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遷都洛陽(1 / 2)

金兀術很快發現,分兵是個愚蠢的主意。

曾經無往不利的騎兵在幽州似乎遇到了克星,被派出去抓炮灰的小股騎兵,回營地的十不到一。回來的騎兵也是灰頭灰臉,報稱遇到錦衣衛和土匪伏擊。再然後,金兀術就發現隻要小隊出營就會有去無回。

夏祈音動員了連雲寨、丐幫等許多民間勢力參戰。這些江湖好手帶著絆馬索、地雷等分散於村鎮、隱匿於山林。在正麵戰爭上,江湖高手作用有限,可伏殺小股騎兵卻頗堪稱奇兵。絆馬索一拉,金人的騎兵滾落馬背後,根本反抗不了這些江湖人。

在各村鎮道上穿插機動的錦衣衛,這些錦衣衛裝備精良,不僅配備戰馬、弓箭長刀,還裝備了量產不久的火器,加上錦衣衛中也不乏武功高手,嚴格遵守“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作戰十六字訣【注1】,以極小傷亡重創敵人。

麵對宋人的遊擊作戰十六字訣,金兵一分兵就遭殃,隻要小股人馬進村入林必受伏擊,最誇張的是有幾隊人馬在追繳時,竟然被狼群圍殺。

金兀術戰術連番受挫,再不敢輕易分兵,陷入進退兩難。可他也沒有為難太久,因為在一個深夜,金兀術的首級被人取走了。與金兀術同時被割去首級的還有金兀術手下的高級將官。

金兵驟失統帥,群龍無首之際,營中忽然衝出許多高手。

原來金兀術派人襲擾村鎮受挫時,許多中層軍官被殺,加上外出的隊伍傷亡極重。以至於一些小隊回到營中,並無人熟悉這些底層士兵,項飛夢等人便借機易容成金兵混入金人營地。這些人混在底層士卒中,驟然出手,普通士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這些都是夏祈音從鐵血大牢中挑選出來的重犯,個個武功高強,見慣血腥,且不乏殺人如麻的滅門案煞星。他們在鐵血大牢中關押多年,急於用鮮血證明自己還活著。離開鐵血大牢一路都有錦衣衛和丐幫監視,懾於夏祈音的手段不敢隨意開殺戒,如今一朝解開了枷鎖,可說是殺紅了眼。

金兵失其統帥,餘下將官隻要意圖組織反擊就會遭到狙殺。金兀術曾得意其騎兵入村過鎮如狼入羊群,如今卻是形勢逆轉,這些殺神在金軍軍營中猶如無人之境。在可怕的殺戮中,終於有人頂不住壓力,膽寒潰逃。

潰逃之頭一開,又無高級將領阻止,軍隊頓時亂了套。

幽州城內守軍趁機開城追擊,一路逐北拿下了金人從遼人手中奪取的三州之地,在三州迅速布防。金人兩度過境見人便殺,宋軍到來後則撫恤百姓,賑濟被金人劫掠後無法過冬的難民,且不分漢人、遼人。

宋軍的仁善之名唱響三州,迅速得到了百姓擁護。朝廷調運物資入三州,就地招納漢人和契丹男丁入伍,契丹人踴躍竟不下於漢人。

宋軍奪回三州後,太子趙昉力排眾議,在無情等高手護送下,與正旦使包拯前赴遼國。趙昉麵見遼帝,提出以一千萬貫贖回燕雲十六州其他各州,並可將這一千萬貫在三年內以等價戰備物資支付。

遼國對蒙古作戰不利,遼帝正為此寢食難安。趙昉此時提出這樣的要求,讓其極為心動。

燕雲十六州最中心的幽州和雲州本在大宋掌控中,如今又有三州先為金國所占,再為宋軍奪回。餘下數州,遼國急於調兵應對步步緊逼的蒙古人,本已防守疲軟。相較於以漢人聚居為主的州縣,遼國顯然更看重自己的草場。

若大宋以千萬貫贖回這些州,遼國不僅可以將兵力回防專心對付蒙古人,還能夠從大宋得到軍備,伺機奪回失地。

遼帝斟酌後同意了趙昉贖買燕雲各州的要求,但他亦要求大宋提供的戰備物資,必須包括火藥,且大宋得到燕雲十六州後,要負責從側麵牽製金國和蒙古。

不說剛結下新仇的金國,趙昉亦不願坐視蒙古壯大,養虎為患。牽製金國與蒙古於大宋並無害處,但趙昉也不會輕易鬆口。

雙方經過數輪談判後,遼帝以取消歲幣為條件讓趙昉鬆口答應了為遼國提供火藥。協議中詳細議定了一千萬貫兌換的物資名錄和數目。大宋隻向遼國提供火藥,但不包括火器,戰備物資將按照雙方約定的時間地點分階段交付。

按照協議,大宋朝廷會調送物資前赴交接之地,當地遼軍收到物資後交出防守之地,退回遼國。為了穩定燕雲十六州,趙昉向遼帝請求派遣蕭遠山到大宋為官,負責管理留在燕雲十六州的遼人。此事於遼國有利無害,遼帝欣然同意。

為表示誠意,趙昉將火藥放進了第一批交付物資。有了火藥,遼國終於稍稍止住了敗勢。見識到了火藥的好處,遼帝加速了雙方的交接速度。朝廷趁著雙方交接,不斷調整邊防,增兵燕雲十六州,對蒙古和金形成防禦態勢。

太/祖初平諸偽國,得其帑藏金帛,以彆庫儲之,曰“封樁庫”,本以待經營契丹也。其後三司歲終所用,常賦有餘,亦並歸之【注2】。此言是說太/祖初立“封樁庫”就是為了防備契丹,而贖回燕雲十六州亦是先代君王之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