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的欽差是帶著密折一起來的,欽差是刑部尚書,姓葉名敬,刑部是掌司法刑獄,對處理這種事情也比其他官員更加狠心些,新帝這才點了刑部尚書為欽差即可前往饒州。
見到是刑部尚書來,祝太守心中不免忐忑。
祝太守行禮。
葉尚書揮手,“太守還是先瞧瞧皇上給你的密折吧。”
兩人進到書房,葉尚書不苟言笑,被祝太守請到上首位坐下,其屬下把懷中密折雙手捧著遞祝太守,祝太守拆開折子,瞧見裡頭的內容,越看臉色越白,看完後,他對刑部尚書道:“大人,其實下官昨日又寫了封折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京城,大人有所不知,源寶鎮的腹瀉病得到了控製,腹瀉病患也都已經痊愈,所以腹瀉病並不是不可控製不可治愈,源寶鎮的縣令想出了一些防腹瀉病擴散的法子,效果極好,源寶鎮的病人就是用這法子沒有擴散,病人也已經治愈。”
這密信上的內容和他想的一樣,新帝命他把源寶鎮外的災民全部屠殺,就地焚燒。
不僅如此,西南這邊凡是有災民出現,也就地殺掉,防止腹瀉病外溢,若是災民已經進了鎮或者村,將鎮或村封閉,整個村和鎮直接放火焚燒儘,甚至不用等整個村或者鎮的百姓傳染上,而且連著沒有染病的也一並給殺掉。
這種事情,祝太守又如何下得去手,更何況現在他知道腹瀉病是可以得到控製的,更加不可能按照密信上所言,去屠殺百姓和災民。
祝太守甚至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受。
自古以來,即便是瘟疫發生,帝王派人封村封鎮,但也會派遣太醫前往治療,若實在無法醫治和控製,才會徹底圈禁,但也不會立即對被圈禁的百姓屠殺,隻是等到他們自生自滅罷了。
祝太守不知災民去往京城後具體是如何發現腹瀉病,新帝又是如何決策,但猜測應該是跟現在差不多,新帝和太後治都沒想過治療這些災民和病人,選擇直接屠殺乾淨罷。
他害怕就算第二封折子遞去京城,新帝和太後也不相信腹瀉病可以得到控製和治愈,依舊讓他把人都給殺了。
葉尚書聽聞後,麵無表情,“新帝派本官過來也隻是監督太守。”
祝太守顫聲道:“大人,可是那些人都已經治愈,他們是活生生的人,即便還有三個村子因災民受到牽連,但此刻也都有好轉,再過不久應該也都能傳來好消息,還請大人三思啊,大人不可再等上幾日嗎?再等幾日,下官的折子應該也已經送去了京城,皇上看過折子亦說不定會改變決策,能否請太守再緩上幾日。”
葉尚書還是那副麵無表情的模樣,說出來的話卻是,“本官年歲漸大,舟車勞頓的,一路很是辛苦,來到饒州後身體不適,突生疾病,還請祝太守先尋個住的地方和郎中過來為本官瞧瞧吧。”
祝太守怔了怔,這才哽咽道:“多謝大人。”
葉尚書既是欽差,自然也不會憑著太守一句話就信了,所以‘養病’前還特意去了源寶鎮一趟,看著那些災民住在源寶鎮的一片樹林邊,搭著油布棚,在裡麵生活得還挺好,有吃有喝,氣色也比他兩個月在京城外瞧見的災民氣色好多了,不過有幾個災民還是太瘦了些,臉頰凹陷,精神但也不錯,麵上帶著紅暈,那幾人應當是之前染上腹瀉病的病患,已經痊愈。
葉尚書並未穿官服,特意過去問了問。
災民告訴他,說源寶鎮的縣令是大好人,想了防護法子,還讓郎中來給他們治病,所以他們福氣好,碰見這麼好的縣令,又說源寶鎮的許小娘子也是好人。
其實這些災民一開始就沒想過去京城那邊,他們都是同個村子的,走錯了方向,一路逃難到了西南這邊,並不知原先過去京城的那些災民被發現染上腹瀉病後,直接被下令屠殺,不少災民嚇得逃走又流竄到其他地方,又被新帝跟太後派人去追殺,總之就是京城那邊也不安生。
葉尚書知道是源寶鎮縣令立了大功,但災民們說的許小娘子又是誰?
葉尚書自然就問了問,災民們說,“許小娘子是許記食府的東家,咱們生病時就是許小娘子給咱們張羅吃食,許小娘子做的吃食就跟神仙吃的一樣,咱們從來沒吃過那麼美味的東西,我婆娘就是吃了許小娘子做的吃食,才想要繼續活下去,她不想病死在這裡。”
他們吃了許小娘子半個月的吃食,早就從衙役跟郎中們口中知道這位許小娘子了。
即便是他們,吃過這樣的美味,也生出一種繼續活下去的念頭,覺得哪怕眼下日子艱難,但以後肯定都會好起來的。
總之就是許小娘子做的吃食給了他們盼頭。
葉尚書沒想到災民口中的許小娘子就是個廚子,他倒沒太大感想,應該是小廚娘心善,負責了他們這些日子的夥食,他覺得一個鄉野出身的小娘子廚藝再好還能比得過宮中禦廚不成?無非是這些災民沒吃過好東西,又一路食不果腹逃荒來到此地,自然吃什麼都覺美味。
葉尚書並沒有進源寶鎮內,見過災民們的情況就回了饒州城。
回到饒州城後,葉尚書也寫了折子讓人送回京城。
折子裡寫明災民跟腹瀉病人的情況,的確是病愈,腹瀉病得到了控製不在蔓延,希望皇上可以三思改變決策。
之後幾日,葉尚書暫且在太守府住了下來。
祝太守也鬆了口氣,回到後宅時,祝老太夫人微顫顫過來了,喊了兩聲太守的名字。
祝老太夫人已經七十出頭,算是高壽,但近幾年身子骨已經每況愈下,這兩年眼睛更是已經看不清,出門都得丫鬟扶著。
老太夫人也很擔心災民跟病患們的狀況,如今整個饒州城都差不多知曉西南出現災民,災民中有人染上腹瀉病,因為饒州城即便沒有出現腹瀉病,也在用楊縣令給的法子來防護著。
饒州城的百姓們也都已經知道源寶鎮的腹瀉病患已經治愈,是祝太守貼了告示告知城中百姓,也是為了讓百姓們安心。
所以祝老太夫人也很擔心京城裡派了的欽差大人不顧百姓跟災民的死活。
這會兒聽見外頭傳來兒子的腳步聲,立刻讓丫鬟攙扶著她出了房門。
祝太守急忙上前攙扶著老母親,溫聲道:“娘,您怎地出來了,您在屋裡好好歇息著。”
祝老太夫人擔憂問,“文議,欽差大人可是來了,皇上打算如何安置這些災民和腹瀉病的病患?”
