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若教授是中戲戲文係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他在文藝圈的頭銜,比陳柄更多更高。
在編劇界更是稱得上一句德高望重。
不過他打電話,不是找沈夢林談什麼編劇,而是告訴他一件事。
“你想拜訪的那個人,我們已經幫你聯係了,他明天在家,你可以去拜訪,”
“黃主任,太謝謝你了。”
“不用謝。你的《漢朝那些事兒》我也看了,能從張班固聯想到他,證明你很用心的研究曆史,研究文化,我們這些長輩,自然要支持的。”
掛了電話,沈夢林很興奮。
他現在連載《漢朝那些事兒》,已經寫到漢武帝鑿空西域這段曆史。
介紹大月氏的時候,不免提到了大月氏所在的位置,也就是現在的阿富汗。
而提到阿富汗,就提到了普什圖語,然後沈夢林想到了一個人。
第二天上午,沈夢林穿戴一新,打車來到傳媒大學的家屬院,敲響了一個普通之家的門鈴。
“車教授,您好,我是沈夢林。”
客廳裡,沈夢林向麵前年過花甲的老人獻上了一束鮮花。
“謝謝,請坐。”
老人招呼沈夢林坐了下來。
“年輕人,你是中戲戲文係的吧?”
“是。”
“那應該和我教的課程沒關係啊。”
“我聽說你從二十四年前接到那項任務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從未停止。而我在網上連載我的作品,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查到您的事跡,對您的堅守十分欽佩,所以就想來拜訪您,獻上我的欽佩。”
“哈哈哈……,你說的是那件事啊。”
“對,就是您編纂《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事跡。”沈夢林說道。
眼前的老人,是傳媒大學普什圖語教授車虹彩。
他是第一批奉命去阿富汗學普什圖語的學生,幾十年來一直做相關工作。
二十四年前,他接到一項國家任務,編纂《普什圖語漢語詞典》。
他本來一直堅持編纂,但是因為是外語稀缺人才,這幾十年來一直被借調、翻譯、教書,以至於這項工作遲遲沒有完成。
但他一直趁著空閒時間繼續這項工作。
沈夢林之所以來拜見他,是因為他知道,十幾年後,她的工作完成了,用時36年,經曆了無數波折最終完成了200萬字的《阿富汗語詞典》,以一種執著的精神堅持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任務,這種精神值得人們敬仰、學習。
所以沈夢林這一次來,不為名利,就是為了向他致敬。
“這麼多年來,唯一關注我這個詞典工作的,是一位居住在米國的阿富汗人,他打電話過來問我的情況,上來先用英語說,然後開始用普什圖語,好像在考驗我似的。但我答得很好。”
“你這些年的工作都在這項語言上,自然能和阿富汗人日常交流。”沈夢林笑道。
“那是。”
“車教授,我通過一個搞圖書出版的朋友,聯係了一位在瑞典的阿富汗人,購買了他的普什圖語軟件,然後又請水木計算機係的一位大拿坐了修改,能夠和我們的係統兼容,我想送給您。”
“什麼?普什圖語軟件?”
車虹彩麵色微變,忍不住站起身來。
他利用課餘時間編纂普什圖語詞典,用的是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