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雍王接了追債的差事後, 賈玨第二天就帶著二十萬兩銀票去了雍王府。
雍王聽到下人來報賈玨來了,就大致知道他來乾什麼了。
“微臣賈玨見過王爺。”
“起來吧,是來還錢的?”
“回王爺的話,是!”
“多少?”
“昔日榮國府向戶部借銀六十萬兩, 祖父在時還了四十萬兩, 今日微臣帶著剩下的二十萬兩。”賈玨說完將賈母給的那個盒子遞了上去。
“二十萬兩?本王記得寧國府那邊還有一百萬兩沒有還。”
“回王爺的話,是的, 隻是寧國府是賈家的嫡支嫡脈, 祖母已經去信和敬伯父言明事情的輕重,結果如何還未可知。”榮國府再怎麼樣也不能逼著寧國府還債。
兩家就算再親密那也是兩家人, 更何況如今榮寧兩府其實內裡也不怎麼親近了。寧國府收留秦可卿就代表著他們站在太子那邊。而據他所知榮國府從來沒有倒向太子過。
至於恭王, 也隻是王夫人和甄家有些牽連。要不然甄家送錢財進賈家留後路,也不會送到王夫人那裡。
自從王夫人半死不活之後, 賈家和甄家連大麵上的節禮都已經不送了。
賈玨說完之後, 雍王沒有再說什麼, 隻是讓人將二十萬兩銀票收好, 有將戶部的欠條還給賈玨。
賈玨看著手裡的欠條,心裡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坐!聽說你在翰林院過得很不錯?”
“謝王爺。翰林院的學士們學識淵博,微臣才疏學淺, 正好乘著這個機會好好請教一番。這些日子也是收獲頗豐。”賈玨這句話說的可是半分不假。
“你有如此向學之心是好事,不過你已經是官場中人, 要多想的是為朝廷和聖上分憂。”
“王爺教訓的是。”賈玨其實還蠻想去刑部大理寺看看的。隻是做官什麼的又不是他說了算的。
“本王蒙皇上看重, 接下了追討戶部欠款的事情,你對此可有什麼想法?”
想法,他能有什麼想法。
賈玨想了想:“回王爺的話, 微臣覺得朝中的大臣們大多數都是科舉出身, 對於理財方麵可能都有欠缺, 所以才會讓他們入不敷出。既如此不如求皇上降下聖恩派一些善於管理的賬房先生去幫一把那些大人。這樣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奢靡開支。”限製高消費嗎,現代就有這樣的措施。
雍王:…………
在一邊安靜旁聽的荀先生:…………
賈玨感受到了氣氛有些凝滯,輕咳了幾聲:“這辦法是不是不合適?”
荀先生用一種讓賈玨頭皮發麻的眼神看著他。
“咳咳,你先退下吧。”
“是,王爺,微臣告退。”
屋裡隻剩下雍王和荀先生後,荀先生忽然大笑出聲。
“王爺,你這準女婿很有幾分意思。這麼損的主意也虧他想得到。”
雍親王也笑了一下:“不過是小孩子的想法,皇上是不會同意的。”
他的那個父皇早就沒有年輕之後的果決嚴明了。生怕在史書上留下罵名,也是可笑,難道江山穩固不才是最重要的嗎。說句不敬的話要是江山傾覆他就算到了底下也無顏麵見列祖列宗。
賈玨跟著王府的下人身後,發現這路線和他來時有些區彆,不過他依舊不動聲色,跟著那人身後不緊不慢的穿過花園子離開。
兩天後,朝廷上傳來皇上要帶著太子和恭親王去避暑的消息。
賈玨立馬就覺察出裡麵的凶險。
皇上的意思應該是將太子和恭王帶出去,防止那些借了錢的官員門人找他們說情,到時候雍王這邊陷入兩難的近況。
可是俗話說得好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再說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雍王這邊要是追債追的急,那那些人很可能會鼓動太子和恭王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到時候皇上就危險了。
賈玨原本是想去雍王府提醒一下,走到半路忽然停下的腳步。他怎麼知道這件事不在雍王的算計之內呢。
畢竟他自己也覺得最後登上皇位的應該是雍王。
想到這裡賈玨直接換了一個方向往家走去,匆匆換了官服,賈玨就往榮慶堂而去。
等他到了榮慶堂之後,就發現屋裡的人還不少。
邢夫人和薛姨媽,三春,薛寶釵,王熙鳳都在,一群女人說說笑笑的很是熱鬨。
賈玨依次給在場的長輩見禮,薛家母女見賈玨這個時間來請安就知道必然是有事和賈母說,她們很自覺的就找了個借口告退離開了。
王熙鳳也是如此,離開時還帶走了邢夫人和三春。
賈玨和賈母說了朝堂上的事情,並且將自己的推測都小心地說了出來。
“祖母,最近的一段時間咱們府上要外鬆內緊。采買上要多囤積一些,但最好是不要讓彆人知道。”
“……你放心吧,祖母心裡有數。”賈母拉著賈玨的手微微顫抖:“玨兒,要不你請一段時間的假吧。”
“祖母,沒事的,孫兒會保護好自己的。”再怎麼樣他也有空間做保障,安全這一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可是刀劍無眼啊。”
“事情隻不過是孫兒的推測,要是孫兒無緣無故的請假那太惹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