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2 / 2)

林福眉頭皺得死緊,叫來王家莊的裡長,吩咐:“你去通知縣丞,將麥地情形上報,告訴他,病症嚴重的麥不要舍不得砍,否則輕症或健康的麥也會受感染。”

然後將屯田司吏們分作兩批,一半在長安縣的各村察看麥田,組織人力防止黃病大麵積擴展,一半在萬年縣。

林福則拿了幾顆染病嚴重的麥稈包起來,策馬回京。

回到京城,羅關被吩咐去值所下發公文,讓各屯上報屯種麥田是否有黃病麥稈,她則去了太常寺公廨找到太醫署那邦被她征用的醫師們。

“小麥條鏽病,你們瞧瞧該怎麼治。”

林福將打包的麥稈往太醫署醫監的桌案上一放,然後又把自己知道的條鏽病病原跟醫監說了。

醫監半晌無語,他們太醫署掌治療之法,是為了給人治病的吧?!不是給植物治病的吧?!

“條鏽病若是不能治好,小麥灌漿受阻,今年的收成就危險了,最嚴重會致顆粒無收。”林福說。

醫監立刻坐直了,嚴肅道:“我等必全力配置出治療此病的藥。”

“那就辛苦吳醫監及太醫署各位了。”

林福說完就離開太醫署,去了少府監,先去幾位化學大佬道長那裡看看,幾位正在攻堅三元複合肥量產問題,一個個蓬頭垢麵沒休息好的樣子,林福看了一眼,他們都沒發現自己,也就不打擾了。

回去尚書省公廨時,林福思索著,條鏽病這樣的氣傳病害,一旦傳播開來很難治住,還需得從植株本身的抗病性上入手。

種植有抗性的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管理都是輔助手段,以防為主。

培育抗性,引種就很重要了,以現在的小麥品種,那些是高抗性品種,那些是感病品種,這些都得先做區分。

她記得曾經看過一篇小麥育種專家李先生的論文,用小麥與長穗偃麥草遠緣雜交,培育出高抗性、高產、穩定的小麥品種,因為偃麥草不會發生條鏽病,培育出的新品種小麥,條鏽病發病率非常低。

隻是她那時跟著導師研究藥用作物,對糧食作物的論文僅是看過而已。

雜交育種培育一個小麥新品種需要五到八年,遠緣雜交更複雜。

想那麼多乾嘛,先讓人去把長穗偃麥草給找來,乾了再說。

林福下定決心,抬起頭正要邁步進尚書省公廨,便看到公廨大門前矗的一美人。

林福眨眨眼,拱手行禮:“請魏王安。”

秦崧手負在身後,淡淡說:“本王路過尚書省,老遠瞧見林員外神遊天外,對本王視而不見。”

魏王親事府典軍站如鬆,小眼睛卻瞧著自家大王,心說:您這天天路過尚書省,且喜歡從尚書省中間插過,又不順路,這是乾啥呢。

“回王爺話,下官正在思考事情,並非有意對王爺視而不見。”林福壓著不讓嘴角翹起,同秦崧說了長安縣麥地裡爆發了條鏽病之事。

秦崧聽了,急急問:“可嚴重?”

“下官已讓羅主事下發文書,讓各州縣上報麥田情形。”林福對此並不樂觀,“今春雨多,氣溫回升不算快,若沒做好提前防治,恐會爆發成流行病害。這一季冬小麥恐會欠收。”

秦崧走近了一步,低頭看著麵色鬱鬱的林福,問道:“可有需要我做的事情?”

林福看著他滿是擔憂的眼睛,很想握一下他的手,讓他不要擔心。

“下官會儘力施為,將損失降到最低。”最終林福隻是如此說。

“我信,你能做好。”秦崧說:“若你不行,恐天下沒人能行。”

林福笑了。

“魏王兄,林員外。”

那頭秦峻帶著人走過來,在兩人麵前站定,對秦崧說:“魏王兄怎會在此?”

秦崧淡淡說:“路過。”

“又路過?”秦峻狐疑。

“你有意見?”秦崧睨秦峻。

“魏王兄說笑了,弟怎會有意見。”秦峻笑,“隻是見魏王兄同林員外說話,很是熟稔。”

“同朝為官,自是熟稔。”秦崧同秦峻說罷,再轉向林福,說:“你先走罷,衣擺都臟汙了。”

林福和秦峻都低頭看,林福的衣擺上沾染了不少黃色粉末。

“林員外這是怎麼了?”秦峻好奇問。

林福掛心條鏽病,懶與三皇子解釋太多,最遲後日等京畿一帶的消息回來,此事就會上奏天聽。傑--米--噠.

於是她隨意敷衍道:“此乃京城最新時尚。”

秦峻:“……”

林福:“魏王,三皇子,下官還有事,先告辭了。”

秦峻:“……”

本皇子被無視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