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豆從小被文哥兒調侃到大,都已經沒脾氣了。又不是小孩兒了,哪裡還在意這個?他說道:“你怎麼什麼都知道?”
文哥兒見謝豆這般表現,覺得不夠有意思。果然,擠兌人的一大天敵就是對方太老實!他說道:“我也是聽我爹他們說的。”
從小到大隻要遇到什麼人,王華他們就會把對方的光輝往事給他講一遍,說彆人怎麼怎麼厲害。這不就給他灌輸了一腦殼的當代名人軼事嗎?
兩人嘀嘀咕咕了一會,文哥兒繼續把所有信回完了。
李兆先他們或多或少也從京師的來信裡聽說文哥兒挨噴的事,紛紛過來安慰文哥兒。
文哥兒唉聲歎氣地道:“碰上這麼傷心的事兒,我們必須得搓魚吃!”
李兆先等人:“…………”
算了,白擔心了。
所謂的搓魚,不是跑去逮著真的魚搓來搓去,而是把麵搓成中間粗兩頭尖的模樣,冬天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搓魚,可謂是渾身舒坦!如今已經入夏了,天氣熱得不得了,可以做涼拌的。
也是甘州這邊常吃的麵食。
文哥兒一聽就心向神往,逮著誰家做這個就跑去跟人學,如今已經搓得一手好魚了!
文哥兒呼朋喚友去做了搓魚麵,社學裡的小蘿卜頭們也跟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大快朵頤,弄得軍戶們都暗中打聽文哥兒他們是不是碰上什麼喜事了,怎地突然做搓魚麵吃!
等有人不小心露了口風,說是文哥兒被都察院那邊彈劾了,弄得大夥都有些迷糊了:難道被禦史罵還是什麼好事不成?
不過看文哥兒他們這個態度,估摸著是沒什麼事的。
有人還是不大放心,悄悄找上文哥兒說道:“要不要我們去弄個萬民書什麼的幫您說說情?”
大家都很喜歡文哥兒這位小狀元,他沒什麼架子,對他們這些人都一視同仁,對孩子們也有耐心。
他們家那些愛在泥地裡打滾的皮娃兒,如今都懂得好好拾掇自己了,回到家甚至還能教他們爺奶認字!
即便知道文哥兒他們待滿小半年就會回京去,他們還是打心裡喜歡這位俊秀聰明的小神童。
文哥兒聽他們連萬民書都出來了,一時也不知是該哭笑不得還是該感動。他說道:“沒什麼大事,都察院那邊也是秉公辦事,並不是針對我這個後輩。自己做錯了,有人能指出來是好事,倘若所有人看到不對的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才是貽害無窮。”
禦史的職責就是監察百官,哪天連他們都不敢說話了,朝廷就完蛋了!滿朝上下官官相護,誰來為百姓說話?
軍漢聽不太懂,但聽到文哥兒為都察院說話後便對文哥兒更為佩服了。要是換成他挨了罵,他一準會氣得去跟對方吵起來。
至於文哥兒說的禦史能為百姓說話,他心裡是不大相信的,畢竟他們戍守甘州這麼多年,也不是沒禦史過來巡查過,可那些禦史過來後就沒出過城,每天不是赴這個宴就是赴那個宴,哪裡會跟他們說話?
連他們想說什麼都不知道,這些個禦史又怎麼幫他們在朝堂上開口?
見文哥兒目光澄澈堅定,顯見是真的對禦史們很有好感,軍漢怕他以後在朝中吃了這種
天真的虧,忍不住跟他提了幾句那些禦史的作派。
文哥兒認真聽完了,才篤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也許是有這種玩忽職守的壞蛋,但肯定也有很多願意腳踏實地辦實事的好人!”
不過他也朝好心提醒自己的軍漢道了謝,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為職位而對誰另眼相看,肯定不會上當吃虧的!
職位代表的隻是職權範圍,並不代表對方到了這個位置就一定會去履行好自己的責任。
不是當了禦史就一定是好人,沒見憲宗一朝還有那什麼“洗鳥禦史”嗎?
這人暗搓搓給某位閣老進獻了“洗之複起”的神藥,就當上禦史了!
據說前幾年這位洗鳥禦史還偷偷來京師求複用,可惜誰都不敢沾他這臭不可聞的名聲,最後還被禦史直接曝光了他私自進京謀進的事兒。
朱祐樘直接下令把他逮進錦衣衛大牢,讓他掏錢贖了罪才把他打發回老家好好養老。
當文官的還是得愛惜自己的羽毛啊!
文哥兒從小長在長安街,與常年堅守清貧的官員往來過,也與闔家錦衣玉食的官員往來過,也許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兒當官的臭毛病,但大抵還是願意乾點有益於江山社稷的實事的。
世間少有聖人,世人皆有私心,隻要時局沒有徹底敗壞,大多數人便都不至於失節作惡。
大體上還是安分守己的普通好人居多。
這些人大部分時候會選擇隨波逐流罷了,他們不會主動乾壞事,也不會主動乾好事。所以才要樹立好風氣、把控大方向,想辦法帶著這大部分人往前走,走向更安寧、更富裕、更幸福美滿的未來。
人性總歸還是趨向善意、趨向安穩、趨向光明的。
文哥兒不知道自己以後是怎麼想法,但至少在此時此刻他是相信很多東西是可以改變的。
就像憲宗一朝雖然出了個“洗鳥禦史”,但大家提起來都是罵他居多,讀書人更是打心裡瞧不起這種人,這不就證明風氣還是有救的嗎?
等將來哪天大家不再對此憤慨,反而紛紛羨慕“洗鳥禦史”輕鬆攀上閣老的好際遇,那大明大概是真的要完了吧!
既然文哥兒自己都沒把彈劾放在心上,其他人便也跟著放下心來。
說實話,來甘州一趟,庶吉士們寫的詩文仿佛都夾帶了風沙,漸漸地再也不複一開始的典雅細致。比起他們以前的詩文,現在他們遞交上去的庶吉士功課都有點兒“邊塞”味道了。
尤其是每次休沐時跟文哥兒一起去尋訪邊塞古籍,實地重溫唐代邊塞詩創作現場,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