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2 / 2)

既然如此,沈伯文便乾脆不進去了,等那邊塵埃落定之後,再私下向如玉了解情況更好。

等到沈伯文手中的書被翻看過三頁之後,書房的竹簾被掀起,周如玉端著茶走了進來。

他起身接過,輕聲道了聲謝,讓她坐下,這才問起方才的事來。

周如玉眉間籠上清愁,聞言便將事情道來。

原來是方才用飯時,阿珠碗中還剩了一半的飯就不打算繼續吃了,周如玉問起時,她還道今日沒做她喜歡的菜,因而吃不下飯。

周如玉登時就發了火。

她與相公都在因為大旱伴隨著饑荒的事忙碌,而卻未曾發現阿珠竟如此不曉事,會做出浪費糧食的事,她一陣陣的頭疼,但還是念在她年紀小,有什麼做得不對的,也不該蠻橫地怪她,應當由父母教授道理,仔細教養。

沈伯文聽罷,沉思了片刻,道:“她今年也已經十一歲了,不算小了,不如這樣,回頭你再出去忙施粥的事時,就將她帶在身邊,我們口中說再多,也不如讓她親眼見到所帶來的感受深刻。”

至於他自己,方才聽到妻子也講了是如何跟阿珠說的,他自覺她已經說得很全麵了,自己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想了想,便站起身來,走到書桌跟前,倒水研墨,鋪開一張空白的紙。

在紙上落筆寫下“憫農”二字。

隨即著上李紳二字,再之後,一首五言絕句便落於紙上。

見他動筆,周如玉走到旁邊,看到最後,便不自覺地念了出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倒是極好,正適合讓阿珠學。”周如玉輕聲道,“不過這位作者的大名,似乎沒有聽過?”

沈伯文麵不改色地放下筆,“我也是在一本詩集之中偶然所見,不太清楚作者生平。”

“原來如此。”周如玉緩慢地點了點頭,道:“還是相公博覽群書,見識更廣。”

沈伯文清咳了幾聲以掩飾尷尬,忙道:“等這上麵的字跡乾了,我就讓唐闊給阿珠送過去,教她背會這件事,還要麻煩娘子。”

說到這兒不由得苦笑一聲,無奈地道:“為夫最近實在是太過忙碌,抽不開身。”

他也不想讓家裡對子女的教育變成喪偶式教育,但先前在翰林院的時候還好,工作清閒,每日都有一定的時間來教育子女,然而到了興化府之後,事情就沒有斷過,一個月內能抽出來兩次就算不錯了,隻好懷抱著愧疚之心,勞煩妻子多操心一些了。

周如玉聞言便溫柔地笑了笑,體貼地道:“相公現下忙於公務,家中有些許顧不上也是應當,我隨你來任上,不就是能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地專心於前嗎?”

“多謝娘子。”

沈伯文真心實意地道了聲謝。

……

翌日,沈玨從紫陽書院回來,正巧趕上謝之縉還未出發,姑父與侄兒匆匆見過一麵,謝之縉便離開興化前往錦州。

周如玉一看兒子回來了,壓根兒不用多加思索,便將教女兒《憫農》的事兒安排給了長子,隨即又帶著他們兩個一道忙活施粥之事。

沈玨:“……”

他原本以為自己回家是來休息的?

然而母命不可違,少年隻好聽從安排,忙碌起來。

不過也正好合了他的心思,畢竟不管是父親和老師都跟他說過,不可死讀書,書中的道理,在實際生活當中才更容易有更深的體會,因而沈玨雖然麵上不顯,參與得卻很積極,甚至晚上回去之後還要寫一篇日記。

全家人包括妹夫都在忙,沈伯文自然也閒不下來,興化府內,除了城內外施粥放糧之外,仙庸山上的那幾處銀礦也正熱火朝天地開工起來,以工代賑,招了不少前來討生活的流民們。

在錦州那邊開工之前,還在不斷地吸引著流民結伴前來。

為了防止以往那種克扣工錢的事情再次發生,沈伯文也需要定期過去檢查或是暗訪。

謝之縉走後不久,便有消息送了過來,說是錦州土城的工程已經重啟,吸引了不少流民往那邊去,大大減輕了福建幾個府城的壓力。比如興化和福州,承受能力已經將近極限,若是往這邊湧來的流民再多下去,恐怕情況就不太妙了。

好在好消息一個接一個,繼這件事之後,南陽的叛軍頭領被誅,餘者投降不殺,南陽府平穩下來;戶部負責的賑災隊伍也陸陸續續到達了災情最為嚴重的幾個地方,民憤逐漸被平息。

沈伯文聽到這些消息後,也不由得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布政使派人送來公文,上司親自給他安排了一個新任務

——招撫流民,附入本地戶籍,以補充當地人口。

作者有話要說:沈伯文:正經人誰寫日記啊.jpg:,,.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