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挨打的話,誰樂意挨打?自從謝遷提出承接王家代打業務,文哥兒每次看到謝豆豆挨打都心有戚戚,生怕哪天自己也挨上一頓。
這種警惕一直維持了幾年,弄得他每次看到謝遷心裡都毛毛的,哪怕謝遷連重話都沒怎麼跟他說過。
這可能類似於傳說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威力吧!
隻要有這麼一把劍懸在頭頂,你就能一直維持警惕。
現在,危機解除了!
很不錯!以後踏入謝家不會再戰戰兢兢了!
文哥兒和謝豆好生商量了一會,又把謝豆要帶的東西都清點了一遍,才正式去辭彆謝家長輩。
既然是謀劃已久的出行,文哥兒自然把路線都規劃好了。
他準備領著大隊伍來個重走北伐路,沿著當年大明王師北定中原的路線打個卡,來個北伐戰場懷古什麼的。
有句話說得好,世上本沒有景點,打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景點!
按照北伐相關記載,明軍喊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口號以後士氣大振,北渡以後一鼓作氣奪取了山東諸州。
到七月初二,明軍已陸續拿下河南河北諸地,連最要緊的潼關都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直接讓元上都成了一座孑然無援的孤城!
七月中旬,各路明軍會師於臨清。
七月下旬,徐達率大軍抵達天津。
八月初二,徐達打進上都,元朝正式滅亡。
整個北伐過程隻花了八個月,而從河南打到上都更是隻花了一個月!
王師北定中原路,陸遊看了羨慕哭!
人徐達領著二十多萬大軍邊打仗邊走都隻花一個月,他們怎麼都不會比行軍慢,不管怎麼算他們都能趕在三月之前抵達西安。
當然,他們得趕著去河西走廊,所以去的時候大概隻能先熟悉熟悉路線,等回程時再瞧瞧有沒有機會下船走走逛逛。
萬事俱備,隻等出發!
都說“七九河開,□□燕來”,這一年正旦假期過後便是“數九寒冬”中的七九,京師已然有了冰消雪融的跡象,河麵的冰也都慢慢化開了。
這不,元宵節前後文哥兒都吃過了三兩回開河魚了。
老一輩都說開河魚最為肥美可口,它們被凍在冰下一個冬天,除了閒著沒事搞冰釣的家夥(比如柳宗元詩裡那個“獨釣寒江雪”的釣魚佬)以外誰都撈它們不著,可不就養了一身的美膘嗎?
每年到了這時節,文哥兒都要跑碼頭拎幾條開河魚回來吃。
看看這開河魚,居然能熬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天!可見它們不僅極懂養生,還極擅求生,一定特彆聰明沒錯了!
吃聰明魚,必能補腦!
既然今年的開河魚都吃夠了,河上自然也能行船了。
隨著元宵長假步入尾聲,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上的事情都交接完畢,帶上行囊登上朝廷分撥給他們的官船。
前來碼頭送行的人格外多,至少來送文哥兒的就一批一批地跟他話彆,少不了要來點詩文唱和之類的。
馬上就要出遠門去了,文哥兒心情好得很,誰給他贈詩他都開心地回詩相和,到出發時還樂滋滋地扶著船欄杆向留
在京師的親朋好友揮手道彆。
官船大多走運河,運河年年都有專人治理,且修得又寬又直,大多數時候都不怕迷航和突發險情,連夜裡都能慢悠悠地航行,可比靠兩條腿走到西安府要快多了。
第一站,天津!
天津這地方古時不叫這名兒,還是靖難之役時朱棣從這裡的渡頭揮師南下,才給它賜名為“天津”。
朱棣登基以後這裡就成了大明的天津衛,建城於小直沽,增設左右衛,並稱為“天津三衛”。
天津衛城落成至今也有了九十餘年的曆史,再熬幾年就能自稱百年老城了!
官船抵達天津渡口的時候,文哥兒還和謝豆他們討論起了天津三衛的設立過程,並且把“天津衛城百年慶”記在小本本上。
有個這麼好的噱頭,不搞個盛大活動拉動天津衛經濟實在可惜!
算算時間,到時他估摸著也就十七八歲,絕對不可能變成一年到頭抽不開身的社畜,呼朋喚友過來玩耍完全沒問題!
咱要懂得自己創造出行機會!
謝豆見文哥兒兩眼放光地看著天津衛城,一副恨不得馬上上岸去琢磨“百年慶”怎麼搞的模樣,隻能感慨文哥兒想法真是多。
聽聽吧,這小子才剛出來就暗搓搓謀劃好幾年後的出行了。
李夢陽和王九思也在欣賞遠處的天津衛城。他們來的時候也憑著舉人身份蹭了船,可惜那時候他們都惦記著接下來的會試,哪有閒心賞玩沿途風光?
這會兒能借著出外差的機會回陝西,他們都跟文哥兒一樣滿心愉悅,隻覺沿岸的景致都新鮮得很。
這次領隊的人是王守仁,事實上單論官職的話,文哥兒這個當弟弟的起步官職還要略高一些,隻不過文哥兒才十歲,讓他來領隊大夥哪裡能放心?
王守仁是去過陝西的,又是文哥兒的兄長,由他來領隊大家都挺滿意。
此時王守仁讓官船在天津渡口停了下來,文哥兒還有點納悶:“才剛出發,還不用補給吧?”
本來他還以為隻能遠遠地看幾眼天津衛城來著!
王守仁道:“有人要借個船回祥符老家去,早前已經說好了的。”
文哥兒一聽祥符老家,頓覺有些耳熟。張侖當初給他搜羅稻種,不就命人回祥符老家弄回來的嗎?
文哥兒一下子蹦了起來,跑到船頭看有
誰上船。
他才剛跑過去,就瞧見了領著群國公府侍衛的張侖過來了。
文哥兒沒想到這次人這麼齊,小時候認識的朋友都來了大半。他樂滋滋地跟張侖打招呼:“你要回河南老家去啊!”
張侖也笑道:“受祖父之命回去辦點事。”
天津衛是京畿最為重要的漕糧轉運中心,目前還是實施軍事化管理。
張侖前些天先到這邊交接點事務,臨行前與人在兵部的王守仁打了個招呼,準備乘官船回趟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