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第 436 章(1 / 2)

戲明 春溪笛曉 7893 字 10個月前

身為太子的朱厚照上完半天的課,隻覺南京翰林院的授課水平和王鏊他們也差不多。

不過想想也對,都是侍讀學士給他讀幾遍課文,再由侍講學士給他講解一下相關內容,再有才華的老師也沒法在這種授課模式下玩出花來。

而且彆看楊碧川現在被安排來南京養老了,當年人也是個榜眼來著,科舉能拿全國第二的水平!

要不然也沒法掌管整個翰林院。

朱厚照雖與楊碧川他們不甚相熟,但在講學結束以後還是邀請諸位學士坐下來吃吃茶點聊聊天。這是文哥兒當初建議他做的事,說是可以趁著吃吃喝喝的機會多向老師們討教,這些年朱厚照在東宮都是這麼乾的。

麵對這樣的禮遇,楊碧川他們這些代課老師自然十分受用。

當初程敏政他們在東宮授課時被朱祐樘邀請著吃些瓜果點心,還曾特意寫文章紀念一下!如今太子待他們也是這般親厚,想來他們這位太子將來也是脾氣不錯的君王。

雖說他們隻是短暫地代幾個月課,可有這麼一重關係以後也能寫進履曆裡吹噓一下!

氣氛就這麼其樂融融地進行到飯點,朱厚照想起文哥兒他們也住在東宮,便讓人去把文哥兒他們也喊過來一起用午膳。結果吧,聽命而去的小內侍很快回來了,支支吾吾地向朱厚照稟報說文哥兒等人一大早就出宮去了。

朱厚照不敢置信地睜大眼,完全沒想到自己在東宮老老實實上課,文哥兒居然背著他跑出去玩耍了!

朱厚照很有些氣悶,不過還是留楊碧川他們在東宮吃了頓飯。等楊碧川一行人都走了,朱厚照才氣呼呼地讓人去看看文哥兒去了哪兒。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文哥兒一點撇下小老板出去玩的罪惡感都沒有。他在南京國子監吃飽喝足,又和學官們約好休沐日借個地方搞新社聚會,才溜達回東宮去。

結果才剛回去,就聽準錦衣衛苗子楊玉悄悄給他通風報信,說是太子知道他出去玩了,眼下正在生悶氣。

文哥兒向來是不怕朱厚照生氣的,從他入宮講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愛以看小豬崽子炸毛為樂。他略一思索,便知道朱厚照在氣什麼。

文哥兒溜達去找朱厚照談心。

朱厚照已經知曉文哥兒一大早跑出去逛吃逛吃,接著還跑南京國子監蹭了頓飯。他這個太子還在上課,文哥兒居然在外麵逍遙自在!

朱厚照不滿地瞪著優哉遊哉過來見自己的文哥兒。

文哥兒一本正經地給朱厚照解釋起來,說自己是勤勤懇懇地出去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下回可以直接帶他去嘗鮮!這不,他已經跟南京國子監那邊約好了,等到休沐日便去那邊搞個新社聚會。

文哥兒愉快地把高帽給朱厚照戴上:“殿下可是我們新社的中流砥柱,到時候肯定會去的吧?”

朱厚照哼了一聲,不是很信文哥兒說的話。這家夥就是撇下他自己跑出去玩,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

即便對文哥兒的行為很是不滿,朱厚照還是很喜歡熱鬨的,最終還是應下了文哥兒的邀約,準備到時候跟文哥兒一起去南京國子監玩耍。

文哥兒把早上打聽來的金陵名勝和朱厚照分享:“下午我們去報恩寺那邊逛逛。”

他順嘴和朱厚照介紹起報恩寺旁的雨花台,說是那雨花泉泡的茶,陸遊喝了都說好。

至今仍有不少人說起陸遊在雨花台品茗的南宋往事!

既然朱厚照這位太子都來了南京,肯定要多出去走走,了解一下江南特產和江南名勝古跡。最好能多留下點“太子來了都說好”的傳奇故事,說不定幾十上百年後江南就湧現許多禦口誇讚的百年老店呢?

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朱厚照這個太子為自家的東西代言一下很合理吧?

像他三先生李東陽來南京可是一直從過長江寫到登報恩塔上,兢兢業業地把去過的地方全誇一遍。瞧瞧人家這濃濃的文人責任感,他不成文壇領袖誰成文壇領袖?!

朱厚照嘟囔:“孤不愛寫詩。”

文哥兒笑道:“殿下不愛寫詩不要緊,不是有德涵他們在嗎?”庶吉士們本來就是要交功課的,帶上他們來南京就是要把他們的筆杆子用起來!文哥兒繼續給朱厚照介紹,“聽說那一帶書船雲集,我們可以買到江南各個書房刻印的各種新書。”

朱厚照奇道:“書船是什麼?”

文哥兒道:“就是裝著書到處售賣的船。”

江南水鄉這個稱呼不是憑空得來的,江南水網之密集是其他地方難以想象的,所以江南各地舟船往來不斷,不少書坊主把船隻改造成流動的書肆沿著水路到處賣書。

更重要的是,大明有三個刻書之風最盛的地方,吳、越、閩。

也就是說除了隔壁瘋狂印書的福建以外,刻書最多的就是江南一帶。

貨源充足、水路又便捷,可不就讓江南的書船文化十分繁盛嗎?許多讀書人都愛在買來的書上記錄“某年某月購於某某書船”。

連兜裡沒什麼餘錢的窮書生,遇上有書船到縣裡賣書的時候都會忍不住跑去逛一圈。哪怕買不起也能蹭著看上幾頁!

朱厚照是沒見過書船的,聽文哥兒這麼一說也期待不已,立刻說道:“那我們這就去看看!”

文哥兒向來活力充沛,剛從外麵回來也不嫌累,讓朱厚照換上尋常百姓的衣著一起出宮溜達去。

受邀同行的還有楊慎和何景明,他們年紀比較小,四人結伴同行就是最普通的同齡書生結伴出去逛書市。

朱厚照第一次作小書生打扮,隻覺新鮮得很。他甚至還帶了把折扇出門,上頭有張靈畫的扇麵以及文哥兒給他題的字,裝備可以說是格外齊全了。

眼下還是春末,天氣不算太熱,連下午都有徐徐涼風拂麵而來,文哥兒覺得朱厚照拿折扇這種做法有點傻氣。

幸而這在江南倒也不算突兀,因為江南文人帶折扇出門本來就不是為了扇風,而是為了秀一秀自家雅致的扇麵。

其中蘇州書畫之風最盛,甚至還會專門把扇麵裝訂成冊供人賞玩,像唐寅他們這些吳中才子畫的扇麵就頗受追捧,甚至有不少扇麵佳作流傳到後世。

文哥兒也順手取了把折扇拿在手頭把玩,扇上的詩畫都是他自己題畫的,一看就不怎麼值錢,不過他自己自我感覺良好。既然是微服出行,當然彆整太貴重的行頭!

何況你要是弄什麼象牙、白玉當扇骨,再配個價值連城的扇墜,彆人隻會笑你庸俗。真正的風雅讀書人,就要用不值錢的毛竹扇子!

四人相當低調地結伴出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