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一直以來覬覦畫影動畫的,可不止他們雲速集團一個。
作為藍星曆史票房榜排名榜首的動畫電影,加雷斯當然也是研究過《哈利波特之魔法石》這部大獲成功的CG電影的。
談到這部動畫破紀錄的理由,有人說是動畫本身劇情好,有人說是動畫采用的CG技術令人驚豔。加雷斯並不否認這兩點,但他在仔細研究過《哈利波特》電影上映的檔期情況時,卻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眾所周知,《哈利波特》上映的時候,正身處最為腥風血雨的賀歲檔,同期上映的電影之中,不乏有同樣質量與人氣並重的大作,可偏偏在這個賀歲檔中笑到最後的,卻是《哈利波特》。
為什麼?
表麵上來看,似乎是因為《哈利波特》本身過硬的質量和合家歡的題材,但在加雷斯看來,牧宿星選擇的上映日期同樣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既不過分靠前,和同樣的高人氣商業電影硬碰硬,也不過過分靠後,遠離賀歲檔這個黃金檔。
最巧的是,同期的電影之中,偏偏還出了《雨聲》這麼一個異類。
作為一部典型的文藝類電影,尤其是一部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文藝電影,《雨聲》本應該和它同類一樣,叫好不叫座才對。可偏偏就是這麼一部是事前根本沒有被人放在眼裡的文藝片,不僅取得了恐怖的票房,還因為劇情中的悲劇色彩,導致看完電影的觀眾心塞不已,紛紛《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校園裡尋求治愈。
過硬的質量,炫酷的技術,和恰到好處的時機。
正是這三樣齊全,這才造就了《哈利波特》賀歲檔的輝煌。
加雷斯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能坐到各自公司高位的,基本都不是傻子,他看得到的東西,其它公司的高層自然也看得到。他能想到利用這個絕佳的時機,將畫影一擊斃命,那麼其他同樣對畫影心動的公司,自然也不會白白放過這個機會。
如果是電視動畫或是網絡動畫的話,他或許還會感到為難。
一來動畫領域本就不是雲速的長項,與畫影同期無疑是死路一條。但放在電影這個大類中,雲速同樣卻還有真人電影這麼個算得上是優勢的選擇。
二來在尋常電視動畫和網站動畫之中,彼此之間的競爭,通常其實是不具備排他性的。
也許訂閱和收視率之間會分出高低,但對彼此其實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喜歡A動畫的人,在看完A動畫之後,也不影響再去看B動畫。其實兩部動畫的時間剛好撞上,也完全可以通過視頻網站來達到補番的目的。
但是電影不一樣。
除了部分電影愛好者以外,絕大多數大多數普通人在同一個時期,往往隻會選擇其中某一部電影。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既然選擇了A,那麼就不會再去看B。
換句話說,在電影院中,同期上映的不同電影之間,是存在一定的排他性的。
他要做的,正是利用這種排他性。
《哈利波特》有很多粉絲數不假,卻並非人人都是鐵粉。死忠粉絲他挖不動,那麼路人粉絲和純路人呢?
如果同期的電影之中,隻有《哈利波特》最吸引他們,那麼觀眾毋庸置疑會選擇《哈利波特》,但是如果同期的電影剛好種類很多,有更多對他們個人而言,更吸引人的選擇呢?
每位觀眾選擇電影的決定性因素都不儘相同。有人隻要好看的電影便來者不拒,有人更想看懸疑片或愛情片,也有人不在乎是什麼電影,純粹衝著自家偶像愛豆來的。而這一類電影,無疑是能夠使《哈利波特》的觀眾或潛在觀眾分流的。
就拿他們雲速來說吧。
彆的不好說,高人氣流量明星擔任主演的電影,他們手上可多得是。倘若正要1V1硬碰硬,這些電影一個都不可能趕得上《哈利波特》,可隻作為同期電影之中的其中一個,來分流《哈利波特》的票房,卻是足夠了。
單挑打不過,群毆總行了吧?
他說得風輕雲淡,聽懂他話中意思的人卻是蹙了蹙眉,心中微寒。
“這樣……不太好吧?”有人忍不住出聲。
倒不是說這樣對畫影和《哈利波特》不公平,雙方本就是競爭對手,從來都不存在公平與否這麼一說,令部分人感到不適的,是加雷斯話中的言外之意。
用物理學的話來說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多部電影圍剿《哈利波特》,固然能夠達到變相狙擊,使《哈利波特》票房受到影響,繼而虧本的目的,但它同樣意味著,那些用來圍剿《哈利波特》的其他電影,會《哈利波特》所炮灰掉。
對於這些各有特色的其他電影來說,放在其他檔期,即使無法取得像《哈利波特》那般恐怖的成績,也一樣能夠獲得不錯的盈利,倘若改變檔期,將其安排到與《哈利波特》同期的話,恐怕同樣不死也得慘。
說白了,這就像是網絡遊戲的用玩家屍體堆Boss的人海戰術,Boss死了,可玩家也彆想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