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什刹海。
高級紫檀木桌上,擺著精致可口的八菜一湯,寓意“長長久久”的好兆頭。姚春雨打開了一瓶茅台特供酒, 倒給父母。
清澈的酒液,濃鬱的酒香會讓人恍惚想起以前那些富貴的日子。
姚春雨的父母享用極了, 讚賞地看著她。
女兒是個有眼光的人,一開始讓他們捐了家產,雖然他們過了一段苦日子,但結果今年軍部查處了一批階級敵人, 要是留著這些燙手的東西遭殃的豈不是他們?明麵上他們捐都是大宅子、珍貴的祖產, 但實際上不值幾錢, 真正值錢的東西都好好地收著。
現在他們總算是苦儘甘來, 過上了好日子。雖然不能完全跟以前相比,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麵前擺著的飯菜, 鬆鼠鱖魚、清蒸鱸魚、佛跳牆、賽熊掌……樣樣精致可口,這年頭有幾個人家能吃得上這樣可口的飯菜?
秋天, 姚春雨向父母、親戚借了三萬元整,加上自己的三萬元資金, 她用高價收到了精細糧、鮮肉, 再輾轉於各地脫手,利用信息差狠狠地大賺了一大筆錢。
外地根本不知道京城時常有物美價廉的糧食賣,京城本地的人也不會把這件事泄露給外人知道。
如今,姚春雨在什刹海購買了多套豪宅,它們比後海那家姓李的人家的四合院強上數倍。更寬敞、更漂亮, 昂貴的古董, 陶瓷、名畫、玉石令人眼花繚亂。
所以人有時候真不能死磕胡同、鑽牛角尖。倘若她一直盯著姓李的那家人的四合院,哪裡住得上這樣的好房子?
當然這些宅子也不是記在姚春雨的名下, 她謹慎地捏造了一個“身份”,統把這些燙手的灰色收入統記在這個憑空的身份名下。
她成功地抓住了60年最後的賺錢機會,秋天那場糧食的勝利讓她賺到了幾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她淺淺地啜著杯裡的美酒,享受著久違得快要忘記的滋味。
年夜飯,姚父姚母討論著她的人生大事,姚春雨不禁想起了顧向前。
顧向前選擇了那個鄉下來的丫頭,今年恐怕吃頓年夜飯加個肉都困難。當初他們都住在大院的那段日子,他打到了一頭野豬,一連高興了好幾天,那意氣風發的模樣讓好多女同誌不由地心生羨慕。那時候有很多女同誌在想,如果他的妻子是自己,那該有多幸福!
姚春雨已經不會再羨慕他們,現在她擁有的豬肉何止區區幾百斤。如果他知道了這一切,也許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姚父指點了女兒一番,“你抓住了這個路子,是你自己的本事,但不要忘了感謝你叔叔、大伯這些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今天的日子。”
姚母往女兒碗裡夾了塊肉,怪嗔道:“吃飯的時候彆說正事,這個好吃,禦膳房出來的師傅手藝果然好,比我們那的名廚強多了。”
“你的人生大事倒是要抓緊留意,再拖就拖成老姑娘了!媽跟你說,錢夠用就好、不必賺太多。你大伯部隊裡有很多青年才俊,都隨便你挑,過了春節趕緊回去吧!”
姚春雨之前倒是有乾一票就收手的意思,但嘗過成功甜美的滋味,已經舍不得放棄它。
如果有這麼一條能夠快速賺錢的路子擺在眼前,普通人恐怕也難以扔開手。
……
蘇家。
蘇老頭寫了無數封信給蘇葉投訴,有人高價收購糧食賣到外地。
“倒買倒賣實在可惡!”蘇老頭雙手背負在身後,不停地走。“六塊錢一斤收回去,轉頭二十塊一斤都有人要,普通人家怎麼買得起!”
蘇葉收到舉報信之後已經是年後的事情,她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居然養活了那麼多倒爺?
真是頭疼。
這個蘇老頭很愛給她寫舉報信,每次都叨叨絮絮列了一堆倒爺的名字,順便罵“泥材村”隻管賣糧食、後續的事情就撒手不管了。蘇葉想,她哪裡有空管得過來喲。
她看完信後把蘇老頭舉報的人名逐一劃掉,以後不再給他們供應糧食,順便寫了一篇小作文敲打了一番剩下的“接頭人”。
除夕過完,阮儒良馬不停蹄地開始投入工作。
初一,夫人和女兒吃過一頓午飯後便啟程回城裡,她們回去時大夥送了他們兩斤雞蛋、五斤臘肉、二十斤精細糧。糧肉都裹得嚴嚴實實的,看起來就像背了一袋藥材進城似的。
阮夫人感動得連連擦淚,一步三回頭,要不是她還要回城裡上班、女兒要念書,差點不舍得離開上溝村。
春季,山裡最早的那批茶花已經開始抽芽,初初吐出花蕾。
蘇葉和幾個學生把山上的豬圈、雞圈、鴨圈都擴張了一輪。豬仔養了已經有六個月,可以開始配種。這時候不冷也不熱,溫度十分示意,母雞、母鴨們具備孵蛋的條件。
林媛一邊圍豬圈,一邊碎碎念地暢想:“蘇老師,我們如果在村裡紮根三年,肯定能弄出一個養殖場,到時候全縣的人民都能吃得上雞肉鴨肉,每天吃一隻雞蛋!”
