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1 / 2)

戲明 春溪笛曉 7313 字 8個月前

文哥兒有點氣,可還是耐不住好奇心,又湊過去看他哥給他爹寫了啥。

他雖隻跟著王華讀了本《大學》,掌握的詞彙量卻大大增加了,日常信件看起來已經沒什麼障礙。

王華覺得信裡也沒啥特彆內容,見文哥兒想看,便把王守仁的家書遞給他看,叫他趁這機會溫習溫習學過的字。

王守仁主要講的還是接下來的安排,明朝科舉規矩很多,比如鄉試跟高考似的,要在戶口所在地考。

要不怎麼叫鄉試呢。

更重要的是,想要參加鄉試還得是在校學生。國子監、府學、州學、縣學,你總要考進其中一個,獲取“童生”資格。

最好的學校自然是國子監,可是國子監名額不好拿。

剛設立國子監那會,一到七品官手裡都有個名額,後來限製漸漸收緊,得是三品官以上的官員子弟才有資格當國子監的“官生”。

這麼苛刻的要求,王華這個翰林修撰手頭自然是沒名額的。

所以王守仁得回浙江考鄉試。

王守仁早些年愛玩愛鬨,在江西被嶽父考校了幾回,考得他懷疑人生。他準備在嶽父那邊多讀些書,再回老家爭取拿到鄉試資格,正式開啟自己的科舉之路。

文哥兒沒想到明朝也要求就地高考,哦不,就地鄉試。要是路途遠的,豈不是很難趕上第二年的會試?

文哥兒把自己的疑惑跟王華講了。

王華耐心聽完文哥兒比劃著講清楚的問題,點點頭說道:“確實挺難,有的人年都沒過就要出發了。”

他還深入給文哥兒講了講,邊遠地區不僅會試難,連鄉試都難。

鄉試可是要去省城考的,比如遼東歸山東管轄,遼東的考生就得乘船渡海到山東考試!讀書人要是身體不好,很容易就折在赴考路上。

文哥兒沒想到考個試還這麼艱難,怪不得讀書人還要強身健體騎馬射箭。這要是沒兩把刷子,連考場都進不了!

“哥哥,不回?”文哥兒問出自己的新問題。

按照他哥信上這說法,他怕是要等他哥考過了鄉試才能再見到他了。

王華笑道:“等他考過來了,自然就回了。”

不知道為什麼,文哥兒從他爹的笑容裡看出一絲絲輕鬆與快活,宛如踢走了一個橫看豎看都看不順眼的糟心玩意。

錯覺,肯定是錯覺。

我的老爹肯定沒有這麼壞!

文哥兒長了一波見識,又跟著他爹去了兩老那邊給他們看信。

王老爺子看不到大孫子,有點鬱悶。等調理身體的藥再一次被端下來,他就更鬱悶了。

文哥兒一看又到自己發揮的時刻,捧了杯蜜餞水一屁股坐到王老爺子旁邊,就著王老爺子喝藥的痛苦模樣噸噸噸,眼睛在嘗到蜜餞泡出來的甜味時眯成了月牙,一副“想不到吧我也有蜜餞”的得意樣兒。

王老爺子本來就不好看的臉色登時雪上加霜。

有文哥兒在旁邊這麼一鬨,他倒是沒那麼惦記大孫子了。等他把身體養好了,一定弄十樣八樣好吃的,隻給這小子看不給這小子吃!

祖孫倆就這麼較著勁,轉眼迎來了除夕。

除夕要忙活的事情可就多了,首先就是貼春聯。

這東西早就出現了,不過到明朝才正式傳進千家萬戶,主要還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當年愛在南京城裡轉悠,品鑒一下各家各戶的春聯。

詩詞歌賦不是人人都懂欣賞的,春聯多好,一看就懂,還句句都賊吉利,非常對朱元璋這個赤貧出身的土老帽皇帝的胃口。

皇帝有可能親自來你家門口欣賞春聯,你能不想方設法貼上一副嗎?

都住在南京城裡了,哪怕家裡弄不到文人雅士口中的桃符,兩張紙還是買得起的!

南京當時還是大明首都,首都都開始流行這玩意了,地方上哪能不流行?紙做的春聯就這樣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文哥兒還小,貼不了春聯,不過他見天氣好得很,是個難得的大晴天,就央著乳娘和金生抱著他出去街上欣賞一下各家各戶的春聯。

總對著書上的字念多沒趣,去街上看看能找到什麼字才有意思。

一聽是和金生一起出去認字,乳娘立刻有些意動。她不敢自己做主,忙去詢問趙氏該不該答應。

趙氏見文哥兒一臉期待地望著自己,想了想也沒拒絕。今兒家中事情多,她也沒空看顧文哥兒,索性讓他出去玩玩好了。

趙氏叮囑乳娘不能放文哥兒自己亂跑,便讓她帶著兩個小的出門去。

一到了街上,文哥兒就精神了。他帶著金生母子倆出門,溜溜達達地走過幾戶人家,與金生一起辨認各家一大早貼出來的春聯。

輪到謝遷家,文哥兒想起了他的小夥伴,不由叫金生去叩個門,問問謝豆有沒有空出來玩兒。

金生領命而去,叩門時還有些緊張,手頭都快滲出汗來。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謝學士雖還不是宰相,卻也是他們平時碰不著的翰林學士,清貴著呢!也不知他們家門房會不會瞧不上他。

金生忍不住整了整自己的衣角,生怕自己丟了文哥兒的臉。

門房整個臘月都在送往迎來,見到個半大小子還覺得有些稀奇,等望見立在不遠處的文哥兒便笑著說道:“我讓人去問一聲,若是小官人得空肯定願意與你們家公子一同出去的。”

金生鬆了一口氣,乖乖候在旁邊。

文哥兒一直被乳娘抱著,這會兒要等謝豆出來玩兒,便讓乳娘放他下地,昂起腦袋辨認起謝遷寫的春聯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