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 124 章(2 / 2)

這個事情暫且不提。

今年的春季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司機名單確認後,安華就不再把精力放到這裡了。而她忙活了大半個月的司機信息交流平台,終於完成了第一版本的計劃書。

她也沒有耽擱,找了一個周末,跟遠在京城的紀宏山講述了自己的計劃。

電話那頭的紀宏山聽完安華的計劃後,思考了好一會兒。接著,直接在電話就誇讚道:“我還真沒想到,你居然能把事情想到這裡。”

紀宏山一直都相信安華的能力。知道這姑娘是個有魄力的。隻是,沒想到,她居然有魄力到這個地步。

彆人他不清楚,但是站在他這個位子上。他能看到安華這還略帶稚嫩的設想,在以後將會對全國的運輸行業產生多大的影響。

隻是,這種影響巨大的工具,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怕是要割傷自己。

“安華,你考慮過一點嗎?一開始,你這個交流平台如果僅限於三花省內的司機交流,影響不會很大。但是,如果這個平台能夠擴大到兩個省、三個省……甚至是全國。那麼,這裡頭帶來的影響,將會巨大得嚇人。而且,運輸行業有分民用跟軍用。司機天南海北的跑,要是不小心泄露了什麼軍事秘密,那就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決的。”

紀宏山提出的問題,也是安華最為在意的一點。

所以,她的計劃裡麵,這個平台的媒介分成了電台、報紙、雜誌三種類型。如果選擇電台成為媒介的話,將會是一個十分便利的工具。

因為現在很多電話,已經具備了接電話聊天功能。如果開設一個司機專用頻道,讓每個司機,遇到事情或者發現什麼新路線的時候,直接在電台爆料出來。那麼,很多司機將會接收到這第一手信息。

信息的傳播重點看速度。而電台,無疑是最好的媒介。

但是,事情都是有兩麵的。如果真的選擇電台的話,怎麼篩選辨彆司機的爆料內容是否正確,就顯得十分困難了。而且,她師父提到的那個理由,也是她不敢使用電台作為媒介的重要原因。

既然這樣的話,紙媒就是她唯一能做的選擇。至於紙媒,該選擇報紙還是雜誌,就要看具體的操作了。

她傾向於辦理一個專門麵向貨車司機的雜誌。雜誌的內容,除了包括全國各地哪裡出現劫道的、去一些省份怎麼規劃路線的、貨車相關知識、機動車的照片等等。這些知識,都是貨車司機必備的。而且,這雜誌一個月出一份,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要辦理一份這種專業性的雜誌。顯然,以她的能力,暫時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所以,她想邀請三花省運輸行業的代表——省運輸隊,兩家公司一起,合辦這份報刊。

至於主編、記者等等這些人員,在這雜誌還沒開始盈利的時候。他們兩家公司的職工,完全可以擔任。至於其他實時消息,可以開放給司機投稿。到時候,司機提供信息,獲取稿費。他們得到消息,印刷在雜誌上公布出來。也算是一種資源交換了。

紀宏山見安華明白自己的苦心,十分欣慰:“對,做事情要考慮到方方麵麵。特彆是這種信息傳播類彆,更應該小心。你的計劃已經十分完善。把關於電台那部分刪掉。重新做一份新計劃出來。讓明城這小子回省裡的時候,給老伍帶過去。剩下的,我跟老伍那邊談一下。這事兒,牽扯到很多方麵,讓老伍這個省裡運輸行業的標杆忙活去。”

安華被紀宏山最後一句話給逗樂了。

這行業標杆,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工作上的事情談完後,紀宏山就轉換了角色,忽然變為了紀明城的大伯了。

“安華,我現在是紀明城的大伯。我想問問你跟明城有什麼打算?”

安華知道他們這是著急了。因為紀明城已經26歲了。在這個年代,叫大齡未婚男青年。那是要受到很多大媽的側目。

“師父,這事兒你得問紀師兄才行。”

“安華,師父問你,也不能說嗎?”

安華聽到這話,調皮一笑:“不,你現在不是我師父的身份。你是紀明城的大伯。那麼,這種事情,你當然隻能找紀明城問啊!我可是個害羞的女同誌。”

害羞的安華同誌,把電話掛斷後,邊笑邊從郵局離開。

被安華掛斷電話後的紀宏山,隻得搖搖頭,失笑著把電話放了回去。

——

周一,安華提前讓紀明城今天回省裡的時候,把自己的計劃書交給伍隊長。而伍隊長這邊,事情還沒忙活完,就接到了紀宏山的電話。

“老伍,明城把計劃書給你了吧!”

