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哥,我在戛納看過《見龍卸甲》的片花。”
《三國誌之見龍卸甲》還在拍攝中,不過5月份的戛納,於東帶著李仁港和劉德樺去賣過片花。
當然,三國題材在西方市場沒什麼吸引力,劉德樺更沒什麼海外賣埠的能力。
所以,效果寥寥。
“嗬嗬,你看了片花,效果怎麼樣?”
洪金寳嗬嗬一笑。
“步戰場麵很精彩。對了,三毛哥對曆史怎麼看?”
“我不懂曆史,我就懂武戲。”洪金寳實話實說。
開玩笑,人家是香港戲劇武師出身,憑借拍功夫片賺錢,成為富翁,雖然非常懂電影,懂功夫戲,也懂如何取悅觀眾,於蹉跎中學會了一身本事,真想忽悠人,套話可以張嘴就來。
但人家是前輩,麵前這位優秀的後輩誠心請他北上做事,擔任幼安影視的藝術指導,那也不用說假話騙人。
他確實隻懂電影,隻懂生活,不懂什麼曆史。
三國是哪三國,除了關二爺,曹操諸葛亮劉備張飛之外,他知道有個趙子龍,就很不錯了。
畢竟香港其實是文化沙漠,借助東西方商業交流發展起來的,學生們隻想做律師和醫生,那些所謂的大師又懂什麼曆史?
所以人家洪金寳不懂曆史,實在是太正常了。le
沈夢林也實話實說:“三毛哥,我這裡有幾個動作戲,想請您執導,兼職老本行武術指導,但在此之前,我想請你和我一起搞個戰爭戲。”
“戰爭戲?就是那個《秦王破陣樂》?”
“對。”沈夢林點頭:“您在武術指導的造詣是一流的,我想和你一起合作,看看怎麼拍馬戰。”
“馬戰可不好拍啊。”洪金寶皺眉。
“所以請您把關啊,我聽說《赤壁》那邊請了元奎做動作指導,想必戰爭場麵會很吸引人。”沈夢林道。
元奎和成龍,都是洪金寳的師弟。
也是七小福當中,個人成就僅次於成龍、洪金寶的動作演員。
他加入《赤壁》做動作指導,洪金寶當然知道。
他也在《三國誌之見龍卸甲》當動作指導呢。
誰說人家是1億美金成本,但《見龍卸甲》也有2500萬美元投資呢。
“那你的《秦王破陣樂》的戰爭場麵,有什麼要求嗎?”
“50年前,內地有一位導演拍了一部電影《宋景詩》,一部極度複原武器與戰場的古戰電影。這就是很多軍迷口耳相傳的“神作”!”
“50年前的電影?”洪金寶楞了一下。
那時候,內地還能拍這種電影?
不是隻會拍樣板戲嗎?
“《宋景詩》拍的是清末農民起義軍反抗清朝壓迫的故事,老實說,這部電影在劇情和表演上,真是沒啥可說。演員表演可以說是毫無驚喜,而且電影敘事非常枯燥,單一線索、平鋪直敘、按照人物生平順序、按部就班拍完。”沈夢林繼續道:
‘但是他戰爭場麵拍的太好看了,裡麵的戰鬥很寫實,清軍將領站在高處拿鼓和五色旗指揮,下方是由長槍兵盾牌兵火槍手弓箭手組成的軍陣,他和宋景詩相互進攻,不斷的改變陣型,可以說非常的精彩。’
《宋景詩》完美體現了真正戰爭中的“指揮”“軍陣”“變陣”等元素。
影片中,僧格林沁為了對抗宋景詩,擺了“山城子陣”,防禦力極強,擋住了二當家的三次豬突猛進;然後為了壓垮宋景詩,僧格林沁下令方陣變橫陣,單薄的橫列擋不住宋景詩的騎兵衝擊,僧格林沁大敗;洋槍隊列陣之後,潰兵向陣兩翼分開;射界開闊後,一輪齊射立刻阻斷宋景詩的攻擊勢頭。
按照沈夢林的計劃,《秦王破陣樂》會有三段戰爭戲。
滅西秦的淺水原之戰,那是一戰定乾坤的決戰。
駐紮柏壁時期的和尋相、竇建德的對戰,那是消耗敵人的防守戰。
以及追擊對手時期的鼠雀穀之戰,屬於李世民的高光時刻。是斬儘殺絕的追擊戰。
三場戰爭戲,一個比一個要求高。
此時在楊青的統籌下,各部門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
資金、特效、服化道、甚至馬戰步戰的群演,都是請的部隊戰士。
所以戰爭戲,決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