的心理,就是隻希望看見自家偶像最強大、最厲害、戲份最多。

可惜在現實之中,唯粉人數再多也不足以和廣大的路人觀眾比擬,因此這一版本雖然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異議,但好評始終都還是占據著更多的數量。

而在後來,總是喜歡將蝙蝠俠塑造成孤家寡人的各種新版本出來之後,那些曾經心疼自家偶像戲份不夠多的唯粉,才是開始在夜幕下更顯孤獨寂寥的高大黑影之中,回憶起了昔日曾與他並肩而立、全心信任的嬌小黑影。

孤膽英雄固然惹人憐愛,不過在這樣艱難的路上永遠隻可孤身一人,又實在是令人歎息。

而那一張永遠的底牌和王牌,是他麵臨終局最終的底氣,也是他內心深處最深的救贖。

唯獨令人惋惜的是,卡珊德拉隻在這一版號稱是“人設最完美最還原”的《蝙蝠俠》裡麵出現,在此之後翻拍版本眾多不乏同樣優秀者,卻再也沒有出現過,那個與蝙蝠俠並肩而立的香江黑蝙蝠。

若未曾接觸過溫暖和陪伴,那麼方才可以承受冷清與孤獨。

在“一切都是蝙蝠俠的錯”之前,曾經有人這樣和這個承受了無數責任和責備的男人說過:“沒有人要求你必須完美無瑕”。

你已經全力以赴過,如果失敗了,那麼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就是這樣。

做一個“好人”很困難,人們總是會用放大鏡去一點點地揪他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而“壞人”隻需要一秒鐘的猶豫,就會有人開始認為他仍然“良知未泯”。

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不止是來自於戲裡的劇情,更是來自於戲外的生活。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熱播之時,蘇韻受到了許多來自於漫畫粉絲以及影迷的信件,但唯獨是一封出自於一個八歲小男孩的信,讓她以及許多人都感受到了一絲基於電影所要傳遞的思想、繼而帶來的一些誕生在現實中的影響。

在信裡,小男孩先是表明了他和他的父親都是《蝙蝠俠》漫畫和電視劇的粉絲,很喜歡這一部真人電影,接著就話鋒一轉,開始用稚嫩的筆觸,去描繪起一個差點破碎的家庭。

小男孩的母親是一名警察,在一次案件之後被罪犯的家屬記恨,因此這個罪犯家屬就去劫持了和同學回家的小男孩,以此來報複小男孩的母親。

得知這個消息,小男孩的母親拚儘全力去救援,最終成功救下了小男孩和他的同學,但小男孩也是在罪犯家屬的垂死掙紮裡傷到了腿,從此就隻能在輪椅上生活,哪怕能拄著拐杖重新站起來,亦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活潑地奔跑在陽光之下。

為此,小男孩的父親在仇恨罪犯家屬的同時,也是免不了對“促成”這個結局的妻子心懷不滿。

“爸爸媽媽都比以前更疼我了,也有更多時間陪我了,但我不想這樣……”

“我很害怕……他們一直在爭吵,在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我不想看見他們這個樣子,我鄰居妹妹的一家從前就是這樣,然後她就沒有爸爸媽媽了……”

“明明傷害我的是那個可怕的叔叔,為什麼爸爸卻要罵媽媽不能保護好我呢?媽媽已經儘全力來保護我了啊……”

“他們爭吵之後,會不理睬對方,然後又對著我哭……”

轉機是某一天的出門,為了讓不知何故越來越沉鬱的小男孩開心一點,父親就帶著他一起去了電影院,看他們最喜歡的《蝙蝠俠》的電影版。

時年八歲的孩子還不懂何謂“換位思考”,但在信裡寫到,他的父親在看到蝙蝠俠隻能選擇前往一邊救援時,他就再次提到了那個令他從此不能奔跑的事故的內情:“當時我和小約翰就是這樣,那個可怕的叔叔把我們放在了兩邊,小約翰的哮喘發作了,我讓媽媽先救他……”

“爸爸也是知道這個的,但他一直都覺得,這是媽媽還沒有儘力。”

“直到他憤怒地在罵完小醜很壞之後,才慢慢開始露出了一個奇怪的表情,然後就抱著我哭了起來……”

“等電影結束後,回到家裡,我終於能看到……爸爸媽媽不再吵架,而是擁抱著對方道歉、哭泣的場景……”

在這一封字體歪扭、筆觸稚嫩卻又格外觸動人心的長信的最後,小男孩在表達了對蝙蝠俠的喜愛和仰慕之餘,還充滿希望地寫道:“也許我長大後再也不能成為蝙蝠俠,但是我或許能成為像芭芭拉一樣的助手,為蝙蝠俠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一個感人的故事經過傳播的發酵,來龍去脈又被好事的媒體挖得更為詳細,隨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地發現,自從警方經過邁阿密事件更換了更大威力的武器之後,行動成功率提高的警察們,也是遭遇到了比從前更多的報複。

想到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有著為大家提供安全保障的人被蓄意報複以至於家庭破碎的事情,許許多多的人在思維轉變的同時,也是逐漸站了出來,為那些被報複的人提供安慰和照顧,也為他們發出呼聲,期待能感染更多的人去理解、去包容、去支持。

不讓英雄在流血之後還要流淚——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需要無比艱難的相互理解與共情。

但至少,有人走出了第一步,並且開始帶領彆人繼續走下去。

很多年後,在麵對關於蘇韻的電影大多數過分注重票房和通俗性,從而缺少藝術性高度和深度的抨擊之中,就有人借這些例子以及科學界裡麵的一個現象,為她發聲正名:“……就如同科學界裡的卡爾薩根效應一樣,人們普遍認為做科普的科學家算不上是正經科學家,因此社會聲譽與名利的提高,同時也是會為瑪麗和卡爾這類人,帶來了在藝術與學術方麵上的損失。”

“曾經主持過有名的電視節目《宇宙》的卡爾薩根,在八十年代憑著這個節目火遍歐美地區的同時,也讓他遭遇到了‘正統’同行的排擠和嘲笑,認為他這樣向公眾做科普宣傳的行為是嘩眾取寵,拉低了科學家的身價……這種偏見,令卡爾這位優秀的科學家三次提名科學院院士卻三次擦身而過,以至於成為圈子裡的曆史問題和通病……”

“無可否認,我們需要精益求精的‘正統’科研科學家和電影人,但我們也需要向普羅大眾作出科普與宣傳的科普科學家和電影人,前者讓我們追求更高的學術與藝術,後者向世人展示和宣傳相關的入門知識,使得這些知識逐漸化為常識,幫助成人完成思維的轉變,幫助孩子打好夢想的基礎……”

“人並非生而知之,而好的電影,在某個層麵上會引領與改變一個人的認知。”

“科普工作者的職責和貢獻便是如此,即使他們不能成為最巔峰那處的耀眼輝煌,但在很多人懵懂迷茫的時候,他們會為這些人帶來一束照亮前路的光。”

“感謝你,卡爾;感謝你,瑪麗;感謝你,所有為了科普工作不畏艱難挺身而出的人——感謝我的童年有著你們的存在,也感謝和期待未來我的孩子的童年,亦始終有著你們的存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