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訪客》是要趕著在月底上的,所以在這段期間裡,蘇韻基本上就是蹲在小黑屋裡搞一部分的後期製作,另一部分相對簡單的就都交給了工業光魔的特效製作團隊。
受“硬件”限製,儘管製作團隊的工作人員和機器在數量上,是都遠遠比蘇韻和她的係統金手指多,但這其中的技術差距,卻又不是光憑數量就可以追上的。
因此,在蘇韻這裡主打的部分,就是少而精以及價錢高昂——在外人的眼光裡,就是她自己有一套黑科技機器和係統,能擔當某些需要大量運算和渲染從而導致時間需求多的工作。
在某種程度上,除了某些有特定的要求或者特殊的情況,如今的特效製作團隊的技術水平和機器水平,其實已經開始追得上蘇韻的大部分工作,前提是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
但“時間”這個關鍵點,卻就是最最難以攻破的一關。
簡單來說,同樣是運輸,海運的方式要遠比空運的方式便宜又大量,但空運始終都還占據著市場一席之地的原因,就是在“速度”上占據了其它方式在目前時代無法媲美的優勢。
不過蘇韻比起“空運”更讓珍貴的一點,就在於她基本隻做自家的工作,或者用合作的方式接朋友和朋友介紹過來求助的工作,肥水永遠不流外人田。
當然了,稍微對這方麵有點了解的行內人,大概也是明白她這類行為的原因:除去損耗確實挺大和人手過分不足之外,為了不讓自家獨領鼇頭的技術流傳出去,就也隻能是這樣做了。
君不見工業光魔這家人才濟濟的公司,也是在對工作挑挑揀揀——他們自己人的公司都這麼搞,蘇韻這個外國人,又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王牌加底牌拱手讓出,給彆人分一杯羹?
這可是蘇韻的電影、乃至是香江電影唯一能抗衡好萊塢電影的東西了。
除非他們真的打算,和蘇韻、香江以及他們背後的那麵紅旗對抗,否則,就絕對不能走到撕破臉皮的這一步,隻能是勉強維持著社交距離,通過合作或者交易的方式,去從蘇韻手上獲取著神奇技術的協助。
說實話,真的也虧蘇韻不是那種搞實業的研究人,而是一心投身去搞文娛產業了,否則以她那樣的超前又準確眼光、思維再搭配這樣可怕的動手能力……那麼,民間科技領域的競賽,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番局麵了。
在智能手機和WiFi技術尚未大幅度改變整個世界的麵貌之前,大部分人的思維,似乎也沒能想到這些科技會給他們的世界帶來怎樣巨大的衝擊與變更。
總的來說,目前蘇韻與這些人的情況,就有點像是如今的冷戰格局,誰都想從對方身上獲取利益,但又誰都不好先行翻臉,最終就達成一個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局麵。
不過,對蘇韻來說,大格局上的僵持乃是一層懸於高空之上的透明陰影,而在這層陰影未能真正撕毀平和的麵孔傾壓下來之前,那麼就依然還能從他們這邊繼續撈錢……
畢竟現在還算得上是美金當爹的年代,蘇韻大部分時間都專注在好萊塢這邊搞事(業),所能獲取的利潤是遠比在香江地區要多得多——香江電影最多隻能覆蓋到亞洲地區和少部分歐美地區,而在好萊塢這邊用“合拍片”的模式開局的話,覆蓋的範圍是接近全球。
也因此,蘇韻如今在趙氏的地位也是日比一日的水漲船高,就連已經搞起了一部分合作的佳和與真藝呈都是對她“頗有好感”:蘇韻除了一手捧起了她自己以及莊隆這個國際級男藝人之外,最近又把手底下的張榷嶸給送上了康城影帝這種國際級文娛盛會的巔峰,而且還總是仗著手裡有著合拍片的資源,把交好的、手底下算是她那一邊的人給陸續劃拉到好萊塢那邊。
那邊可是從很久之前乃至到目前為止,都對華人華裔挺不友好的地方!
但蘇韻就硬是一點點地從這個硬茬子身上,啃下來了一塊分量不小的蛋糕,並且還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小動作,一次又一次地頂著壓力和爭議,把一個又一個的藝人送到外麵。
更何況,最可怕的一點,就是蘇韻對於這種彆人看見可以說得上是歎為觀止的成績,並不是太過在乎——尋常人能把自己和自己人送出外麵賺外彙,估計尾巴都是能翹上天的了,偏偏蘇韻在帶著自己人撈外麵的錢的同時,還總是帶著一種平等、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略顯嫌棄的態度,去對待外麵的那些人和事。
這樣仿佛與生俱來的民族自豪感,和那些在外麵混出點名堂就開始向黃皮白心香蕉人進化的忘本人,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外邊的世界人心浮動躁亂,似乎絲毫沒有影響蹲在屋子裡獨成一方小天地的蘇韻,開足馬力肝完了今日的工作之後,好不容易有那麼點兒休息的空隙,這就又抓緊時間回去探望大媽黃彌笙和蘇阿婆。
喝著兩位老人家給她煲的老火靚湯,似乎就能褪去這一身的勞碌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