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軍戶優惠政策就不太合理,想想看吧,隻要三個兒子之中出一個兒子去補軍戶的缺,剩下的人就能享受諸多優免待遇。
換成你是去補缺的人,你心裡能好受嗎?你能發自內心地為大明守衛邊關嗎?
隻是這等國策也不好胡改,所以應該酌情給這些軍屯上的軍戶家屬提升待遇,至少教育方麵應該跟上。
一來,這點事花不了朝廷多少錢;二來,也叫那些外族知曉咱大明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打心裡羨慕大明百姓幸福安寧的生活。
不僅陝西行都司應該這樣做,另外幾個行都司也應該比照著這個來辦,可不能把臉丟到外邦和土人麵前!你想改土歸流,總要叫人看到改土歸流後的好處吧?
如果跟著你以後日子過得更糟糕了,咱為什麼還要跟著你混?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
聽文哥
兒毫不客氣地細數了陝西行都司諸多地理上或者管理上的問題,最後表示應該把這幾個行都司打造成麵向北方遊牧民族或者南方土人的示範區!
李東陽這個當老師的都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個想法很好,可惜做起來著實不容易。
與其費儘心思發展良田都沒幾塊的西北地區,倒不如把這份精力花到彆處去,這些地方從指縫裡漏點好處出來都能把西北那點人喂飽吧?
馬文升也忍不住提出這樣的質疑。
他是去過遼東、寧夏諸地管過軍務的,最清楚這些地方有多貧瘠落後,朝廷如果有心大力發展某個地方,那也不該選陝西行都司那種地方。
文哥兒聽後眨巴一下眼,認真回道:“您說得也有道理,遠沒有把門戶修得格外氣派,內裡卻一塌糊塗的道理,理當讓所有地方的百姓都過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才是!可若是自家門戶都破得漏風了,總得修修吧?叫彆人看見了多寒磣!”
馬文升噎住。
難怪這小子能把太子教得那般能言善辯,他自己果然是最能說的!
說實話,大部分文臣連武官都看不起,更彆提是軍戶了。
軍戶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大筆大筆的軍費,每次到了該撥錢的時候都得來回扯皮。
至於軍戶的管理問題,那都是武官考慮的事,與他們沒啥關係。隻要不發生士兵嘩變,朝廷花錢養著就是了,還要他們怎麼辦?
李東陽祖上倒是軍戶,隻不過他祖上是靖難功臣,早早跟著朱棣落戶京師的,算不得最底層的那批軍戶。
他含笑聽完文哥兒所有話,才說道:“既是你提的想法,那便由你落實下去好了。等你自己切身體會到事情真正辦起來有多艱難,應當就明白馬尚書所言不虛了。”
文哥兒沒想到李東陽還能給自己摟活乾,不過他自己也樂於接手此事。要不然換個不用心的,他前期做的安排不都白費了?
他當即向朱祐樘請纓:“若是陛下願意把事情交給臣,臣必然竭儘所能為陛下分憂!”
朱祐樘沉吟片刻,說道:“愛卿還是以詹事府的差使為主。此事愛卿量力而為便好,西北這等苦寒之地許多難處非人力所能及,若是沒有成效也非愛卿之過。”
馬文升等人聽得一陣無言。
事情都沒辦,你就提前給小神童找好退路了,有你這麼當皇帝的嗎?!
這次君臣小會的結果是文哥兒接下來負責對接陝西行都司的各項事宜,先以陝西行都司作為試點地區打造示範性的新型軍屯。
隻要提出的要求不太過分,朝廷都可以酌情予以支持。
散會以後已是下衙的點,文哥兒揮彆朱厚照這隻小豬崽子,與謝遷他們一同歸家去。
等跟李東陽他們分開走以後,謝遷才領著文哥兒回自家書房,提點文哥兒這事兒該怎麼辦:“既然你自己都給太子講‘治大國若烹小鮮’,應當也知曉‘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的道理,能不動的你便彆輕易去動。”
文哥兒點頭:“我曉得的,有時候即使當真是有好處的事,那些好處也未必能落到真正需要的人頭上,凡事須得深思熟慮、徐徐圖之。”
謝遷聽他這麼說才稍稍放心,就怕這小子初生牛犢不怕虎,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乾。哪怕朱祐樘這個當皇帝的讓文哥兒儘力就好,真出了什麼岔子禦史的嘴可不會饒人!
既然書房裡隻有翁婿二人,謝遷便給文哥兒透了個底,說李東陽的同鄉劉大夏和馬文升不太對付,官場上同鄉
本就是一家的,所以李東陽和馬文升平時也是湊不到一塊的。
下回李東陽和馬文升都在場的時候他就不要跳出去說話了,否則會被殃及池魚。
人家動不了李東陽,還動不了你一個六品小官嗎?
文哥兒恍然大悟,開開心心地說道:“難怪我老覺得馬尚書不喜歡我,原來是三先生他們的問題!”
果然,他王十歲是不會討人厭的,都是彆人的錯!
謝遷:“………………”
這還真不是。
人馬尚書純粹就是跟你理念不合!
你看看人家當初上書提出該怎麼教太子時寫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條要求,你這個當先生的有哪一條是做到了的?!
謝遷隻能無奈地說道:“行了,你好好辦事就成了,彆管這些有的沒有的,左右也和你沒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