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想巴圖再厲害也不能殺光三十萬人吧!這就是氣場的作用,巴圖用自己一個人的氣場使克烈部從上到下都忘記巴圖的身後還跟著三十萬精銳的科爾沁騎兵。
克烈部騎兵就在萬戶、萬兩黃金的幻想中與科爾沁騎兵狠狠的撞擊在一起,除了巴圖第一排的科爾沁騎兵與克烈部騎兵幾乎全部死亡。
巴圖如同砸地鼠一般愜意的橫掃周圍二十米以內的任何生物,堅固的克烈部騎兵被巴圖輕而易舉的撕開一個缺口。
隨後大量的科爾沁騎兵跟著巴圖湧進這個缺口,此刻巴圖什麼都不用管隻需舉錘往前砸就可以。
其實騎兵的對陣不能這樣的,左翼右翼都需要留一部分騎兵準備突襲。但是巴圖的出現徹底取消了這種戰法,巴圖的全軍衝擊讓王汗不得不跟著他做同樣動作。
王汗看到巴圖撕開的口子越來越大有些焦躁了,他明白一旦巴圖打一個對穿分開他們的軍隊那麼他就必輸無疑。
沒辦法下王汗派遣紮合敢不撤回五萬騎兵,開始迂回到巴圖的身後進行攻擊。不過戰場的範圍實在是太大,紮合敢不如果不在巴圖打穿他們騎兵之前趕到那麼這一切都將成為無用功。
撤回五萬騎兵那麼主軍的兵力必然減弱不少,這更利於巴圖的穿透、分離計劃。現在紮合敢不爭取的就是時間,隻要能在巴圖把二十五萬騎兵分離開之前襲擊他們的背部他們就能夠逃過一劫、甚至取得局部勝利。
不過王汗的預謀終究還是會失算的,他能夠想到的東西巴圖又怎麼會想不到。要知道兵者詭道也,巴圖的手下可是有不少漢家書生。
行軍打仗他們確實不行,但是陰謀詭計以及補充作戰的計劃他們還是很在行的。為此巴圖早就讓海日古率領三萬科爾沁近衛軍埋伏在紮合敢不的必經之路上。
三萬科爾沁精銳近衛軍對陣五萬克烈部鐵騎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不要說五萬克烈部鐵騎就是六萬也不是三萬科爾沁近衛軍的對手。
尤其是在有心算無心、偷襲的情況下,其實如果是往常依照紮合敢不的謹慎性格是不會遭受伏擊的。
可是他現在滿腦子全都是抓緊時間、抓緊時間,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紮合敢不與王汗自認為他們已經看透巴圖。
在他們的心中巴圖就是一個莽撞、不懂得留後路之人,如果是以前這個評價確實沒有錯。但是誰不會成長呢?
他們錯就錯在沒有了解巴圖的近況,而且他們也不知道巴圖是一個懂得放權、喜歡聽取意見之人。
現在科爾沁軍隊中有大量的漢家書生,他們大多數都擔任行軍參謀。這些人雖然大多數都是在金國不得誌之人,但是不能否認他們都有兩把刷子。
比如唐文博、李天佑這樣的人才也不是少數,大量的人才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不得誌的。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一個好的伯樂太重要了。
而巴圖就是一個好的伯樂,他知道把什麼人放到什麼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