伍隊長看著辦工桌上那一份還沒開封的文件,點頭:“給了,但是周一太忙了,還沒來得及看。”

“沒事,你把計劃書放好。等晚上有空的時候再看也不遲。看完後,你直接給我家打電話就成。”

這話說得人不上不下的。要不是周一的事情太多,伍隊長真的會立刻把文件拆封出來,看看到底是什麼計劃書。

直到晚上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後,他才在書房裡麵,把這份文件給打開了。

這一看,就花了半個小時。半小時過後,他直接拿起書房的電話,給遠在京城的紀宏山撥了過去:“老紀,你這徒弟,可真是……”

伍隊長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好,低頭看著這份完整的計劃書,十分感慨。

“你個老小子,從年輕那會兒,運氣就比我們這些兄弟要好。現在,就連徒弟,都要羨慕死我們了。”

紀宏山十分滿意對方說出來的話,毫不客氣地照單全收。

“你才知道老子運氣好啊!彆說這個了,我讓你打電話,是想問問你的看法。”

伍隊長笑道:“看法?還能有什麼看法。真把這雜誌辦起來,也算是照福廣大司機了。這個事情,我可以跟省裡申請,這雜誌,我們省運輸公司就可以搞定。”

“哎哎哎,我說讓你給我打電話就是這個意思。你這樣一搞,怕不是要獨吞我徒弟的計劃啊!”

紀宏山可是非常明白這些單位跟單位之間,所謂的合作。

安華這個雜誌,如果單單南花市第一運輸公司來辦,沒有號召力,起步十分艱難。但是,搭上省運輸公司的名字,好歹在省裡能扯上張虎皮。但是,如果不是兩家公司合作,而是省運輸公司獨立辦這份雜誌。那麼,安華的計劃不就都跑到省運輸公司那裡去了嗎?

伍隊長:“你徒弟知道你這麼斤斤計較嗎?”

紀宏山:“我徒弟知道我這是維護她的權益。”

伍隊長:“那咱們明天問問安華的意思。”

紀宏山:“走著瞧。”

第二天,安華見到親自從省裡下來跑一趟的伍隊長,眼睛都瞪大了。

伍隊長一副無所謂地樣子,揚了揚手裡重新封好的文件:“安華,有時間談一談嗎?”

安華在看到那份文件的時候,就知道對方的來意。

“有,我們直接去孫主任那邊一起談吧!”

安華那天跟紀宏山講完電話後,就把這份計劃書給了一份到孫海那裡去。孫海也知道紀宏山會找伍隊長這邊協調。現在看人伍隊長都從省裡跑下來了,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

於是,三個人坐到小會議室裡麵,開始了一場對後世運輸行業有著重大影響的會議。

這個會議裡麵,兩方人馬各自代表自己所屬的運輸公司,你來我往,好不熱鬨。這個時候,涉及到公事。大家不在講人情,而是各自列舉了合作跟不合作,能夠產生的各種利弊。然後從這些利弊出發,衡量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平衡點。

這才是成年人在商場上談判的最根本。

安華作為計劃的提出人,以及南花市第一運輸公司的運輸隊長,當然站在自家運輸公司這邊。要知道,這雜誌如果辦得好的話,如果一開始產權沒有明確,單位性質沒有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話。後續很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參照那些喜歡塞各種親戚朋友進單位的騷操作,就能想到這份雜誌的未來。

整個談判持續了大半天,中間雙方都沒去食堂吃飯。而是安華讓孫海的助理小林同誌,去飯堂打過來的。

事情直到當天下午,運輸公司下班的鈴聲響起時,終於出了一個合作草案。

這個合作草案,明確了三花省運輸公司跟南花市第一運輸公司合作,一起跟省裡申請,設立一份雜誌。雜誌屬於兩家單位共有,雜誌內容暫時由兩家公司的宣傳部門負責。至於雜誌的印刷,則是委托給第三方印刷公司。

雜誌掛靠的單位,當然是兩家公司一起成立一家獨立報社。這個報社隻用於掛靠,辦公室暫時設立在省運輸公司。

就這樣,這份後世聞名在全國司機心目中的神雜誌《三南運輸雜誌》。目前,其實完全就是個空殼子。一份雜誌所需要的主編、記者、校對、攝像等等,全都沒有。這些工作,暫時由兩家運輸公司的內部人員擔任。

安華得到這個合作草案後,算是比較滿意的。至少,雜誌獨立出來以後,很多東西就會比較純粹。因為她知道這雜誌以後肯定會盈利的。隻要盈利,就會開始有利益的分配。利益出現分配了,那麼聞到利益過來分一杯羹的人就會出現。

要不是目前個人不能成立公司,其實她更想把這份雜誌放到個人名下。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雜誌一開始設立的初衷。

不過,以後的事情也不能想得太過於深入。安華覺得做人還是要輕鬆一點的好。

雜誌社的所有手續,就靠著伍隊長跟孫海兩人一起去辦理了。至於安華,已經開始投入到了今年春季羊城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