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蠻部強大的戰鬥力讓西夏、西遼這些國家重新認識了草原諸汗國,正是這個原因讓西夏把士兵們都撤退了回來。
金國對此的反應與西夏、西遼不同,他們麵對強大的敵人時候想到的不是畏懼而是在他還弱小的時候剿滅他。
這次金國派遣的將領就是六王爺完顏洪烈,金國皇帝就是讓他帶領三十萬士兵攻打巴圖的科爾沁王庭。
巴圖並不知道金國想要攻打他,否則他也就不會讓紮那率領八萬精騎前往蔑兒乞部了。
金國出發的三天前木華黎便跟隨著商隊來到巴圖的王庭,對於鐵木真的布局與方案巴圖自然是沒有半分意見。
這次攻打蔑兒乞人蒙古汗國共出兵三十萬精騎,這三十萬裡麵有十萬是巴圖與鐵木格、哈撒兒幾個王爺湊集起來的。
從這三十萬精騎就能夠看出鐵木真剿滅蔑兒乞人的決心,而這次的總指揮就是鐵木真本人。
如果說如今草原上誰的軍事指揮能力最強,那麼當屬鐵木真本人。木華黎不行、王汗不行、太陽汗不行、巴圖同樣不行。
鐵木真無論是政治手腕或者軍事指揮能力在草原上都是一等一的強悍,以前那是因為年輕的原因沒有顯現出來。
自從坐上蒙古可汗之後鐵木真的大規模作戰指揮能力飛一般的增長,在這方麵巴圖和鐵木真相比則相差甚遠。
鐵木真可以稱之為戰神而巴圖隻能稱之為第一猛將,說實話巴圖的作戰指揮能力不是一般的差。
不過巴圖有自己的製勝絕招,每次征戰巴圖隻要在陣前那麼士氣就會百分之一千的增加。
置死地後生對於巴圖而言那是輕而易舉,同樣的情況下鐵木真就做不到這一點。
鐵木真率領的部隊一旦傷亡超過百分之四十就會有崩潰的前兆,而巴圖率領的軍隊就算死傷超過百分八十也會繼續戰鬥。
當然繼續戰鬥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巴圖沒有倒下依然在戰鬥。
可以如此說,隻要巴圖與鐵木真在同一軍隊中,那麼這支軍隊就是戰無不勝的(數量不超過兩倍的情況下)。
對於這次剿滅蔑兒乞人鐵木真本想求援下王汗,但是王汗對此那是無能為力。因為乃蠻部就是蔑兒乞人的後台,克烈部一動乃蠻部自然也會動。
說時候王汗還真有些畏懼乃蠻部的太陽汗,王汗從小到大在太陽汗的手下已經失敗不是一次了。
對於這個草原西方汗國,整個草原沒有不畏懼的。因為他實在是太古老、太強大、太富裕了。
不過古老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既是底蘊同時也是腐朽,他們的士兵已經沒有當初的英勇無畏。
富裕讓乃蠻部開始享受生活,整個國家已經彌漫著一股慵懶的氣息。如同宋國、金國西遼那般。
王汗的拒絕也在鐵木真的思慮之中,對此鐵木真並沒有嫉恨王汗畢竟他不是沒有幫自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