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似曾相識?恭喜您抽中偽裝魔法!再補買一些章節即可解除。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種田。
他們從神山出來了,山裡開荒出來的田地再種莊稼就費事兒了,上山下山得半天,農活都乾不過來,還得重新把山腳下荒廢的田地撿起來。
這田地都是有的有主兒,有的沒主兒。這些主,有的在圉囻村,有的在外地。
荒了十多年的田地再種糧食不容易,而且圉囻村的村民大多是老人,在外麵闖蕩的青壯年都挺有出息,總不能放棄自己的事業回來,留在村裡的青壯年往多了數也就二十來個。
怎麼種田?誰想種田?
這裡麵得有個章程,不能胡來。
老村長在開會前已經詢問過三個孫子的意見,特彆是大孫子的。
大孫子在外人眼裡是有頭有臉的正廳級大乾部,在老村長眼裡跟他這個村乾部差不多,都是給村民辦事的,種田這些農活事兒肯定得比做研發的二孫子和當老師的三孫子懂的多。
結果一問,知道的還沒他多,這可把老村長氣壞了,在電話裡,訓了整整三個小時,手機沒電了也要一邊充電一邊訓斥,把大孫子訓的灰頭土臉。
小棉花大哥被爺爺訓的羞愧,覺都睡不著了,一早起來去農業局,刨根究底地詢問,把農作物種子和農用機械都弄的透透的,才壯著膽子跟小棉花打電話,讓小棉花逮爺爺心情好的時候接電話。
這還是他媳婦給他支的招兒,有小棉花在的地方,爺爺額外的慈祥。
老村長謹慎,問過了大孫子,又找小四方的爸爸問了問。
小棉花大哥在西藏讀大學,在校期間入伍當兵,當兵八年後升職留在西藏,軍事才是他最擅長的。
小四方的爸爸是從貧苦縣基層一步步靠政績走到現在的,對農事如數家珍,很是補充了一些關於種子領取和農用機械的政策扶持,還幫老村長聯係上了當地省農業研究院。
省農業研究院裡有很多在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很是熱情,就是再簡單的問題,他們也有耐心地一一解釋。若是遇見了有難度的問題,他們會查資料或詢問更高知的老師。再難一點,如有民生需要,他們會立項解決。
老村長耕種了一輩子的田地,比這些年輕人更有經驗。他在山上待了十九年,想知道這十九年裡新培育出的種子和新出來的農用機械,從小四方爸爸這裡知道了這些,就沒什麼可問的了。
老村長沒有問題,準備承包一大片田地來種糧食的小棉花有好多的問題。
小棉花問村長爺爺和李嬸兒怎麼種田,答案都是感覺派。
老村長:“雨下到一指厚,這雨水就算夠了,不用再澆水。”
李嬸:“這苗的間隔有講究,不能遠不能近,一步寬。”
一指厚是多少厘米?一步寬是多少厘米?每個人的一指厚和一步寬都不一樣的呀。
小四方爸爸給了農業研究院的聯係方式後,老村長一次都沒有聯係,小棉花聯係的可勤快了。
字都沒有認全,小棉花已經把農院老師推薦的農業知識普及實用書全買回來了。
葉寒秋先看,看完以後講給小棉花聽,順便教小棉花這本農田科普書裡的生字。
為了賺錢養家,小棉花先從種田開始,這是她在圉囻村發現的最穩定最有前途的職業了,她要種一百畝玉米,一百畝大豆。
村長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捯飭五百畝的玉米,現在有了耕地機、播種機、收割機等等,更省勁兒了,他要是再年輕二十歲,他一口氣承包一千畝。
哥哥說,她第一次當小農女,農務不熟練,要穩紮穩打。
她計劃,先種兩百畝的莊稼積累經驗,明天再挑戰一千畝。
葉寒秋從小就沒接觸過農田,但種田總歸比雲譎波詭的商場更容易一些,他翻看完幾本書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他現在的理論知識比開會中的任何一個圉囻村的村民都豐富,至於動手能力,這個還需要他能站起來後再說。
在圉囻村,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營生手段,他們不靠田地裡的那點莊稼吃飯,種的田地多了反而影響他們正常生活。
比如小四方家,他爸爸媽媽在外地,他姥姥年齡大了,他姐姐原創的針線風景畫擠入藝術品展覽廳後,他姐姐一門心思地沉入在針線中,家裡一百二十畝的田地荒著。
再比如陽子家,陽子在外麵當兵,不知什麼時候退伍,這些田地得給他留著,他在部隊若是有個什麼不好,退伍回村後,這些地還能讓他有點事兒做。現在,他姐嫁到外地了,他爸媽也六十一了,頂多還能捯飭十畝的田地,再多就力不從心。
還有老方家,賣了上百年的老方醬油,在神山琢磨了十九年後,又出來了新醬油,等貨的商家催了又催,這醬油工序複雜,暫時沒辦法工業化,隻能純手工,商家要是催紅了眼,他們全家人都得起早貪黑地製作。
圉囻村在神山腳下,人傑地靈,更有百花齊放的神跡。村長還曾想過,讓外人定居圉囻村,來增加圉囻村的常住人口。可惜沒人定居。在外人眼裡,圉囻村是個神秘古怪的村子,他們不敢定居這裡。
開完種田動員會後,老村長統計,其他人想要耕作的農田畝數加起來都沒有小棉花一個人的多。
老村長愁。
地就這麼荒著?
暴殄天物啊。
小棉花眼睛亮晶晶的,“村長爺爺,這些良田既然沒人種,放著也是放著,那就給我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