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要出行帶走了一批人,其中南方官員和北方官員的比例有點微妙,這些北方官員也不知是為了去見識見識江南風光還是想抓江南那邊的把柄,反正都非常踴躍地要求參與這次南巡。
最後留下的反而是謝遷這個浙江籍官員。
在朱祐樘和內閣幾位閣臣的小會議上,李東陽是這樣發表意見的:太子比較聽文哥兒的勸,但是文哥兒偶爾也不太靠譜,所以需要謝遷留下來坐鎮,這樣有利於朝廷的正常運作。
謝遷:“…………”
劉健難得也同意了李東陽的意見,不過他自己也準備留在京師。
他本人是不喜歡出門的,更不喜歡搞應酬,此次南下有李東陽作陪就可以了。
李東陽義正辭嚴地表示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應酬,隻不過既然他們都不能去,他也隻能勉為其難地伴駕南巡了。
沒辦法,陛下南巡時身邊總不能連個閣臣都沒有吧?他李西涯隻能為君分憂了!
對此,謝遷和劉健的想法是:你再說下去我們就要替你去了啊!
李東陽很懂得分寸為何物,踩在謝遷他們忍受不了的點之前見好就收,把自己添進了隨行名單裡頭。
李東陽一走,內閣本就不富裕的人手更是雪上加霜。隻能把活攤派給六部,由各部先篩選需要呈報給太子過目的內容,內閣這邊再進行票擬。
謝遷試探著再跟劉健提了句讓吳寬入閣的事,劉健還是堅決拒絕的態度,也不知是真的不想加人還是覺得吳寬這個人選不行。
謝遷有點不樂,但早前已經為此吵過一架了,這會兒再吵也沒什麼意義,便隻能踏踏實實乾活。
謝遷這邊工作量大增,太子那邊也沒好到哪裡去。
理論上來說宮中是能讓秉筆太監負責批紅的,他隻需要拿拿主意就好,但朱祐樘把秉筆太監也帶走了,他便隻能安排自己人來乾活了。
朱厚照在東宮組織過大大小小的考試,眼下有這麼多大事要忙,他便照著宮中的職務選出了一批“權某某太監”,大意就是代理某個職務的意思。
這次考試比以前的小打小鬨要正式多了,因為人手不是很夠,他甚至還讓穀大用他們在宮中宣傳了幾天,說是有意向來競聘的都可以報名參加考試。
弄得穀大用他們這些東宮舊人一邊忙著張羅考試的事,一邊挑燈夜讀備戰競聘考試。
開玩笑,要是他們考輸了以後在東宮豈不是抬不起頭來?
朱厚照親自當主考官,還讓王守文來給他當副考官把把關。
先考筆試,再考麵試,字要寫得好,文章調理要清晰,模樣也要周正。
反正這麼多人報考,當然是最出色的人有機會上崗!
王守文欣然答應,筆試結束後便幫朱厚照把卷子拎去翰林院,讓嚴嵩他們這些庶吉士負責批卷。
他們才剛考上來,沒多少機會與宮中的人接觸,哪怕不搞糊名謄錄他們也不曉得誰是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公正的。
得知是批中官的卷,嚴嵩他們麵上雖沒說什麼,心裡卻是有點不太樂意的。不過聽說是太子需要挑選權代秉筆太監這些崗位的人手,他們便都拿出了十二分的認真來對待這份差使。
秉筆太監,那可是要在奏章上批紅的人呐!
王守文也沒有隻讓人乾活,他叫人送了些茶點過來供大夥休息時享用,還熱心地討來他們最近的功課說是看看有沒有可以相互討論的內容,等他們批完卷子正好一起切磋交流。
連給他們上課的張學士都已經把課讓出來了,嚴嵩他們能不答應嗎?他們二話不說紛紛投入到這次閱卷工作之中。
都是剛考完科舉的青年才俊,類比一下就是剛考上清北乃至於剛國考上岸沒幾個月的學霸,明顯正處於滿腦子都是題庫的人生階段,批閱起卷子來倒是很輕鬆。
隻不過他們越是批改越是有些心驚。
雖然許多卷子都答得很平庸,但是其中一些卷子明顯很有想法也極具條理,讀起來仿佛連他們都已經知道要如何做好這個職位的工作。
有的人甚至還會列圖表來論證題目內容。
嘶,現在中官的競爭上崗都這麼卷了嗎?
眾人都有些心驚,本來因為考上庶吉士而有些飄的心態都被壓回原位。
他們的仕途才剛開始,以後不僅要跟朝中同僚打交道,還要跟這些卷得要命的中官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