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年輕時也是會做幾樣吃食的,聞言也有些懷念往昔。她笑著說道:“我前幾年身體不大好,更是沒碰過這些了。”
文哥兒在旁邊聽她們聊了起來,也積極插嘴:“我也沒,我也沒。”他出生足足一年多啦,也沒搓過湯圓!
岑老太太被自家孫子的話噎了一下,抬手揉了下他毛茸茸的小腦袋,沒好氣地說道:“你瞎湊什麼熱鬨。”她們可是在回想當年,有他一個才剛會說會走的小孩兒什麼事?
不過有文哥兒插科打諢,幾個女人倒是很快熱絡起來。
在文哥兒的提議下,家裡的廚子這幾天到市麵上尋了些色彩鮮豔的食材,想辦法給麵團調色。廚子帶著幫廚們琢磨了兩三天,很快掌握了類似紅絲餺飥和紫餺飥的彩麵做法。
今兒知道文哥兒要玩麵團,廚房那邊特意給三個小孩和好了幾團彩麵,方便他們揉彩色小湯圓子。
謝豆隻吃過紫餺飥,沒見過還沒下鍋的彩麵團團,瞧見他們幾個小孩的專屬麵板上擺著幾團顏色各異的彩麵,登時“哇”地驚叫出聲。
王守儉聽到謝豆也這麼驚訝,也不覺得自己沒見識了,好奇地和文哥兒兩人一起研究這些彩麵團團都是用什麼染的色。
趙氏早就問過廚房那邊,見三個小孩猜來猜去,就耐心地給他們解釋了一下,除了黑豆做出來的黑麵團外,還有胡蘿卜染出來的黃、赤兩種麵團。
冬天正是胡蘿卜收成的時候,市麵上常見的胡蘿卜有黃赤二色,廚房那邊覺得這種番邦蘿卜顏色鮮豔可愛,便買回來試了試。
他們也是瞧見成效還不錯就拿來給幾個小孩兒玩。
揉彩色小湯圓!
又好玩又能吃!
小孩子根本沒法抗拒!
幾個小孩開始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搓起了圓子。
比起小孩兒們的瞎玩,鄒氏她們還是正經些的,坐下來邊聊天邊往湯圓裡包餡料。
這活兒本來就沒什麼難度,幾人很快就徹底上手,把一個個小湯圓包得有模有樣。
倒是文哥兒手勁小,要求又高,典型的眼高手低,搓半天都搓不出自己滿意的圓乎乎湯圓,很有些氣悶。
謝豆見文哥兒不開心,立刻大方地說:“我搓給你吃!”
王守儉見一個外人都這麼關愛弟弟,不甘落後地說道:“我也搓給你吃!”
文哥兒聽到兩個小夥伴這麼講義氣,總算沒那麼那麼鬱悶,再次和自己手裡的麵團團艱苦作戰,打定主意非要把它揉圓不可。
結果王華領著謝遷過來,瞧見三個小孩兒麵前的成品,指著文哥兒努力揉出來的幾個湯圓打趣道:“讓我瞧瞧,這幾個最醜的應該是文哥兒揉的吧?”
文哥兒:“…………”
好氣!
怎麼會有這樣的爹!
謝遷在旁邊瞧著王華逗兒子,心裡有些樂。
這小孩兒的表情和眼神兒著實有趣,不能怪王華這個當爹的愛捉弄他,看得多了他這個當老師的有時候也挺想學學他爹。
兩家人一起和和樂樂地做好湯圓,又開始分吃王華他們從午門帶回來的團子。
原來這天正逢元宵佳節,當今聖上宴請京官於午門之中吃頓飯,還給文武百官都賜了團子。
這是永樂年間傳下來的定例了,主要就是許多大節朝廷會給京官們賜點吃食,比如立春賜春餅、元宵賜團子等等。
算不得多值錢的東西,不過出自禦廚之手,又由皇帝親賜,意義自然不一般。
許多敬老憐幼的官員會把這禦賜的食物帶回家給家中老小嘗嘗鮮、沾沾皇家貴氣。
所謂的團子,個頭比湯圓略大些,用雪白雪白的米漿做成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料,蒸出來就是粉白/粉白的一團團,王華他們的一位同僚吳寬就寫過詩誇它“淨淘細碾玉霏霏,萬顆完成素手稀”。
宮宴時間長,團子都放涼了,王華叫人拿去烤一烤再拿上來,味道頓時就香起來了。
文哥兒本來特意留著肚子吃湯圓,聞著烤團子的香味,又饞了。
唉,肚肚太小,好吃的太多,根本嘗不過來!
文哥兒隻在心裡感慨了一下下,就開開心心拿起一顆烤熱了的團子吃了起來。
鄒氏她們也洗了手過來嘗嘗謝遷兩人特意為她們帶回來的禦賜吃食。
兩家人其樂融融地吃過烤團子,湯圓也上桌了。
文哥兒還記恨剛才王華說他的湯圓醜,特意讓人把自己做的那碗分出來,叫金生端到王華麵前給親爹吃。他還噠噠噠地跑到王華身邊,很自豪地自誇起來:“我做的!爹吃!孝順!”
王華睨他一眼,又瞅了瞅碗裡不成形狀的湯圓,倒也沒在意兒子的小小報複,笑著勺起兩顆送到嘴裡。
小孩子做的都是沒餡的彩色小圓子,吃著滋味頗一般,好在這些小圓子個頭不大,三兩口就能吃完一碗。
文哥兒見他爹一點都沒被他的傑作醜到,隻能哼哼唧唧地坐回去吃自己那碗湯圓。
可惡,這個爹太難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