祝太守沒有瞞著老娘,把事情同她說了說,祝老太夫人忍不住跺了跺拐杖,想罵新帝昏庸,又怕連累兒子,隻得連歎幾口氣,“文議,你可萬萬不能做下此等糊塗之事,病患都已治愈,腹瀉病也並無繼續蔓延,當然不能去聽皇上的話屠殺百姓災民,這是要遭天譴的。”
“娘放心。”祝太守扶著老娘進屋,“兒子省得,欽差大人也是好人,並未逼著兒子去屠殺災民,封鎖村鎮,還寫了折子遞回京城,事情應該有轉圜的餘地,所以娘彆擔心,隻管養好身子,以後還不定還能尋到姐姐,娘跟姐姐還有見麵的機會。”
祝老太夫人這一生就生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
兒子自然是祝太守,祝太守還有個姐姐,比祝太守大三歲多,年幼時,大概就是祝太守一歲多那會被拐子給拐走了。
祝家隻是普通的市井門戶,祝老太夫人那會又要照顧小的,家裡也買不起丫鬟奴仆,祝太守的爹又在外賺銀錢,那會兒祝太守的姐姐也就四五歲的模樣,偶爾會在自家門前玩耍,結果那天就被拐子給抱走了,這也是祝老太夫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自從女兒被拐子抱走,祝老太夫人日日夜夜的哭,現在想起來,都還忍不住落淚,眼睛早就哭瞎了。
而祝太守自幼就被祝老太夫人叮囑,希望他日後可以尋到祝家長姐。
祝大人把這事兒給放在心裡頭,也想著祝家普通門戶想要尋人何其困難,所以他努力讀書,科舉中了進士後下放到地方上做縣令,慢慢升遷到太守,這些年也一直打聽長姐的下落,但是半點消息都沒有。
祝老太夫人聽聞兒子言,苦笑了聲,“我怕是等不到那一日了。”
她自己的身體狀況,她還是清楚的,已到了油儘燈枯的地步,至多半年罷了。
祝太守其實心裡頭也清楚得很,心中不免難受。
祝太守的那封書信三日後被送到京城進了宮,這會兒還在早朝,朝堂上的朝臣們正在為災民跟瘟疫頭疼著,有些朝臣上書皇上當初不該直接派人去屠殺災民,應當先圈禁起來,尋了郎中太醫去給腹瀉病人治病,若實在無法控製住,再做其他打算不遲,哪有直接上來就屠殺災民,不然也不會讓災民害怕,讓他們四處逃竄,其他各地也出現腹瀉病的情況。
現在又聽聞有些災民已經到了西南那邊,朝臣越發心慌,西南是邊陲,有重兵鎮守著,就怕腹瀉病也傳到軍營裡,倒時整個軍營都要不攻自破。
本身前幾年大皇子領兵已經把西南邊上的邘國給打得傷了元氣,西南軍營要真因為腹瀉病淪陷,西南也會成為邘國的囊中之物,邊陲都沒了,邘國傷的元氣也會恢複過來,隻怕會繼續起兵攻打大盛朝,倒是又該兵荒馬亂世道大亂了。
朝臣們說不埋怨新帝,那是假的,都覺得新帝太過心狠手辣。
即便是已經對新帝俯首稱臣的朝臣們,他們也更希望跟著的是個明君,當初先帝死得蹊蹺,大皇子又直接被斬殺,都不給他們調查的機會新帝登上皇位,又殺了幾個鬨得最厲害的大臣們,他們這才不敢再說甚,隻是就算後來新帝順利登基,諫官們也一直責怪新帝流放皇族皇子公主和皇後,罵得還很難聽,總之那段時間是鬨得不可開交。
要不是災民裡出現了腹瀉病,諫官們還能繼續罵,當初罵的時候,朝臣們都能感覺新帝的焦躁,真真是深怕又把諫官們也給砍了。現在出現腹瀉病,看到新帝的處理手法,朝臣們也覺新帝不成,要是先帝或者大皇子,處理起來肯定不會鬨成這樣的。
就在這會兒,從饒州城送來的書信快馬加鞭送進宮。
新帝立刻說,“趕緊呈上來給朕瞧瞧。”
內臣急忙從滿頭大汗的官兵手中接過密信,是饒州城的太守寫來的,看完後,新帝有點不相信,腹瀉病還能治好?莫不是饒州城太守為了功勞誆騙他的?
下麵朝臣有些急了,“皇上,可是饒州城太守送來的密信,腹瀉病可有傳到軍營裡頭?”
新帝揮揮手,讓內臣把這封書信讀給朝臣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