蘇葉毫不吝嗇地誇了林媛一頓,誇她誌向遠大。
這娃絕對是一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好苗子。她已經抓住了農村脫貧攻堅戰的核心,那就是因地製宜,發展當地特色產業。
上溝村沒彆的優點,隻是山很多、水源豐沛。地理條件決定了它種田方麵業績平平,可是卻適合養殖、種茶葉。今年開春下了幾場小雨,不像往年那樣乾旱少雨,蘇葉猜想今年獲得豐收的可能性很大。
蘇葉和學生們一共養了三十隻母雞、一隻公雞。過年的時候學生都回去了,雞蛋幾乎沒怎麼吃。母雞攢下了很多蛋。林媛撿也撿不過來,便讓它們把蛋孵了。
春天溫度適宜,雞圈一下子多了百來隻小黃雞。蘇葉仍然嫌不夠,讓他們繼續給母雞孵蛋。
劉剛想他們養一百隻雞已經足夠,加上一百隻鴨子數目非常可觀,再擴大規模就沒有糧食喂了。雖然他們一直有在水培牧草,然而空間有限,牧草生長的速度不夠它們消耗的速度。
後來劉剛明白過來了,敢情這一百隻雞苗不是給他們自己孵的。
春節過完,蘇葉捧了兩隻雞苗去找馬根生。
馬根生看著桌上嚶嚶啼叫的幼雞,驚奇得差點坐不住了。
他忍不住地一直盯著看,小雞長得真好看,圓溜溜的眼睛,兩片貝殼似的翅膀、牙簽似的小腿,它們在掌心裡嗷嗷啼叫的勁兒充滿了生命力,讓人不住地心生喜愛。
馬根生已經兩年沒有養過雞了。這年頭人都沒有糧食吃,哪有餘糧喂畜生?去年這個時候,馬根生全家人都在啃玉米棒芯,玉米棒芯在過去是連豬都不吃的東西。
蘇葉問馬根生:“開春了,咱們村要不要養幾隻雞?”
今年不同往年,村子裡家家戶戶備滿了一整年的糧食,蘇葉的提議讓馬根生不可遏製地心動了。以前是條件跟不上沒辦法養,現在他們村有條件養雞,為什麼不養?
“養!”馬根生狠狠心咬牙說。
馬根生讓村裡的會計支了筆錢,給蘇葉去買雞苗。市場上已經沒有雞苗賣了,雖然不知道蘇葉上哪裡搞來的雞苗,但她就是有本事買得到這些稀罕的玩意兒。
馬根生對蘇葉充滿了敬畏,就沒有她辦不成的事!
很快,蘇葉帶回來了100隻雞苗。新買來的雞苗很小、非常脆弱,要養在一間保溫性好的屋子,找專門的隊員輪流照顧。
馬支書找了一間破土房子,很多年前被大雨衝垮了,他找人精心地修修補補,修好了才把雞苗放進去。
小雞進屋的時候,幾乎全村人都來看了。那一道道炙熱的目光盯著它們,仿佛看待稀世珍寶,那股喜愛的勁像是恨不得把它們含在嘴裡似的。
所有人都明白這些雞苗就是他們村的希望,有了它們,意味著大夥以後都雞蛋、有肉吃。人不能光吃五穀雜糧,一點油星子都見不著日子怎麼過?年輕人還能熬一熬,可是老人小孩卻熬不起。
村民們嘰嘰喳喳地討論,“你看,那隻黑的長得真俊!”
“它們吃麥麩吃得好多!”
“這些雞苗是蘇老師搞來的,她可厲害了,總惦記著讓咱們過上好日子哩!”
“這麼多雞苗,千萬要照顧好了!”老人家細細地叮囑,看著小雞的眼神充滿了期待。
雞舍的建起,給饑荒年中的村民們一股無限的希望,意味著他們正在一點點地從貧困中掙紮出來,奔向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雞舍剛建好,蘇葉開始地勸馬支書撥一個山頭,專門用來圈養雞。
以前村裡養雞都是每家每戶養上幾隻,從來沒有過整個大隊來養的先例。這次是雞苗實在過於幼小,每一隻都很珍貴,分開養肯定會死,馬支書才同意暫時放到一塊養。等它們再大點了還是要分到每戶人家手裡。
圈山頭養雞,那不成了養雞戶?老支書定定地看著蘇葉,雖然他老得眼睛有了老花,心裡可不糊塗。馬根生心裡也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
“蘇老師,你是啥意思?”
兩個人沉默許久,蘇葉喝了一口茶,慢慢地說:“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
馬根生手裡的杯子“啪”的一聲掉到了地上,茶水濺到他的臉上。他抖了抖身體,抹了一把臉,把搪瓷杯從地上揀了起來。
馬根生開口:“蘇老師這不可能!我們是本本分分的農民,這樣做不是‘割社會主義’的尾巴嗎?”
這往嚴重裡說甚至還是複辟資本主義!
馬支書仍舊是老神在在地坐著,剜了一眼他的兒子,嫌他沒出息。所以蘇老師今天是來找他的,不是來找他這個蠢兒子的。
蘇葉頓了頓說:“張委員曾經說過,改革要放開手去乾,不放開手哪裡邁得開步子。如果我們上溝村有能力養雞,而且不需要花費多少成本,養出來的雞蛋、雞肉可以便宜售賣,人人都能吃飽飯,每個孩子都有學上,這樣不好嗎?”
馬根生嚴肅地搖頭。
馬支書點頭,慢吞吞地喝茶,“蘇老師說得有道理。你看——咱們村哪個山頭適合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