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多是買來的“金中書”永遠沒法升官而已。
當然,像徐家這麼有錢的也是少數。不過哪怕錢沒有多到驚動朝廷中樞,在家鄉之中捐捐款納納銀也能獲得許多優待,要不到了大明怎麼員外遍地走?
都是捐款捐出來的。
所以明代商賈日子過得頗為滋潤,大多都不害怕跟官府打交道,反而經常拉官員喝酒聊天勾勾搭搭。要是官員跟他們關係好了,他們也會齊心協力給官員送政績,以期能達成合作共贏的圓滿結局。
這些彎彎繞繞朱祐樘不清楚,謝遷他們心裡卻門兒清,所以他們見到這個重修南京皇城的計劃反而沒多驚訝。
都是地方建設常用的老把戲而已,頂多隻是重修南京皇城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按南京那邊遞過來的計劃先是讓他們配合江南文化展修個展館,這個展館建在鄰近雞鳴寺的方位,離國子監不算太遠,開放日可以直接讓國子監的監生們過去幫忙維護。反正這些地方空著也是空著,索性好好利用起來!
接著就按照招標結果排期修複皇宮了,他們還準備等到明年元宵在展館外架一座能掛千盞燈的巨大燈架!
等到千燈齊明之日,所有人都能欣賞到由這些花燈連成的江山圖。
要是有人消極怠工,到時候他們負責的區域就隻能遺憾地暫不亮燈了,抓緊時間籌錢雇人爭取能在後年把你的燈亮起來吧!
謝遷三人:?????
這奏本給他們的感覺那是越看越熟悉,每個字仿佛都要跳起來表示“我,王小文,人在江南,知道你們最近沒事乾,特地給你們找事來啦”。
李東陽看完南京來的奏本後樂道:“看起來很有意思,要不到時候我也挑個日子過去走走。”
這樣的文化盛會,不能去見識一下實在可惜了。
重修南京皇宮這樣的大事,朝廷派個閣臣過去跟進不過分吧?
謝遷說道:“你過去走走,活全留給我們乾?”
李東陽道:“最近不是太平無事嗎?哪有多少活要乾。”
謝遷嗬嗬冷笑。
劉健沒插話,隻是忍不住多看了李東陽一眼,疑心文哥兒是不是拜了李東陽當老師才愛到處瞎跑。
看人謝遷就穩重多了,哪裡會像李東陽這樣什麼熱鬨都想湊?
如果李東陽知道劉健的想法一定會替自己喊冤:那小子自己從會走路起就靠自己兩條小短腿跑遍長安街了,能怪到他這個三先生頭上嗎?絕對是他天生的,以及他爹給慣的!
既然兩邊都知曉了南京那邊的事,君臣間自然少不了聚一起開個小會。
順便還捎帶上戶部尚書佀鐘。
既然南京那邊拍胸脯保證不花國庫錢,佀鐘對這件事也沒太大意見,隻是這樣大的事他覺得光靠他們十三歲的太子可能鎮不住,還需要朝廷派人過去坐鎮,省得出了什麼幺蛾子把好事變壞事。
李東陽一聽,直呼這話對頭。
隻要朝廷有需要,我李西涯義不容辭!
佀鐘:“……”
謝遷:“……”
劉健:“……”
謝遷隻當沒聽見李東陽的話,建議道:“我覺得可以讓介夫過去。太子去了南京那麼久功課也不知有沒有落下,介夫過去正好可以考校一二。”
介夫指的是楊廷和。
從前李東陽就對文哥兒那些圖表報告敬謝不敏,要李東陽過去他估計光跟人喝酒以及詩文唱和去了,誰不知道他是什麼德行?!
在場的人之中估計隻有朱祐樘真心信了李東陽是要為朝廷分憂。
佀鐘也頗認可楊廷和在經濟方麵的才能,畢竟戶部現在用的很多圖表技巧都是楊廷和培訓出來的。隻是楊廷和官位不算太高,過去也不知能不能鎮住場子。
李東陽繼續自動請纓:“那就讓介夫先過去一趟,我等八月再親自去看看。”
現在過去也沒什麼意思,各種活動都還在籌備中,根本沒什麼熱鬨可以湊。
讓楊廷和先過去更好,楊廷和把活都乾了,他過去就可以啥都不乾純玩了!
見李東陽興致這麼高,謝遷便沒再攔著。隨他去吧!
朱祐樘對此也沒有意見,讓人擬旨命楊廷和出差去。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的楊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