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第 487 章(1 / 2)

戲明 春溪笛曉 6781 字 7個月前

嚴嵩一行人小半個月後全都回來了,帶來了許多珍貴的一手資料。他們既然能自願跟過來,做起事來自然也賣力,給王守文省了不少事。

他們這些青年進士的到來,也令整個廣東的讀書人陷入一種莫名的興奮之中:朝廷派這麼多新科進士過來,是不是要拉拔他們一把了?

要知道整個廣東每三年也就出八十五個解額,哪怕廣東這邊學風不如江浙一帶鼎盛,想要從這麼多考生之中殺出重圍還是很不容易的,更彆提再去考進士了。

那簡直是每輪科舉也不會出幾個啊!

也就江南那邊的科舉大省才會不覺得稀罕,不然以王守文這走到哪都能帶著一群青年進士的能耐,絕對能讓當地讀書人歡欣鼓舞。

大夥出去走一遭,不少人都有些灰頭土臉,顯見路是真的不太好走。隻不過他們精神狀態都很不錯,圍坐在茶樓裡跟王守文彙報自己的收獲。

這段時間王守文已經擇用了幾個幫手,都是本地人,且各有才能。

比如有個叫老劉的,才三十多歲,是個少白頭,所以年紀輕輕就榮獲老劉這麼稱呼。他也不惱,誰喊他都樂嗬嗬地應,仿佛聽到自己名字前綴了個“老”字還挺得意。

老劉算個廣東萬事通,能從口音聽出彆人來自哪個縣並且掌握好幾十種廣東話,他說這人是某縣東邊的,那就絕對不是某縣西邊的,稀罕得很。

王守文很是欽佩,因為甭管哪種廣東話說快了他都聽不明白,更彆提仔細去分辨它們!

老劉卻謙虛地說他們這邊許多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大抵就像是浙江人能分辨你說的是紹興話還是杭州話似的。

還有個書手叫張必書,聽說他爹是個賭鬼,他娘生他的時候他爹還在賭錢,氣得他娘給他起名叫“必輸”,取的是“逢賭必輸”,後來覺得輸字給孩子當名字不太好,就改成“書”字了。

自他出生以後,他爹還真是逢賭必輸,欠下一屁股賭債,氣得回來拿媳婦孩兒撒氣,後來有次因為還不上錢被人打狠了,腿都斷了,沒錢治,回家躺了半年就一命嗚呼。

禍根沒了,族中叔伯可憐張必書孤兒寡母日子艱難,不時湊錢接濟一二,日子可比他爹在世時好過多了。

張必書還讀了幾年書,他彆的沒學多少,卻練就了一個難得的長處:字寫得又快又清晰。

彆小看這一長處,以前連城裡的老爺們都愛找他去江西那邊抄邸報哩!彆的抄書活計他也接,且接過很多,凡是有緊急的活兒許多人都會想到他。

旁人抄三天三夜才能抄完的內容,他一天就能交貨,不找他找誰?

在書手這一畝三分地,張必書算是已經闖出點名堂來了。

至於老劉和張必書他們這些能人為什麼願意來給王守文乾活,當然不是因為王守文給的工錢格外多,而是他們也是愛吃的老饕,他們有天結伴出門覓食時路過王守文家,王守文正在蒸名揚紫禁城的閣老餅。

老劉兩人聞著那味就走不動了,厚著臉皮進去毛遂自薦,自賣自誇了半天說可以幫王守文乾活,能不能給他們勻兩個餅子。

王守文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之喜,自是開開心心地邀他們一起嘗嘗自己從老丘那兒學會做的閣老餅,並且狠狠吹噓了老丘一通。

怎麼說丘濬都是他們廣東的解元,張必書他們還是聽說過這位閣老的,隻是沒想過這位著作等身的閣老居然還會蒸餅!

看來真正有能耐的人做什麼事都很優秀!

遠在瓊山看人修路的丘濬絕對沒想到,王守文把他的閣老餅帶到了廣州,並且經由萬事通老劉的嘴迅速傳遍整個廣州城老饕界!

始作俑者王小文表示這事和他沒關係,他是無辜的,他隻能寫信給老丘意思意思地道個歉!

王守文給親朋好友們挨個寫完信,自己回頭重讀了其中幾封,赫然發現有不少都是先訴衷腸再提需求,從頭到尾都非常不要臉。

這下他明白為什麼看到朱厚照的信時始終心懷警惕了,敢情是他王小文以己度人了。

唉,誰會想到,真的會有人光訴衷腸不提需求,感覺這樣的信根本不完整!

王守文把信挨份封裝完畢,毫無心理負擔地把自己疑心朱厚照變成黑心老板的事拋諸腦後。

他記得自己以前曾到過廣東,跟著當地老饕享受過廣東的特色早茶。品茶吃點心的時候那位老饕還和他回想當年,說是現在的早茶大多不行了,大都是工業化生產的半成品,要找一檔人工現做的早茶可不容易,要沒有他帶著他們絕對吃不著!

現在好了,完全沒有工業化,到處都是純手工現做!

王守文起初隻是和老劉他們搞老饕聚會的時候建議茶樓老板看能不能推出早茶模式,結果老劉他們這群老饕紛紛拍手叫好,其中有個家中產業眾多的人還當場決定要新開一家能喝早茶的茶樓,方便他們平時以茶會友。

……得知此人江湖人稱“黃半街”,周圍半條街的店鋪都是他的,王守文不免又羨慕嫉妒恨起來。

看來廣東自古都不缺包租公包租婆啊!

黃半街讓王守文來給他們開早市的茶樓起個名字並題個字,潤筆費管夠的那種!

都是食友聚會,王守文便也沒有拒絕黃半街的請托,思量片刻便給黃半街題了“養吾堂”三個字。

黃半街坦然承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窮得隻有半條街,笑嗬嗬地追問道:“不知這名字可有什麼典故?以後我也好跟旁人說道說道!”

王守文笑道:“這用的是蘇東坡的賦文,‘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黃東家若能彙聚天下名點供我等擇用,不正合東坡之意嗎?”

蘇東坡和廣東還是很有緣的,在老饕們心裡的地位更是不低,黃半街聽後馬上拍著自己大腿叫好:“妙!妙!妙!起得妙啊!就叫養吾堂!等開業了我一定請大家敞開肚皮吃。”

既然聊到了蘇東坡,眾人不免又提起蘇軾寫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實他們當地人的說法是“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咱吃多了荔枝容易上火,千萬彆貪嘴多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