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和片商們的溝通,沈夢林還和哈維-維恩斯坦也寒暄了幾句,等他回到酒店,直接躺在床上不想動了。
毛筱曈趕緊過來幫他揉揉腦袋:‘怎麼,是不是有點累了?’
“累倒是不累,隻是感歎幼安公司還是小作坊,人脈少。”
“怎麼會?”
“我隻要一把精力用在拍電影上,就沒時間審查劇本,也沒法尋找新導演拍戲,可不開發新項目,我們就沒法賺更多的錢啊,總不能靠我一個人拍戲吧?”
“你不是找了好幾個導演拍戲嗎?《左耳》劇組快籌備好了,六月初就開拍。”
“找他們導演,這是年前就定下來的事,蘇倫導演還是咱倆一起找的呢。”沈夢林道:‘我主要感慨的是,你看博納,於東永遠都有新電影,我前年費儘全力,搞出三部電影在戛納賺了不少,可是去年去了一趟美國,回來又是拍電影,又是探班什麼的,就沒時間開發新項目,公司本質上還是一個作坊。’
這也是沒辦法。
王家兄弟出身不凡,於東是從中影出來的。
光線的王長田從央視出來多久,才有人脈搞電影?
沈夢林畢竟是農村出來的學生,人脈太匱乏。
張曉萊雖然出身央視,能力人脈不凡,但人家畢竟不是專業電影人,能搞好管理和運營,但是把握不準電影項目。
張建、陳曦等人畢竟還處於發育期,還在積累人脈的起步階段。
整個公司的所有新項目,幾乎都是沈夢林推動的。
還好他挖了烏朝陽專攻恐怖片。
那等我開美國副本的時候,難道幼安影視就要停滯不前嗎?
“慢慢來嘛,你這麼優秀,肯定能成就大事業。”
“還是筱曈最懂我。”沈夢林摸了摸她的頭。
其實不用著急,張建和陳曦都有很高的潛質。
而且過幾年可以挖鐘麗芳嘛……
或者,自己專門做製片人?
正想著這事,忽然感覺不對勁。
毛筱曈已經貼上來了。
怎麼,昨晚不是已經……
怎麼還不服氣?
哼哼!看來還得再接再厲,將藝術探討到底。
想到這裡,沈夢林把雜七雜八的事情拋之腦後……
……
國內議論的如此熱烈,娛樂媒體頓時坐不住了,紛紛派出得力乾將飛往法國,希望能見證奇跡的一刻。
紛紛聯係沈夢林采訪。
“《分手的決心》是講述的事中年人的愛情故事,所以比較依賴演員的發揮,劇本完成之後,我的工作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尋找演員最好的時刻,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拿最佳演員獎的可能性很大。”
“金棕櫚……當然希望了,誰不希望呢?但是大家的作品都很優秀,所以我們要看評委的想法。”
“我個人獎項?……我不著急,目前我隻想拍出更好的電影……”
“這部電影成本很低,目的本來就是為了衝獎……感謝鞏俐姐降價演《狄仁傑》嘛……”
講了很多……
他知道記者們為什麼來的那麼多。
因為《分手的決心》收到了閉幕式邀請函。
也就意味著《分手的決心》鐵定會拿獎。
畢竟,沈夢林的這部《分手的決心》是應組委會主席吉爾斯-雅各布邀請拍攝的。
其次,為了公關,沈夢林給了蓋坦-拉波爾的很大一筆活動經費,還買了好幾部MK2的藝術片版權。
當然,MK2的影響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